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来说,每一个皇帝的亲生儿子只要能够顺利长大,除了最终当上皇帝的那个之外,都能够获得亲王封号,这个属于投胎抽奖游戏奖之后的必然福利。
然而如果考虑到绝大多数的皇帝都有不止一个儿子,而且一般来说,皇帝生儿子的速度总是会比亲王们老死的速度快,那么显然一个王朝的亲王数量是会逐渐增加的。
事实上持续百年,差一点摧毁周朝统治的王之乱,最开始的时候,就是起始于诸王之乱,最初就是发生在众多亲王之间的战争,只不过因为皇室实力不济,无法有效制止,最后才会演变成王之乱。
赵颠重新统一原之后,吸取从前的教训,更改了亲王世袭的制度,规定亲王的子嗣只能降等袭爵。也就是说亲王的直系后代不会继承亲王的封号,只能挑选出一个降一等成为二等王,也就是像兰陵王的那种。第三代则还要再降一等,成为三等王,也就是山郡王那种,至于没能获得降等袭爵资格的亲王子孙们,那就只能算谋出路了。
事实上相对于可以稳定世袭的兰陵王和山郡王家族来说,他们的地位可比亲王们稳固多了。
亲王后代降到三等王之后则是公侯伯三位。在这之后,王室就不会再管这位亲王的后代死活了,就算运气好还能把名字记载到皇家族谱里,也不能从皇家拿到一分钱好处,沦落到卖草鞋吃桃子为生也不稀奇。
从这件事上来说,赵颠这位武帝倒是从来都没有想过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种铁杆庄稼。
所以钱王世子除非能够立下足够让赵煜为他封王的功绩,否则的话他是注定和钱王这个封号无缘的,如果运气好一点,可能等他老子死了,他会受封钱塘王,取消封地,仅仅保留老爹留下来的家产,每年再从朝廷领取一份俸禄过日子。
当然就算是二等王的身份也足够尊贵,别说是宋玉,就算是宋宪在这里,也必须对世子表达足够的尊敬。
所以听说面前的人是钱王世子,宋玉满肚子的人崇尚清贵,向往的就是指手划脚不干活。当然大家眼睛也都不瞎,只知道大放厥词的人也一样不受人待见。所以陈琼在蜀川功成身退的作法才特别受好评,毕竟他一方面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毫不恋栈官位,正是这个时代人心目完美的偶像,就算是被他在蜀川的所作所为得罪过的人,在这种风评潮流下也不敢当众说陈琼的坏话,毕竟就连皇帝都要为陈琼出,你不服气也不用写出什么东西来,先把官辞了总不难吧?
不过对于平民出身的官员来说,李尚这个评语就有点伤人了,毕竟像霍斯这样出身的官员很难出头,就算有人提携,能做到七品的官也就到头了,本来就是给朝廷干脏活累活的,要是还不愿意脚踏实地的干活,那朝廷还要他干什么?
更何况给出这个评语的还是专门管官的吏部尚,要是别的人,只怕得了这一句评语,这辈子的仕途也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