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再次长叹,说到底,殿下还是太过仁善,无论是对谁,尤其是对皇帝,殿下一直渴望着,可皇帝是君,给其一便不会有二,国朝之君历来无不是如此,可既要为帝,你便不能优柔寡断。旋即将皇太子扶回寝阁,大婚之前皇帝应该会派宰相前来东宫探视。
-----------------------------
乾元三十年正月初一,因孝懿皇太子妃仙逝而停罢正旦大朝会,只朝会设春宴于大庆殿,正月十五上元,东宫备礼将应节之物送往曹宅,宣德楼前举办上元灯会,皇帝御宣德楼与诸民一同观灯。
自姜岐辞官归隐,翰林图画院便由侍诏许崇炬带领,上元节当日率诸艺学于宣德楼阙楼上作画。
十几个内侍提着食盒走上城楼,这是官家特意吩咐给诸位画师送来的浮元子,许侍诏辛苦了。
绯袍停下手中的画笔,劳烦阁长,崇矩领旨谢恩。
乾元三十年二月盛春,皇帝下诏命工部重新动工开始修建皇陵。
同年四月,孝懿皇太子妃小祥,乐安郡主及东宫属官赴陵地祭奠,至五月,礼部与太常寺开始筹备皇太子大婚,尚仪局遣女史至皇太子妃家中教导礼仪与宫规。
是日,皇帝下诏以尚书左仆射王文甫为发册使撰写册文,知枢密院事刘妙仪为请期使,五月中旬,命东宫詹事府太子詹事为纳成使至曹宅纳采、问名,遣礼部官员谒景灵宫奏告天地与宗祖。
五月下旬,礼部册封案将王文甫所撰写的册文刻印成金册,备置皇太子妃章服、冠帔、旌节,至五月底派遣官员将章服、冠帔、旌节送往太子妃宅,又于太子妃宅门前搭建帷幕。
进入盛夏,皇帝身体每况愈下,垂拱殿所有朝参皆改为福宁殿,群臣请见皆由内东门司内侍转奏内谒者通传皇帝。
王文甫将这些年外放以及被皇城司纠举关押于大牢的大臣名单罗列成册,外放的重臣多达数十人之多,天牢也关押着一批文官,皇帝只是让他将名单汇集而并没有有召回与释放的意思。
册封皇太子妃的撰文已经写好交给礼部刻以金册,只是太子殿下的身体,臣去探视,恐怕是无法亲迎。
那就从东宫...算了,还是从朝臣中选出一名大臣作为亲迎使代替皇太子去太子妃宅亲迎。
是。
皇帝躺在木椅上闭眼道:卿家下去吧,之后的许多事就劳烦卿家了。力不从心的感觉让他感知到自己的生命似乎在一点一点流散,皇帝侧头睁开眼睛盯着那一摞名单册子。
望陛下保重御体。
王文甫从福宁殿离去,至内东门时与入宫的益国公主打了个照面。
公主。
益国公主也停下脚步福身,王相国。旋即又走近问道,爹爹他还好么?
王文甫躬身,官家他没什么事,不过请益国公主多多伴在官家身侧,现在也只有公主与乐安郡主能让官家开怀了。
吾知道了。益国公主带着内侍与宫人进入内东门。
皇帝逐一翻看王文甫呈的名册后将其收入一个匣子中,藏于书柜内。
益国公主走进福宁殿,皇帝站在书柜前,背影极其消瘦,便使得衣服上的褶痕明显,爹爹。
皇帝将匣子推进书柜里转过身,是如华啊。
益国公主便走近抬手搀扶着皇帝,爹爹近日好些了么?
皇帝点头,有翰林院这么多太医在爹爹不会有事的。
益国公主扶着皇帝至木榻坐下,旋即蹲在皇帝膝侧抬手轻轻捶着,爹爹。
嗯?
大哥过几日不是要亲迎了么。
对,东宫马上要有喜事了,皇帝长呼了一口气,但愿能让你大哥能够早日走出来。
爹爹,益国公主抬起头,女儿想要做官。
皇帝眼里既没有惊讶也没有欣喜,怎么突然想要做官了?
爹爹害怕这一切会在大哥之后被馋臣倾覆么?益国公主眸子里的天真渐渐消失,儿可以守住它,不以君位,权以臣位。
------------------------------------
乾元三十年六月初一皇太子定于六月三日举行亲迎礼,皇帝突然下诏命益国公主代替皇太子亲迎为亲迎使,此举引得台谏议论纷纷。
让一未出嫁的国公主作为亲迎使代替皇太子行亲迎,这成何体统?
古有新郎病重而由族兄弟代为亲迎的,但是公主...皇太子乃储君,亲迎使必要是朝中重臣才行,这...不合规矩吧?
官家做的事,哪一条是合规矩的?
为何偏偏要公主做亲迎使呢?官员们坐在降暑的冰块旁,难道,官家是要公主出廷么?建府,行册封礼...
不会又要掀起争储风波吧?
现在东宫太子最得人心,易储是不大可能的。
太子殿下这身子,嫡皇孙又年幼,很难说。
-------------------------------------
翌日,于禁中举行醮戒,皇帝御文德殿临轩发册,以亲迎使代替皇太子酒食祭洒,六月三日亲迎。
是日一早,太子妃仪仗至宅中等候,十余年过去,各局宫人面孔皆已换新,年满而被放出宫的妇人路过新太子妃宅时,无奈的哀叹了一声,记得孝懿皇太子妃出嫁时也是这番的情景,夕阳洒照在两个正青春的少年身上,那时候,妇人抬手看着头顶的太阳,即使到了下午也依旧烈日灼心,可是春暖花开的暖阳。
曹舒窈的闺房内,一群手脚利索的宫人忙着为其梳妆,旁边站着两个小姑娘,其中一个豆蔻年华旁边还牵着一个扎总角小姑娘,阿姊今日可真好看。
曹舒窈转过身抬手摸了摸小姑娘,等三娘长大出嫁,一定比阿姊还好看。
那我一定要嫁一个和翁翁一样的大将军。
临近黄昏宫人们为其换上九翚四凤冠与褕翟,女使捧着一面铜镜至她身前,曹纪的大娘子张氏穿着命妇服跨入房中。
夫人。
夫人。
掌事的女官很知趣的带着一群宫人从房中退出,曹家二姑娘也牵着妹妹离去。
张氏苦涩的说不出话来,只是默抽搐着鼻子擦泪,沉么?
曹舒窈带着凤冠轻轻摇头,旋即到母亲跟前抬起手替母亲擦拭了眼角的泪水,若是儿命该如此,儿欣然接受。
亲迎的不是太子殿下,是太子殿下的妹妹益国公主,一会儿揭帘的也是她。张氏替自己的女儿感到委屈。
母亲不必觉得委屈。曹舒窈握着母亲的手,是涅槃还是折翅,这都是儿自己的选择,对于选择,儿亦无悔。
至黄昏,亲迎的队伍在东宫大门前准备齐全,益国公主进入东宫至皇太子寝阁探望。
就算不为了自己,为了忱儿与晟儿,大哥也要把身体养好。
皇太子脸色有些苍白,靠在枕头上望着益国公主,麻烦你...
公主,时辰要到了。内侍至门口通报道。
殿下请好好养病,臣这就代您将太子妃迎回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