三百张卷子,八个人肯定看不完,因此朝廷另排了三十人将这些考卷做了初步筛选,选出前一百,刚好是二甲的人数,只有这一百份才会呈现到八人手中。
\×∥√,五种不同符号,代表着五种不同的含义,其中为首的圈会有最佳的评语,八人阅完卷后,必须在卷子上按下自己的官印。
这一百张卷子中,圈只能出现十份,这十份会呈送到敬元帝面前。
巧合的是,但凡敬元帝在下面走动翻阅过哪份考卷亦或是在敬元帝在某位考生后面停留过长,这些人的考卷都被打了圈。
敬元帝暗自点头,每看到一份考卷,身边便有内侍小声的诉说有关考生的信息,若谢行俭在场,他定会惊讶,内侍竟然连考生在家中是否是独子等这样的小事都会说给敬元帝听。
在敬元帝心里,这十人他都挺满意的,谁当状元其实敬元帝并不在意,只不过这十人出身不同,敬元帝点谁为状元,朝廷的风向就会跟着变。
敬元帝现在最纠结的事情出现了,手头上最好的两篇考卷他都很喜欢,一看卷名,诶,得了,一份出自世家子,一份出自寒门子。
倘若敬元帝取世家子为状元,那么朝廷中那些看人眼色行事的人肯定以为敬元帝在抬举高门世家。
那么,寒门官僚可就要失落咯。
如今这种难题摆在敬元帝面前,几位大学士隔空交流了下眼神,他们本以为皇上会斟酌一二,谁知敬元帝眼睛眨都没眨就圈了右边一份。
几位大学士心里一惊。
马大学士上前一步,小声道,“皇上,这谢延可是淑贵妃的表弟,且谢延他爹谢长使……”
“一门不可同时出两个状元。”敬元帝淡笑。
此话堵住了马大学士的嘴。
对啊,谢延他爹就是状元出身,科举讲究子不压父,这般看来点谢延为状元确实不妥。
马大学士怕是不知,这个科举惯例不过是敬元帝随便找的借口罢了。
寒门官僚是近几年朝廷的新秀,是敬元帝暗中栽培的得力助手,自从敬元帝登基后,敬元帝一直有意无意的提拔寒门子。
敬元帝早就想点寒门子为状元了,好叫那些为朝廷卖命的寒门官员们心头暖和一下,谁料,上回恩科前十名,没有一个寒门子。
今朝好不容易有一个,且敬元帝对谢行俭有点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敬元帝岂会放走机会?
状元点了谢行俭,敬元帝想,就把榜眼留给谢延吧。
正当敬元帝让大学士代笔时,旁边的内侍提醒,“皇上,您再仔细瞧瞧,这十人的年纪……”
敬元帝一愣,好嘛,除了双谢,剩下的八人,长的颇为……有趣。
着实当不上探花啊……
无奈,谢延的榜眼又得换掉,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顶上了位。
一甲很快就敲定,剩下的二甲,除了传胪,都让敬元帝交给了大学士们,扬言随他们排。
几位大学士战战兢兢的接过卷子,讨论了好一顿后,这才将前十的名单定了下来。
*
皇榜公布前,谢行俭这些贡生被请至金銮殿。
谢行俭颇为紧张,他们在大殿站定后,敬元帝扫了一眼下方乌泱泱的读书人,最终目光定在了谢行俭身上。
不过,停留的时间很短,短的谢行俭都没察觉到。
☆、【139】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
谢行俭等人在偏殿里已经换过进士服了, 进士服红艳亮丽,触感丝滑, 然而, 再好的服饰在谢行俭眼里都显得不太完美,主要是因为进士服的颜色是谢行俭最不喜的红色。
进殿前,几名内侍官已经仔细的教导过他们相关的跪拜规矩, 好叫他们等会莫要在殿前失仪。
谢行俭在偏殿时,终于有机会一暏谢延的“芳容”。
他确实没看错,当日他去京兆府交还玉屏箫时,接待他的正是谢延。
那时不修边幅的谢延和今日大殿上衣冠楚楚的俊俏公子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谢延似乎也在看他,见谢行俭的目光看过来,谢延突然对着谢行俭眨了眨眼, 两人隔空点点头问安。
偏殿很乱,诸多举子都在叽叽喳喳的讨论刚才的试题, 谢行俭换好衣裳后,站在一旁默默听了会。
让他惊讶的是,那道有关煌盘郡的水利通议题, 竟然将煌盘郡本土的举人都难住了。
原来, 自从煌盘郡换了新的郡守后, 多番修建挖凿都没能成功的将山头的水引进田地,去年八月间, 煌盘郡还发生了一回暴动,据煌盘郡的学子交代,主要是底下人无知, 他们觉得是因为官家不允许他们虐杀仆人祭天,惹怒了山神,这才导致煌盘郡大旱。
要谢行俭说,这种天灾纯粹是巧合,他所在的平阳郡去年不也出现了奇观么?
