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汉昭烈帝 分节阅读 317(1 / 2)

d他听不懂的,给我讲讲,究竟是哪位英雄的故事把你哭成这样。”

“今天讲的是十年前的一桩往事,

最后,那位说书先生手中惊堂木一拍,这一回的白马义从血洒疆场犹酣战,公孙将军为国捐躯矢石间就讲完了。”

看着哭成泪人一般的妻子还有孩儿,这名邺城百姓咧开嘴大笑起来,“说书先生说了,只要是心怀忠义之人,听了这个没人不哭的。”

“公孙将军这等壮烈,后来刘使君给他报仇雪恨了吗”那边哭得稀里哗啦的婆娘用衣袖擦了擦眼泪,声音有些哽咽地问道。

“听说是报仇了,而且刘使君召集突围而出的将士,用了几年时间重建白马义从,这一次生擒袁使君,正是当年勇冠三军的严纲严都尉。”男人回忆起说书结束后,那位文士一边喝水润喉,一边回答听众的话语,跟自家婆娘讲述起来。

出人意料的是,他那位婆娘竟然瞬间暴怒起来,“跟这种义士做对的肯定就是坏人,以后不许你说什么袁使君,就叫他袁绍”

“好好好,袁绍,袁绍。”

这一夜,邺城几乎变成了不夜城,汉军儿郎浴血拼杀,对抗十几倍于自己的乌桓骑兵的壮烈故事,让每一个听过的人都心绪难平,他们回到家中之后,或是给家人绘声绘色地讲述,或是干脆招朋唤友,一大群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重复着白天里的故事,随着口口相传,故事里乌桓骑兵的数量也从十几万变成了几十万、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上百万的版本。

听说有两个小子还因为敌军数量而较起真来,互相打了个鼻青脸肿。

“这话本写得是真不错,尤其是把白马义从铁骑冲阵那种席卷大地的气势给写活了。”关羽手捧薄薄的话本翻来覆去地看,一边点头赞赏,一边不住地咂着嘴,直到看了三四遍,他才意犹未尽地抬起头来问道:“这是谁写的,应该重重赏赐才对。”

“正是区区在下不才小弟我是也。”郭嘉仰头大笑,一脸的得意洋洋。

早在两年前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刘备就曾经跟简雍、郭嘉二人围坐在小火炉旁,谋划着将干巴巴的文字变为脍炙人口、能够在广大民众之间传播的东西。

用刘备的话来说,这就叫“通俗”。

在此之后,郭嘉辗转找到几位故交好友,让他们一起研究如何写出让人听得懂、听得入迷、并且有意愿主动传播的故事,经过两年的钻研和打磨,终于,第一批的几部话本已经新鲜出炉,只等传遍大河南北的广袤地区了。

“这才是第一批话本的第一本,今后还会整理成册、出书,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北疆英豪,主要是讲述诸位将军在幽燕各地征战、讨伐异族的故事。”郭嘉奸笑着说道:“云长兄想不想做笔生意,只要十坛美酒润喉润笔,小弟就把你写得更加威猛一些。”

关羽是何等正直的性子,当即摆了摆手,一脸严肃地回绝了。

郭嘉眼珠子一转,有些为难地说道:“最近我那几位好友闲聊的时候说过,怎么独守襄平、讨伐乌桓、讨伐高句丽这些战事都是关云长关将军主持,把其他人掩盖得都快看不见了,与其叫北疆英豪,还不如改名为关将军扫北录呢,见他们为此苦恼,小弟就给出了个主意。”

“什么主意”关羽一惊,向前倾着身子问道。

“把关将军的一部分故事改头换面,安到其他将军身上,这样一来,大家都有露脸的机会,不就显得刘使君麾下将星云集了吗”郭嘉眯着眼睛笑道:“他们一听就都说好,就这么来。”

关羽顿时急了,脸色涨得更加通红,“该是谁的就是谁的,这种事情怎么能乱改”

“正经史书上肯定还是你关将军的啊,我们这些话本不过是戏说,适当改编一下,让人听得更过瘾,不是坏事。”郭嘉振振有词地说道。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关羽拍着桌子说道,常年像是睡不醒的丹凤眼也瞪得浑圆,“你们这样乱改,以后是要向天下人谢罪的”

“那我不管,反正翼德兄已经托人送来了好几坛美酒,央求我把他写得勇猛一些,我们正在琢磨着让他率先杀进国内城,生擒高句丽大王呢。”

关羽气得咬牙切齿,最后终于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沉声说道:“给你们十坛桂花酒,不许改动关某的战功。”

“早这么说不就完了吗”郭嘉嘿嘿一笑,转身离开了州府。

与此同时,一支车队正穿行在黄河以南的兖州大地,从为首车头上的旗帜来看,是幽州牧刘备派出的使者。

第一百三十一章 神鬼之说

这支车队乘坐渡船越过黄河,一路向南驶去,据说他们的目的地是位于淮南的寿春城,那里是袁术的根据地。

鄄城、定陶、山阳,一座座城池被他们甩在身后,袁绍袁本初的死讯也随着车队的脚步,传遍了黄河南岸。

得知这个震撼消息之后,所有人都被震撼到了。

袁绍是什么人物

那是汝南袁氏这一代的杰出代表,继承了丰富政治资源的天下楷模,说得不夸张一点,在各路世家豪强看来,只要风雨飘摇中的大汉王朝轰然倒塌,最有希望攫取权柄的就是袁绍。

可是从群雄讨董又星散四方到现在,才过了三年时间,短短三年,虎踞天下第一大州,兵多将广且财大气粗的袁绍就一败涂地,甚至落得个冤魂索命,被自己儿子弑杀的凄惨下场。

世事无常,不过如是。

自从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兖州刺史曹操就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接连几天都无心理事,而是一有空闲就登上城头,向遥远的北方眺望,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这一天秋高气爽,碧空万里,曹操再次站到了鄄城北门城墙上,口中喃喃自语,甚至都没有听到荀彧从城下过来时发出的声响,直到对方轻声呼唤了好几遍,他才猛然收回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