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战国大司马 分节阅读 503(1 / 2)

d。

回到邯郸后,他将蒙仲的原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赵王何,只听得赵王何久久沉默不语。

蒙仲说得没错,历代赵国的君主,都是安葬在国都周边一带的王陵,无论是以晋阳为都时,还是以邯郸为都时,唯独赵主父孤零零地葬在赵齐边境的灵丘。

虽然赵王何对外宣称,那是因为赵主父身故于灵丘、魂魄在灵丘,但事实上就像蒙仲所说的那样,那是因为赵何至今仍对赵主父心怀恨意,只因为赵主父默许赵章杀死了他赵何最信赖、最信任的老臣肥义。

而同样地,因为他默许赵成、李兑逼死赵主父,蒙仲亦对他心怀恨意。

当然,其实在派赵胜前去的时候,赵王何就已经猜到被会蒙仲拒绝,他只是想最后尝试一番而已,毕竟,晋阳守这个位子,原本就是属于蒙仲的,早在十几年前

魏王遫十四年五月,赵王何封廉颇为晋阳守,勒令后者负责击退犯境的秦军。

待廉颇受命时,秦军已攻入晋阳郡,廉颇率领邯郸援军入驻晋阳,几战击败秦军,逐步收回失地。

鉴于此,秦国国尉白起命王龁、嬴摎率精锐之军增援赵西河,蒙仲得知消息后,亦立刻派晋鄙率河东军北上。

晋鄙率军入驻北屈,摆出一副欲进攻蔺地、中阳,截断秦军归路的架势。

得知此事后,白起写信大骂蒙仲:“我攻赵国,与你何干”

蒙仲回信嘲讽白起:“北屈乃魏国之城,我调魏军入驻魏城,与你何干”

白起大怒,擅自率军出函谷关搦战,蒙仲亦擅自迎战,双方在函谷关前打了一仗,不分胜负,各自收兵。

事后,魏秦两国各自派使者指责对方破坏停战协议。

由于攻打赵国并不顺利,且新任的晋阳守廉颇已在北方渐渐站稳,穰侯魏冉意识到错估了赵国的实力,他终于意识到,赵国并非柔弱可欺的国家。

于是,魏冉决定与赵国言和。转而去教训另外一个出工不出力的盟国楚国。

魏王遫十六年,翟章身故。

这些年蒙仲率军驻扎于宜阳,后勤诸事全靠翟章替他统筹全局,担任着类似小司马的职务,如今翟章身故,蒙仲于是推荐了公孙竖。

魏王遫听取了蒙仲的建议,召河东守公孙竖回大梁担任小司马,再封晋鄙为河东守。

十七年初,秦王稷与赵王何相会于离石,相约两国再次修好。

虽然能够理解赵王的行为,但赵国再次与秦国结盟,仍然让蒙仲感到有几分失望。

而有意思是,在秦赵两国的君主相会于离石之后,蒙仲忽然从赵国听到了一则传言,说是晋阳守廉颇似乎要杀一个叫做蔺相如的赵国上卿。

过了一阵子,赵国又传来了一则传言,说是廉颇光着膀子背着荆条在那位叫做蔺相如的上卿府前谢罪。

魏国的河东守晋鄙得知此事后,写信去嘲笑廉颇,廉颇专门写了回信来骂晋鄙,不过却未解释他与蔺相如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从细作于赵国送回的消息称,赵国的臣子眼下空前的团结。

同年,秦国派华阳君芈戎守函谷关,调白起攻打楚国。

得知此事后,蒙仲率五万联合军前往宛城,观望局势。

第452章 诸国纷争三

魏王遫十七年,秦国派白起攻楚国,接连攻下鄢、邓、西陵等几座城池。

楚王熊横大惊失色,连忙派人前往秦国询问缘由,并试图再次与秦国修好,而此时已率领数万联合军入驻宛城的蒙仲,却恰巧收到了一封燕国昌国君乐毅从齐地送来的书信。

乐毅在信中告知蒙仲,恐怕他无法在燕国立足了。

其中原因,即对他信任万分的燕王职,于今年在蓟城病故,由太子继位,追谥其父为燕昭王。

乐毅在信中告诉蒙仲,燕太子对他素有成见,在其继位之后,这位新任的燕王便要求他乐毅加紧吞并齐国,尽快击破即墨、莒城这两座现如今齐国仍在反抗的城池。

但由于此事有悖于乐毅以怀柔方式吞并齐国的策略,乐毅并没有执行。

而因为这件事,新任的燕王对他乐毅成见更深,尽管有剧辛在蓟城为乐毅担保,却仍无法抵消新任燕王对乐毅的怀疑。

在乐毅写这封书信前,剧辛被新任的燕王罢免,被一个叫做公孙操的燕国王室子弟取而代之,此时乐毅就意识到自己恐怕已无法在燕国立足。

收到这份书信后,蒙仲简直难以置信,他搞不懂燕王职的那个儿子究竟是怎么想的,居然试图派人取代剧辛与乐毅二人。

心惊之余,蒙仲连忙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至齐地交予乐毅,告诉乐毅倘若无法在燕国立足,不如前来魏国投奔他。

没想到这封书信送出后才半个月,蒙仲便收到了乐毅的第二封书信。

这第二封书信,是乐毅在逃亡赵国的途中给蒙仲写的,据他在信中解释,那位新燕王派了一个叫做骑劫的人取代他,他唯恐他返回蓟城后被新燕王所杀,便决定逃亡赵国之所以选择逃亡赵国,是因为这段时间频繁有平原君赵胜派去的使者去向他示好,而乐毅被骑劫取代的那会儿,正好有赵国使者拜访乐毅,在那名赵国使者的劝说下,乐毅遂决定先逃亡赵国避祸。

看到这封书信,蒙仲目瞪口呆。

剧辛、乐毅,这两个竭力协助燕王职不,协助燕昭王的燕国功臣,就这样被新任的燕王罢免了那位新任的燕王,真觉得公孙操、骑劫二人可以取代剧辛与乐毅

“燕昭王一世心血,怕是要毁于一旦啊。”

微皱着眉头,蒙仲喃喃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