平阳郡鲜少会有十一月份就开始大雪封山的时刻,更进一步说,平阳郡一年里能下一场雪就已经很稀奇了。
去年对于平阳郡的人而言,是几十年来最难过的一年,据他哥前两天寄来的信说,平阳郡年前还遇上了几场雪崩。
要知道,他们平阳郡可是南方啊,一年到头最多最多就下一场雪,这种雪崩简直是百年难遇的灾害。
许是煌盘郡民愤滔天的缘故,官家征集了不少修筑水库的法子,然而都行不通,因此这回殿试,敬元帝才不得已将水利这道题搬上了金銮殿。
参加殿试的贡士们是天南海北的才子,经由这些卓越的读书人各抒己见,应该能让朝廷挑选出一二满意的法子吧。
果不其然,前十贡生们的答案都非常的有格调,尤其是谢行俭的方法,更是让工部的人眼前一亮。
*
谢行俭等人进入金銮殿行礼后,敬元帝命人将六部等人都请了过来,来人最多的是管理天下水利的工部。
皇榜上的字还未干涸,不少贡生耐不住好奇,一个个伸长脖子,像长颈鹿一样往旁边看。
殿试放榜和以往都不一样,殿试是科举中唯一一场现场放榜的。
殿试尤为重要,进士的名册会由史官记录成书,因而殿试金榜会当场书写两份,分为大小金榜。
小金榜记入史册,大金榜会在金銮殿上立马宣布,由皇上亲自念出一甲三名的名讳,剩下的由第四名传胪宣读。
宣读前,大金榜要经由皇上玉玺盖章,由吏部命人奉皇榜拓印出皇宫,京城四大街口皆会张贴皇榜的拓印。
不止如此,吏部还会立马安排人去驿站,将三百名贡生中进士的好消息以四百里加急的方式,传阅至朝廷的大江南北,好让金榜题名一事与天同庆。
贡生们眼巴巴的望着史官手中的金榜,旁边教导礼仪的内侍官轻轻的咳嗽了一声以示提醒,贡生们忙哆嗦的收回好奇的脖子,低垂着脑袋等候敬元帝发话。
敬元帝到底是年轻帝王,对贡生们在底下的小动作丝毫不介怀,还歪着头跟身边的马大学士就着贡生们的相貌评头论足。
这边,大金榜终于誊写完毕,由敬元帝的贴身内侍太监双手捧了上来。
吏部早已经有人在旁边等候了,在敬元帝宣读名单之前,早已有持刀的禁卫军互送着吏部文官来到皇宫外。
谢长义邀上魏老爹以及居三等人早早的守在朱雀街最大的茶楼观景台上,吏部人员快马加鞭的将金榜帖在朱雀街的官衙榜上后,守在一旁的老百姓立马围了上去。
居三兴奋的指着底下的金榜,笑喊,“老大爷,金榜出来了!”
为了拥有一个看进士们跨马游街的好视角,谢长义早几天前就开始在附近踩点了,好不容易挑中了这家酒楼凭栏观景台,可是眼下这家酒楼挤满了人,真真是上楼容易,下楼难啊。
居三想挤下楼看一看金榜,然后胳膊上的肉都被人搓红了,愣是没能离开凭栏半步。
……
金銮殿上,敬元帝略显公平的让内侍官将大金榜轮番的在众多审卷的大人面前过了一眼,温和的问道,“诸位爱卿,对此次金榜可还有疑问?”
群臣缄口不言,吏部的人早已经将金榜拓印张贴出去了,他们现在即便有不满也无济于事了。
且前十的卷子都是顶好的,几乎不分伯仲,有几位大臣见状元的籍贯是个无名之辈的寒门子,顿时呼吸加粗,正欲说些什么,抬头却见敬元帝嘴角噙着一抹耐人寻味得笑容。
准备开口的大臣顿时心一惊,默默的往后退了一步,此举表示并无异议。
其实朝中大臣近两年都已经摸清楚了,龙椅上的这位新帝看似温文尔雅,每日上朝都摆着一张笑脸,实则这宽厚的笑容背后,藏着一颗狠厉的帝王心,比太上皇还要毒!
