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胯则西那天,阿哲单独与张世杰谈话,他告诉张世杰,自己并没有篡夺君长之位的意思,只是无论纪弘成,还是大宋旧臣们都顾虑颇多,这个看起来有毒的位置,还得他第一个坐上去,后面的继任者才能顺理成章。至于个人名声,阿哲不在乎,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
张世杰当时一想,的确是这个道理,于是答应了阿哲,两人才联手上演了今天的一幕。
阿哲以临时君长的名义,召集开会,大会开了十天。十天后,君长阿哲宣布,华夏新宋国成立。
阿哲任命纪弘成为内阁首辅,汝卡阿诺、天祥、张世杰、赵铎、兀良合台任内阁次辅,其余各部、个行省的主官为群辅。这个构架,是按照纪弘成的意见设立的。纪弘成当然没有说,这些名称,是模仿一百多年后的明英宗,而实质上,是因地制宜模仿后世明。
在行政区划的设立上,基本上沿用了大宋的划分,只不过为了衔接以后纳入北元的版图,纪弘成将道改成了行省,下设郡、县两级。
水西大总管卓日,由于不精通汉化,主动向阿哲表示不参选内阁官员。纪弘成考虑到卓日具有丰富的治理经验,尤其善于处理水西这种部落联盟地区各族间的事务,便提请君上阿哲,任命他为水西行省平章政事。
至此,华夏新宋国的基本框架,总算是搭起来了。纪弘成颇为感慨,要说大刀阔斧雷厉风行,自己真的不如阿哲。要不是君上顶住压力,坚决执行,恐怕各种势力会你方唱罢我登场,没完没了。
做完这件事,阿哲就离开了被改造后的崇政殿,自己泛舟于西湖之上,就像一个归隐的老渔翁,他把所有的事务都交给了纪弘成。
由于各部、各行省的分工非常明确,几日的大会结束后,都各司其职去了。纪弘成则把兀良合台叫来,吩咐道:
“小台啊,这次当选内阁次辅,分管农耕与畜牧,你有什么感触?”
兀良合台躬身行礼道:
“先生,我很意外,没想到君上会任命我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学生压力很大,我知道很多大宋旧臣心里不服,我也知道君上为了南北早日一统,想让我从做些有益之事。可是恩师,难啊,毕竟南北之间的恩怨太多,百姓听说是一个叫做兀良合台的蒙古军汉,领导他们种庄稼,大家的抵触情绪都很大。”
纪弘成就是听说一些关于这方面论,才特意把兀良合台留下来。
“小台,种庄稼倒是其次,把你善于治理国家,真心拥护一统的理念,种进南方北方百姓们的心里,这才是最重要的。你要注意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在没有战乱的情况下,不能让一个百姓受饿,一旦出现liáng huāng,就是你的失职。”
兀良合台道:
“先生,学生一定尽力,不过,如果得不到您的支持,学生即使有三头臂,恐怕也做不到,还望先生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