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那个开法拉利的想当我司机 分节阅读 18(1 / 2)

d,不回来了,你们俩怎么办”

舒父说:“她虽然是我们的女儿,但她也是她自己,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作为父母,引导她往正确的路上走就够了,不应该替她做所有的决定,她不是为我们而活。如果她真的找到了男朋友,有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只要她开心,我们会衷心祝福她。”

生在这样开放自由的家庭坏境里,难怪舒情有那样的自信和勇气。

康铎竟有些羡慕。

在舒情父母盛情邀请下,康铎当天就去拜访了舒情的家。

诚如她父母所言,她的房间墙壁上贴满了他和赛车的海报,有他乘坐在驾驶舱内的,也有他接受媒体采访的,还有每一次他登上领奖台的,全都被记录在了这里。

她房间里还有一辆缩小版的迈凯伦赛车,是他当时驾驶的那辆,银灰色车身,橙色后视镜,就连前后尾翼上的赞助商名都一模一样。

舒情父亲告诉康铎,这是舒情自己组装的,为了纪念。

有些东西康铎自己都忘了,可看了这里,他忽然想起来了。

他第一次驾驶上f1赛车,是在澳大利亚阿尔伯特赛道。

他从法拉利的青训营一路成为他们的三号车手,终于有了一些机会,在周五的自由练习赛中出场,驾驶他们的赛车。

他恍惚间记起自己握上方向盘时,手都在抖,他屏住呼吸,生怕错过了最佳的发车时间。比赛一开始,他又迅速地进入了状态。

从车上下来时,他特别兴奋。车队经理艾德拍着他的肩膀,夸赞他,小伙子,好样的,前途无量。

在经过了一年的替补后,迈凯伦车队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他在法拉利和迈凯伦的双向选择下,最终因为韦伯的原因,选择了迈凯伦。

他没办法拒绝韦伯对他的吸引力。

三届世界冠军,享誉赛车界的运动员,是他的启蒙老师,也是他最喜欢的车手。

是他毕生的目标。

韦伯当时是迈凯伦车队的一号车手。在法拉利拿了两届世界冠军后,转入了迈凯伦,前一年刚替车队夺下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年度车队总冠军,同时他也是那年的车手冠军。

那时,他已经在f1的赛道上驰骋了八年,算是车手里资历比较老的选手了。

所以,在面对这么一个强大的队友兼对手,康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迈凯伦。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写到一半,睡着了。。。

怪我写的太慢了。。。时速1000,我可能是晋江最慢的作者

今天还会有一更的补昨天的

第23章

进入迈凯伦后的第一年,他二十一岁,在那年的倒数第五站,日本铃鹿赛道,第一次拿到了分站积分注。

尽管只是微弱的1分,但对他来说,意义重大。

他是第一个进入f1车队,并驾驶赛车参加过的比赛的中国人,甚至到至今为止,他仍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

当然也是第一个拿到积分的中国人。

在二十二名赛车手里,拿到第十名并不容易。

何况,这一届的车手里,有三个wdc。

在外国媒体的眼里看来,他是因为有好几辆赛车都出了事故而退赛的原因,并非是他自己真正的实力。

国外的记者不知为什么,对中国人总是特别苛刻。

但有时候,就连国内的记者,也会对自己人十分苛刻,这就另谈了。

那时候,国内外记者都对他能拿到积分感到非常稀奇,他一下车就争相采访他,把他围成了一团。

他虽然没有拿奖杯,也没参加赛后新闻发布会,但他倒成了当天新闻媒体的香饽饽。

他记起有个记者问他:“k,作为第一个开上f1的中国人,能在比赛中得到积分,你有没有感到自己很幸运”

他觉得好笑。

第一个开上f1的中国人

这种在国内被人引以为傲的荣耀,放到外国人的口中,真是越听越不舒服。

而且,什么叫做“作为第一个开上f1的中国人,能在比赛中得到积分,你有没有感到自己很幸运”

开f1的中国人确实只有他一个,但他拿积分就很奇怪吗中国人在f1比赛里就不能拿积分了吗还非得感到幸运

是的,确实有车出了单车事故,也有两车相撞,导致安全车出动的原因在。

但这也是比赛的一部分,不是吗

赛车比赛的特殊和看点并不只是单纯的超车,这些突发事件,这些不可预计的可能,不但会让比赛更有悬念,也会彻底影响最终的成绩。

这就是比赛。

所以他的成绩是实至名归的,凭什么质疑他,凭什么人家冠军亚军不是运气,而到他这里就成了运气

简直不可理喻。

那是第一次他在那么多镁光灯下接受采访,一堆媒体等着他的答案。

当时他年轻气盛,也不管记者是不是挖了个陷阱给他跳,示意车队助理给他拿了一面中国国旗,他披在了身上,然后说了一大堆的话。

“作为首位登上f1舞台的中国人,我的确感到幸运。但在比赛中夺得积分,这不是幸运,是我的实力。竞技体育,实力才是硬道理。我付出的不比别人少,甚至比别人更多。相信我,我这次能拿到积分,下次就能站上领奖台。这不是一个终点,只是一个起点。”

“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不会比任何人差。”

“赛车,是我的生命,我将永远会为之而奋斗。”

他想过,如果这些话用中文来说,是不是更有震慑力但转念一想,在场的懂中文的没几个,万一帮他翻译错了,他说不定还被断章取义,到时候吃不了兜着走。于是,也就心安理得了下来。

有了积分,领奖台还会远吗

虽然没有他说的那么夸张,但他的自信心因为这一分瞬间上涨,下一站就得了第八名,拿了四分积分。

后来积分拿的多了,特别是第二年,他几乎每站都能拿到积分,甚至还在阿布扎比站登上了领奖台。

当然,不乏有媒体仍是质疑他的车技。

可他不会再向之前那么冲动,也慢慢能坦然面对这些不同的声音。

这种声音越多,他也就越能平静地看待自己的成长,不沾沾自喜,不盲目骄傲。

往事如电影般一幕幕浮现在脑中。

原来这些事情,他还记得那么清楚,甚至连当时那个记者冲到最前面,把话筒举在他嘴边的表情,他都还能回忆的起来。

舒情母亲说,她有多喜欢你,得知你要退役时就有多伤心。

其实,这句话用在他身上也是成立的。

他有多爱赛车,决定要退役时就有多艰难多难过。

他从来就不想放弃的。

但他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在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困境里越陷越深。

那段时间,他只觉得煎熬,觉得迷茫,也对自己,对赛车这项运动越来越失望,再也看不到光明,也找不到乐趣。

赛车慢慢地成为了他的累赘,他对它再也提不起兴趣。

所以,他干脆把它尘封了起来。

可如今,看到一墙的回忆,一屋子与他有关的梦想与荣耀,他忽然记起了很多值得高兴的事。

真正说起来,从他的十六岁到他出事前,好像大部分时候,都是快乐的,尽管有过失意,尽管日子过得很辛苦很寂寞。

但出事的那时候他都忘了,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被痛苦掩盖了。

舒情说的对,他就是个懦夫。

碰到一点挫折,就以为天塌了下来,就彻底倒下了。

在她的面前,他根本就没资格说他热爱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