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不等他们回去送饭的老婆婆就走了过来走来。皱纹深深的样子,沙着声音大老远的就在喊,“歪了歪了,看看又歪了,这个老不死的真没用……”却把篮子提着,颠着步子赶紧的走来,篮中的饭菜还热和的冒着热气。老伯收手回来憨憨笑着拿起馍馍就啃,他老婆一把手打开,啪的一声,只把乘着米饭的大碗给了他,恶声恶气的说着话,让他快吃,吃完了再去干活。老伯只呵呵笑,他在一旁看得眼有些直。
老婆婆把另一碗饭给了他,可笑眯眯的样子多可亲,他局促不安,只说自己一个馒头就行,老婆婆笑得脸上开出多菊花,“小哥儿,别这样客气,今天都弄干净了可是个顶漂亮的孩子,昨天黑灯瞎火的,你脸也脏的衣服也脏的,比起现在可两个模样……”他低下头,不好意思的咧开嘴。老婆婆自己捡了个热馍馍,一边嚼着一边说,“小哥儿哪的人啊?看样子吃了不少苦,没事,咱们村的好姑娘也不少,在这里住下不差的。”这热情劲儿让他颇是局促,老婆婆看他不好意思,和蔼笑着,转而问,“小哥儿,什么名字啊,不能总叫你哥儿哥儿的吧,呵呵……”
名字。他看了看不远处的树,花,鸟,不远处的炊烟,茅屋,云朵,不远处的一口井,井上覆着的绿色浅浅苔痕,突然笑了笑,“老婆婆,您叫我浅苔就成。”一边把没动过的饭搁下,自己也吃硬硬的馒头,老伯赶着手中米饭,一边拍拍他肩膀,“浅哥儿,吃完一块下地去,咱捉几条泥鳅吃吃,土里的,味道可好。”他除了不迭点头,再说不了其他话。
树上杏花开得好,挑在幕帘中,格外妖娆。尚不及花下人轻轻笑。这小村子郭外斜着,盛着青山,安宁又喜乐。
可他还停不下来呢,他还会继续走,走远去,现在还停不下来。
(二十八)
一路走的时候,会遇见很好的人,他在黑暗中敲响一户门,门虽破旧却还是开了,老人提灯望来又将自己迎了进去,那一灯如豆,却特别暖洋洋。有时敲门,看起来富贵,雕花铜首,却是个不耐烦的小厮管家,扬扬手将自己打发去,有时是砰的一声关门响,有时或许还能得到点铜钱。他捧着手里那点叮咚作响的钱,想着自己竟成了个乞丐,有点哭笑不得。
一路走的时候,会遇见很奇怪的人。
神山是主源是圣地,可每个地方也有寺庙供奉之处。路边掐卜算命之人不少。
市井里有流氓,总会有人伸出脏手逗弄自己,也会有人看不下去,大打出手,声张正义。打得灰头土脸,旁人还不停叫好,到最后总像闹剧一场。叫卖声不断,卖好喝的茶水好喝的醪糟好喝的豆汁,也会卖掺了水却还说正宗桂花酿的酒,稀薄得像水一样。
他还去了一趟神山,却在山下迟疑,站了一宿还是走了。下山来便顺着河流穿圣音腹地,直下东海,在海边呆过一阵。过海越山,又去了那远在崇山后的畅国。那是个奇异的地方,精致,民风开放,不信奉女娲创造世界,信奉自己的神。
那千户捣衣声,那思乡的桂花糖,那遍插的茱萸,那苍凉的歌声。有人这样唱。
他还去了冰封飘雪的北国,那里人一头银发,面容如雪,很漂亮。
世界几何,他总停不下来。太大了,他还要继续走,找到所谓尘世,把自己埋在淤泥里,这样才行。
(二十九)
他也见过海。
一直向东,总算是见着海。那一刻海浪涌来漫天覆地,深觉自己渺小。他躺在海水中,泥沙覆盖过面孔,他把自己浸入淤泥中——那一瞬间觉得自己身心都变得干净过。他便自以为懂了居士的话语。
海天合一时,有曾想过那悲悯天人的神像,青衣的居士,握着自己手拽着不松的丞相,还有一双静静望过来的眸,曾经炙热燃烧又冷水般冰冷,贵气又柔和的眼。——可这是谁呢。
快窒息时,方觉世界美好,还不想离去,还想起了很多很多。觉察心中不舍。却还不太明白。什么是红尘苦,什么是红尘。
(三十)
一路走,圣音大,路途远,山山水水连成一片。可惜临川风景秀,却不能当饭。身上不能没有半分银钱,等他躲在墙角微微发着抖,却觉得比冷更难以忍受的是饥饿时,他方才察觉得银钱的好处。
若是不行了撑不住,便索性腆着脸带着签筒走到街市上。他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摧眉折腰,满面风尘,还能做些什么?他一个人站在闹市里,来往行人撞着他肩膀,不疼,却有些手无足措。再想了想,便在市井街头席地坐着。没有椅子,连张瘸腿的桌子也没。若有人来试探着伸头来问上一句,他便帮别人卜上一卦,算上一签。
他神叨叨的性子就这样磨了出来。临川笔秀,别人公子清贵,他却低低伏在尘下,开不出花,只有颤颤枝蔓杂交。他突然就想起水畔亭中的那公子,闲庭行步踱来,便是一处风景。他又忍不住笑了,却低下了头。过马惊起了路边尘,劈头盖脸落了他一身。袍子本就脏,他便掸了掸,更觉得自己脏。却不敢再想下去,心中默默想着各种算命说辞,只撑着下颚继续等着。等着等着,便等来了生意。
人有掌纹。掌纹里埋着未卜的人生。世人如此相信,他却觉得若人生起伏跌宕都埋藏其中,短短几条线怎能囊括?
