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两年时间过去,幽州人惊讶地发现,原来州牧不需要穿破衣服,顿顿吃野菜,也可以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再流离失所;原来不用刻意安抚胡人,给他们送去钱粮布匹,也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保得一方太平。
有粮吃、有房住、大人有活做、孩童有书念,这种生活,是幽州人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短短几年,都变成了现实。
刘备的名声和风评,就是靠着实干、苦干,才一点点扭转过来,被不明真相的人们接受、敬仰。
包括田畴在内的许多士子,他们的思想,也是这样一步步转变的。
一个幽州、一个刘虞,就可以造成如此巨大、如此深远的影响,想要在全天下推广他的为政措施,难度可想而知。
“子泰,你完全可以在闲暇时间写写文章,把自己以往的误解,现在的感悟都写下来,汇聚成文,印刷成书,传播到天下去。”刘备诚恳地说道。
在这一刻,他终于真正地理解了当年红军为什么每到一处,首先都要满墙写标语,召开群众大会,揭露敌人恶行,宣传己方政策。
思想阵地,你不占领,别人就要占领。
“这也要写”田畴一愣,“如果照实去写,恐怕会有歌功颂德之嫌,师兄不会介意吧”
你这小子也太不懂事了。
这有什么介意的,我最喜欢别人歌功颂德了好吗
刘备心中疯狂吐槽,口中说出的话,却还是无比诚恳,“多写写个人感悟,多写写各项举措的好处,多写写百姓的生活,至于为兄,该淡化就淡化,懂了吗”
“好主意”田畴一拍大腿,“师兄虚怀若谷,真乃我辈楷模。”
说完之后,田豫拔腿就走,似乎是要去召集关系好的学子,看着他充满干劲的背影,刘备却有些发愣。
这个家伙,该不会真要把我的光辉事迹全给抹了吧
就这样插曲不断,又过几天,幽州军踏入中山国,在那里,刘备遇到了正在招募士卒,走村串乡讨要粮草的鞠义。
“早就听说使君是个喜欢救助百姓的热心肠,今日一见,真是名不虚传。”一番寒暄过后,鞠义看着连绵不绝,一眼望去根本望不到头的移民队伍,口中赞叹不已。
近百万人的庞大队伍,在鞠义四十来年的人生经历中,还是第一次见到。
那种震撼,也是他生平仅见。
“这些可都是我大汉子民,能帮就帮一把。”刘备谦虚地笑了笑,随即问道:“鞠将军怎么不在平原防备青州黄巾,却跑到这里募兵来了”
鞠义的家族本为平原豪强,却因避难远赴凉州,正是在那里,他摸爬滚打,掌握了羌人战法,并组建起一支战力强悍的私兵,返回冀州之后,凭借这支精锐部队,他又被历任主官器重。
到了韩馥主政冀州,考虑到青州黄巾势大,便将鞠义和他的部属安置在平原一带,负责冀州西南方向的防卫工作。
作为主将,鞠义不在平原统领部队,也算得上是擅离职守了。
“使君莫怪,鞠某确实是出于公心。”说来也怪,鞠义不喜欢韩馥那种文绉绉的家伙,反倒是觉得刘备这种直来直去的风格对脾气,于是他难得地没有因为误解而动怒,向刘备解释起自己的举动来。
“鞠某与羌人打过几年仗,使君则是灭了乌桓,以使君的经验,汉军对付胡人,以何种战法最好”鞠义没有直接说自己到底为什么跑到中山,却绕了个圈子,聊起了与胡人作战上面。
刘备稍一思索,回忆起凉州,也就是后世甘陇之地的地形,缓缓说道:“汉人心灵手巧,在装备上占有优势,正面作战,当以强弓硬弩压制,等到胡人战意消退,再用精锐部队击之。”
“就是这样”鞠义难得遇到知音,当即叫出声来,“所以鞠某觉得,大汉边军的建军方式,错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 我也挺粗
在鞠义看来,与其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组建骑兵部队,用胡人的战法去对抗他们,还不如将汉人的传统步兵优势,以及这么些年来积攒下的装备和技术优势发扬光大。
“鞠将军的意思是说,减少对骑兵的依赖,大力发展弓弩”刘备一听,马上想起了原本历史上,正面击溃白马义从的突击、阵斩严纲、让鞠义和他麾下先登死士扬名天下的界桥之战。
在那一场战斗之中,鞠义被袁绍委以先锋重任,他凭借八百名悍不畏死的精兵和千张强弩,硬是保持着极度的冷静和耐心,任由白马义从向己方发起冲锋。
直到双方距离被拉近到数十步远,八百名壮士才从掩藏身形的大盾下一跃而起,他们先是发射强弩,声如震雷,敌军所中皆倒,紧接着奋勇突击,正面击溃了白马义从的攻势,然后乘胜追击到界桥,在那里再次挫败公孙瓒组织起来的反冲锋。
这也是汉末群雄混战时代,第一次用步卒正面硬抗骑兵部队,并取得辉煌战果的经典战例。
从此之后,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几乎全军覆没,锐气大丧,袁绍也不再对幽州铁骑闻风色变,双方攻守异势,最终以公孙瓒的败亡而告终。
正因为了解这一段历史,刘备对鞠义的意见极为重视,他沉吟片刻,忽然开口说道:“鞠将军还没说到正题。”
鞠义讪讪一笑,继续解释起来,“末将对部属要求极高,军中士卒不但要身材高大,能开强弓劲弩,携带重物长途奔袭,还必须擅长近身肉搏,这种精锐士卒,单靠平原那点地方,一年招不到几个。”
能远战能近战,各项战斗技术没有短板,按照鞠义的选材标准,训练出来的部队肯定是强悍得超乎常人想象。
“可是鞠将军你想过没有,这种人物,在其他部队磨炼几年,至少都是个百人将,他们凭什么要在你那里当小卒”刘备听得直摇头,怪不得在界桥的时候,鞠义手里满打满算,也不过是八百人的兵力。
这样的部队几乎就是后世的特种兵,有钱都很难组建起来。
鞠义自然也明白这一点,他重重叹了口气,再次鼓起斗志,沉声说道:“路都是走出来的,只要多寻找、多劝说,总会有人加入。”
“所以鞠将军就必须周游各地,寻找符合标准,且愿意从军的壮士。”刘备点点头,算是接受了鞠义的解释,同时也对他更加了解。
这人和幽州那一群家伙没什么区别,都是满脑袋想着变强、变得更强、变成最强的疯子。
也是最纯粹的战士。
刘备微不可闻地叹息了一声,对鞠义温声说道:“等到冀州易主,将军可以率领部曲到幽州去看看,那边有许多醉心研究各兵种新式战法的能人,从边军中招募精锐士卒,也更方便一些。”
“就像护乌桓校尉部的重装铁骑”鞠义双眼圆睁,兴奋地问道。
在此次南下讨董的幽州大军之中,要说哪支部队给鞠义带来了最深刻的印象,那自然是由太史慈率领的两千名重装铁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