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了”
李治半晌无言,他可以和李承乾争夺太子之位,可要做那件事的话,他还真没有这个胆量。
赵恭存见了,心中暗暗着急,道:“殿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臣说句大不敬的话,圣上如今染病,能不能闯过这一关,都还在两可之间,一旦圣上驾崩,太子登基就是大势所趋,到时候,殿下所有的努力可就全都付之东流了”
长孙无忌也劝道:“如今太子之位稳固,急切之间难以动摇,稚奴而且我们也没有时间了,赵王傅说得不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李治经两人的劝说之后,心思也活络了起来,毕竟皇位的诱惑是极大的,要是在平时,他绝对不会行此时,此前的魏王李泰,蜀王李佑的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和他那位千古一帝的父皇做对手,他还真没有这个胆量。
可现在太宗卧病在床,已经好些时日不曾有过朝会了,这给了他一个机会,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
“此事该如何料理”李治已经下定了决心。
长孙无忌和赵恭存对视了一眼,从对方眼睛当中都看到了喜意,毕竟这件事的希望很大,一旦成了,他们两个就全都是从龙之臣,长孙无忌要的是权利,赵恭存要的是身为王师的名份,虽然所求不同,但他们要达到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是非成败,在此一举,既然是誓死一搏,就没那么多的顾及了,成了,王侯将相,败了生不能就九鼎而食,死当由九鼎而烹。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宋国公府之内,杜睿满脸颓然的坐在书房之内,眼神之中满是忧色。
“好了你先退下吧记住,将这件事烂在肚子里面千万不要对第三个人说”
“是小人明白”
那人退下了,书房之中就只剩下了杜睿和冯照两人。
冯照看着杜睿,也是一脸的担忧,道:“老爷晋王他他当真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杜睿闻言,苦笑了一声道:“有什么不可能,身为皇家子,他天生就具备了坐上那个位子的资格,权利对人的诱惑力是无与伦比的,没有谁能抗拒得了,可是,我就不明白了冯教师你来说说,那个位子的诱惑力当真就如此大吗让人居然能不念手足之情,罔顾人伦。”
冯照闻言,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在他看来这个世界上,恐怕也就只有杜睿将那张位子看成毒虫猛兽罢了
“老爷我们该怎么办要不要知会太子殿下一声”
杜睿轻轻的摇了摇头,道:“暂时先不要打草惊蛇,原本我以为只要能压服住晋王,就可以避免一些事情的发生,现在看来,还是我太单纯了,这样吧,你明日将苏麟将军请到府上来,我有事要交代给他”
苏麟如今担任着太子千牛卫统帅的职位,负责的就是保护李承乾的安全,这件事旁的人可以不知会,但是苏麟必须要做好完全的准备。
至于太宗那里,杜睿知道,即便是太宗如今卧病在床,这个帝国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瞒不过太宗的眼睛,太宗现在不声不响的,显然是没将这件事放在眼内。
“好了冯教师你去安排吧”
冯照领命退下了,杜睿坐在书房之中,两眼无神的看着窗外,长叹了一声,道:“李治你可千万不要辜负了莲儿不然的话,我也不会保你了”
与此同时,承庆殿内,太宗也听了马宣良的汇报,满眼的悲伤,摆了摆手道:“你下去吧朕想一个人待会儿,这件事就由得他去吧”
第五篇风云第七章耿臣
太宗染病,不能理朝,国事都交由太子李承乾料理,杜睿与褚遂良两人帮着李承乾处理了半日政务,告辞出来,刚一出承天门,褚遂良便将杜睿给叫住了。
“杜大人”
杜睿一怔,他虽与褚遂良同朝为官多年,但是和这位秉性方正的老大人之间却没有太多的交流,见面也不过是点头之交罢了,不过对于褚遂良的为人,杜睿还是十分敬佩的。
褚遂良,字登善,大唐初期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祖籍钱塘,自幼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唐灭薛举后,在大唐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贞观二十三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后因坚决反对武则天为后,遭贬潭州都督,武后即位后,转桂州都督,再贬爱州刺史,显庆三年卒。
褚遂良出身于名门贵族,他的父亲褚亮就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当时正任散骑常侍一职,与虞世南、欧阳询等人为好朋友。
隋未战乱四起,强大的唐王李渊的军队战胜了一切对手,建立了唐王朝。这一年,褚遂良还在甘肃,他的父亲褚亮仕隋为东宫学士,因为与杨玄感有旧,被贬为西海郡司户,薛举在兰州称帝,褚亮被任命为黄门侍郎,褚遂良则做了薛举的通事舍人,掌管诏命及呈奏案章。
在唐朝建立之后,最初对唐发动军事挑战的,正是薛举。他占据了甘肃的大部分地区,企图夺取京城长安。但他从西北向长安推进时,却突然病死,他的儿子薛仁杲继承了他的事业。随后,当时正任秦王的太宗皇帝包围了薛仁杲驻扎在泾州的营寨,薛仁杲的部下纷纷投降唐军,他也不得不投降。
随后,他被押往长安处决,而他手下的人则被收服在太宗的麾下,成为唐王朝的臣民,褚遂良就这样进入了李家王朝,开始了他作为政治家的生涯。
最初,褚遂良是在秦王府那里做铠曹参军,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掌管军务的位置。从这也可以看出,太宗对褚遂良怀有好感。后来太宗曾对长孙无忌说过这样的话:“褚遂良鲠亮,有学术,竭诚亲于朕,若飞鸟依人,自加怜爱。”
太宗因战功显赫而名声大振,唐高祖命他掌握东部平原文、武两方面的大权,并且允许他在洛阳开府,设立天策府。
雄心勃勃的太宗立即组成了一个大约五十人的随从集团,其中许多人是来自于被他消灭的敌人营垒中的杰出人物。也就在这一年,太宗成立了自己的文学馆,其中有十八名学士在做他的国事顾问,他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以致于人们把能够进入文学馆,称为“登瀛洲”。
褚遂良的父亲褚亮便是其中的一员,主管文学。在这样的环境中,褚遂良的学识与日俱进。尤其是书艺,在欧阳询与虞世南的指导下,更是出类拔萃,尽管他的年龄比他们要小一辈,然而褚遂良在初唐的书名不仅不比他们差,而且具备了欧、虞二人所不具备的政治地位与社会名望,这更使他的书法艺术有如猛虎添翼,另外据唐会要卷六十四史馆下的记载,弘文馆的日常事务,就是由褚遂良来管理的,当时人们把他称作“馆主”,像这种尊称,在以前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