心中存疑,却不阻碍他招揽生意。
只见那人怯生生伸出手来,眼光却期盼得紧。他捧着别人手,仔细看着,却稍稍犹豫。抬起头对着那人灼灼放光的眼带着些许歉意笑了笑,“这位小姐命线虽长,看你命象却好似多劫难,前路难卜,若问仕途,实在难说……”
那人闻言有惊讶却不动怒,微微垂了垂睫毛,也不失望,只腼腆笑着问,“也不是这个,我也不敢想这些……我只想问问,问问姻缘,你说看命相,我能有守得云开的那日么?”
女子打扮朴素,袍子略略短了点,伸手给他看时便微微露出了腿。可她的情线更短,短得让人不忍。他呐呐的润润嗓子,在那人期翼的目光中略有些说不话来,“情、情线短,难说……可中间纠缠,也是不定的事……”本想说无望,却突然改了口。他看着女子那双重新燃气希望的水雾眸子,心中莫名微感,只说着说着便理顺了话头,——他活到现在别的都没长,胡说扯谎的本领却强了不少。他胡搅蛮缠胡说八道,加几句“姻缘天定更靠人为,相逢终有期”几句俗话,便哄得别人欲哭欲哭泣,欢笑不已。
诳语。
他打了诳语,却在别人欲哭欲泣却最终灿灿微笑的面孔中,觉得安慰。福至心灵突然想到,所谓红尘,莫不是就是这样,为了一丝无望的情谊,便哭,便笑?
若红尘真是那么简单,一句谎言,一句诳语就能使之舒展开身心,那也不是什么可惧怕的事情。他这样想。
等女子欢喜归去时,他便在闹市中安静坐着,旁边是一茶馆。他心里烦乱,周围却喧闹不堪。只听得茶楼里突然喧哗开来,熙熙攘攘,有人笑有人叹,却和平常不同。一种说不清的幸灾乐祸又可惜可叹的意蕴,慢慢在沸腾人群中升腾开来。
他听罢,也不说些什么,只卷起自己不多的行囊,走至码头,走上船板,走上顺寒江回今城的船。
“左丞相当庭受责。”“病重。”“不复当初圣眷。”
“端看他相府何时倾倒。”
他只听了这几句便转身离开,至于后面那些“哪怕是丞相,有才又如何?以色伺人呐终不长久……”“女帝的男宠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只充耳不闻。
即便是闲言是蜚语,亦足以伤人。他得回去。
(三十一)
寒江水,十二桥。开启的过龙门,摇橹的船。叫卖熙攘,群人滔滔。
还有一双静静望过来的眸。贵气又温和。
(三十二)
惊闻左丞相病重,赶回去,未等他在府门口迟疑半会,就被早等候在那的府人拽进。他还来不及想自己回来的消息为何他们怎么如此灵通,就不能言语。在父亲床前,他看见一双灰死的眼大滴大滴的泪,贵为丞相的父亲还是死死拽着自己的手。
他被那力气弄疼,不由得低下头,低低唤了声,“父亲,孩儿回来了。”
不必再走了。
无论如何,无论他怎样将自己丢弃,自己怎样躲入香案求得安稳,怎样痛楚又怎样麻木,他是自己的父亲。
回来了。
左丞相深凹下的眼无神,却滚出许多泪来,一瞬间让他心疼难忍,他说,他一生对不起许多人,最对不起的却是他,儿啊你可怨。他说左丞相府注定要散,他能违抗天地夫道,却违抗不了天意,违不了君命。他说我的儿啊,天意难违,天要我死我不得不死,可我的儿,你该怎么办。
大滴大滴的泪。父亲深凹的眼,蜡黄的脸,瘦骨嶙峋的身子。
他怎么办?