这两年来,群臣都看明白了,但凡他们这位皇上下定决心的事,若他们说不出个能打动敬元帝的子丑寅卯理由,那就把嘴乖乖的闭上,最好别开这个口,不然,哼哼……
敬元帝就是个典型的笑面虎,他深谙帝王术,有些事情他完全可以一人独断,但为了在史官笔下留有好印象,敬元帝会很有耐心的去做表面功夫。
不过,有一点不得不佩服,只要臣子能有足够的理由说服敬元帝,即便是板上钉钉的事,敬元帝也会把那颗钉子给拔了。
但是呢,这理由要充分,如若在大殿上胡搅蛮缠,那就别怪敬元帝小心眼,日后给这些人穿小鞋。
敬元帝这招的结果有好有坏,一方面能震慑住那些喜欢在国事上指手画脚的人,不过这般威严的做法也会劝退一些胆子小然而忠心耿耿的臣子。
但另一方面,会催生很多胆大的官员站出来谏言,也算是有得有失吧。
这边,众大臣皆无异议,敬元帝这才开始宣读金榜。
谢行俭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
敬元帝细长的双眼微微眯起,眼神往底下的进士们身上瞧了一眼,忽而沉声道,“谢延、卢长生、谢行俭,三人可在?”
谢行俭心砰砰砰跳个不停,突然听到敬元帝喊他的名字,他身体的血液猛地朝脑门涌去,上辈子在学校被老师点名的那种恐惧感顿时席卷而来。
他嗓子眼动了动,下意识的准备喊“到”,还好他止住了嘴,不然一声“到”字喊出来,恐怕他立马会成为诸多进士的笑柄。
他稳了稳心绪,沉着冷静的从进士堆里走出来,和谢延以及卢长生三人站做一排,恭敬的跪地叩拜。
敬元帝虚抬了下右手,“都平身吧——”
三人伏在地上拜了拜,一声谢主隆恩后方起身。
谢行俭垂着脑袋,敬元帝的注视让谢行俭感觉到空气中有一种无形的威压,正一点一点的吞噬掉他的存在。
这大概就是久居高位的气场吧,他当年在县学见到徐大人时,也察觉到了相应气场,只不过徐大人身上更多的是一种带血腥气的审问气势,不像敬元帝,一言不发都叫人胆战心惊。
谢行俭藏在进士服里的手指猛地收紧,他努力的让自己站在那显得自然镇定些。
谢行俭毕竟见过一次敬元帝,尚且还能保持平静,谢延更不用说,表姐是后宫的淑贵妃,换言之敬元帝是谢延的表姐夫,谢延当然没什么好怕的,只是可怜了没见过世面的卢长生,四十多岁的人了,还没两个十几岁的少年淡定,一双腿都在颤抖。
敬元帝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一幕,忽然对着谢延招招手,笑道,“延小子来京城颇有些时日了吧,怎么不见你进宫问候你表姐?”
谢延出列,先是行了一礼,然后朗声道,“回皇上,淑贵妃虽是小人表姐,却也是后宫妃子,小人一外男怎可随意进宫探望——”
敬元帝笑的意味深长,谢延硬着头皮道,“不过,小人舅舅让小人带了些远洲府的特产,皇宫当然是什么东西都有,只不过舅舅思女心切,所以才想送些小玩意给表姐,好叫表姐平日里打发时间。”
敬元帝笑意不减,两人当着众多进士和大臣的面侃起了家常,你来我往的,听的谢行俭脑门直抽抽。
终于,两人的茶话会结束了。
谢延退回三人小队伍里,谢行俭站在中间,然而敬元帝却跳过了谢行俭,问起卢长生。
卢长生刚开始有些紧张,说话磕磕巴巴的,好在敬元帝亲和没责怪他,敬元帝和蔼的一面令卢长生很快平静下来。
聊完卢长生,终于轮到谢行俭。
对于谢行俭的信息,敬元帝从宋通口中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就连两年前谢行俭的小弟团宝出生的事,敬元帝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不过为了在大殿上将一碗水端平,敬元帝明知故问的问了谢行俭几个繁琐的家庭问题。
问话流程走完后,敬元帝开口出了道题,命令三人当场做首诗。
底下的进士们一听让这三人作诗,均拿着羡慕的目光看着三人。
谢行俭心脏狂跳,金銮殿作诗可不是人人都有这荣幸的,能被皇帝邀请前去作诗的,必是殿试一甲了。
果不其然,谢行俭做完的诗待敬元帝看过后,就被一旁等候的史官拿去抄录在册。
谢行俭不由得心潮彭拜起来,若传承不断层且无意外,他的这首诗应该会流传到后代。
他越想越狂喜不已,若保存完好,也许后世的课本上还在有他这篇诗文。
敬元帝出的诗题很简单,加之谢行俭赋诗的水平提高,这次临场发挥的诗文还挺不错的。
赋完登高诗后,激动人心的一刻终于来了。
按刚才敬元帝区别对待三人的情形,大概率状元是谢延,榜眼是卢长生,探花是谢行俭。
不仅仅诸多进士们是这种想法,就连谢行俭也是这么想的,正当谢行俭在心里哀叹不已时,敬元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
“朕宣布本年新科进士的一甲排名为:状元谢行俭,榜眼卢长生,探花谢延!”
敬元帝的声音洪亮清澈,在金銮殿上久久回荡。
“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