他会唱戏。会诵经。他会说书。会写经。会走嶙峋的路,过没有桥的水。
父亲躺在那,再无先时那般的顶天立地,敢冒天下之不可违的勇气。他本是个奇男子。最后却沦落到这个地步。他死死拽着自己的手,难受得自己心疼,父亲死死拽着,一字一顿,我要你去端木王府,改名换姓,求得一命。我死了也能闭上眼。
(三十三)
他会唱戏。会诵经。他会说书。会写经。会走嶙峋的路,过没有桥的水。
他可以添香扫案,焚香祝祷,祈福诵经。
可若要他停下脚步。收回展翅的双翼。看遍的眼。那也是行的。
自己点头。自己答应。左丞相深深一呼,满意的笑,却还未等及那笑意染上眉梢,便没了气息。
手被拽着。慢慢松掉。
眼缓缓闭上。
身子缓缓冷掉。
便那双静静望过来的眸,一双曾经炙热燃烧又冷水般冰冷,贵气又柔和的眼。——他明白,在海边想起的眸子便是她。
她来了。牵过他的手。进了她的府。成了她的人。
他便成了没有名姓的浅苔。住在端木王府,身边没有人。没人敢靠近他,因为王爷的吩咐,他也乐得自在。闲暇时观星,测月。诵经,唱戏。凿石头,心欢喜乐之。
左丞相遇刺。宵家大树倾倒,说散也就散了。女帝下皇命,遣散左丞相府众人,其后人一概不许录用。却没人想着他。
他一个人唱戏。诵经。说书。礼佛。生命平安喜乐。
(三十三)
左丞相病重,夜遭贼人行刺,危在旦夕。
端木王爷受左丞相临终托付,便问公子,可愿和自己回府。
端木王府从此多一人,专门劈出的院子,无花无草洗尽铅华,云梦泽运来湖石,砌满院墙。却无一人伺候。只一袭黑衣长发,卷过了梦境,只看云起,看云升。
第48章 小儿两懵懂,倒是有情却无情
所谓花开两枝,各表一枝。昆南坊热闹,这正房偏院里也跟着凑趣。
“凡事还得劳烦杏管事多担待担待了。这次贸然前来叨扰,原因无他,只是想着端木王女女娲庇护大病痊愈,又蒙获圣恩眷顾,实在是大喜之事。我家大人听说王女病愈,自是感天动地为王女松了口气,心急着本想亲自拜见,可不遂愿的事太多。管事您也知道这节气就是杂事多,瞧着这夏日祭也快到了,府外府内的事缠着,大人实在是脱不了身,再加上我家小姐也是旧病复发,只好让我这口拙手笨,但在那边还能做点事的女人,大着胆子来府上叨扰了半天,还望端木王女、杏管事见谅……”
“夫人这是哪的话,实在是折杀我了,杏虽微芥之人,见谅便不必提了。王女心思虽一向揣摸不透,可杏也知道王女是通情达理的。再说,大人与王女本是旧友,哪有那么多俗理可言。啊,夫人还请用茶。”
今日天灰蒙,雨稀疏,正是圣音夏日必来的雨季。
积蓄屋檐的雨水,直往底下的秋水瓶里落。瓶色近玉,隐约透明,刚刚不过盛了半瓶。王女一向喜欢这几个瓶子,要下人们码在院里,无事时就喜欢看瓶中水,曲缓流淌。
院边两株擎天的银杏,枝叶舒展。一排秀竹隐着曲廊,几点野春花缀着闲草,映着屋顶幽幽的苔绿。只余下地下曲折蜿蜒,小石漫道。
这是正院里的一溜侧房,正是招待客人的地方。
房内两溜圈椅列为两竖,摆得整齐。正前横放着一袭颇为应时的白瓷榻,也是清清净净——春日细柳,熏风袅袅,几匹叶,几丛花。
只是这番屋内唠唠絮絮,坏了几分雅。
杏侧身半坐在塌下靠手旁的椅上,寒暄了半天,话锋转便让上茶。杏搁在椅上的手轻轻一抬,旁边便有下人们轻手轻脚的端上茶来。
女子忙称谢,杏本就是笑容不离面的人,此时更显温和客气。
坐在对面的女人细眉小眼,说话倒也不失大方。可杏见她这副模样心里便是有几分成见。再听着这一席的唠叨,——杏这人,若是面容是愈加的客气,那心里肯定是愈加的冷笑。
杏这人什么地方都好,就是护她王女得紧。这种见风使舵的小人,岂有不被她厌恶的道理?
不过这女人虽然言语絮叨,倒不怎么嫌渴的样子,见她小心翼翼的碰了碰茶碗,也不敢喝,那话语在肚里又揣摩一番,才收回手,笑道:“真是好茶,好香的味。”话意再一转,笑得几分讨好起来,“今天特地拜访王府,不敢空手前来,只几份小东西,实在是不成敬意。东西虽小,可这也是我家大人一份心意,还请笑纳。”
话语听进耳朵,左耳进,右耳出。
杏头也不抬,轻轻吹散茶碗上弥漫的热气,看不大清楚表情。那女人看着杏慢条斯理的缓缓吹着热气,心里不由得忐忑起来。
待热气稍散,杏还是不言语,只顾着拨弄着茶碗上的茶叶梗,轻轻啜了口,那女子面色已经有几分不好看,杏也无所谓。
半晌,才斜眼看了看抬入堂中的几只箱子。箱子一律红漆挂着斗大的金锁,装饰精致,是上等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