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的军队有什么用
但近几年蒙邑这边,蒙氏、乐氏、向氏、武氏等等,这些与蒙仲有交情的周边家族,源源不断的将族内年轻族人安置到舞阳邑、加入方城军,哪里还有足够的族人去响应商丘的征兵令因此只能用流民、奴隶充数。
这本来是不允许的,但就像蒙鹜所说的,看在蒙仲的面子上,商丘令对于蒙邑、蒙城这边算是网开一面,没有深究这件事。
随后,蒙仲在族内也见到蒙荐等几位长老。
蒙鹜告诉他,前几日带兵前往彭城的蒙挚派人送回消息,表示彭城那边的战况相当不利,因此这几日蒙鹜与几位族内的长老正在商议,看看是否要带着族人投奔方城。
但几位长老很犹豫,舍不得族内那些祖先传下来的田地,是故这件事就拖了下来,直到蒙仲今日抵达蒙邑。
听到这些,蒙仲惊疑地问道:“彭城那边的战况很不利么到什么程度”
蒙鹜摇摇头说道:“据蒙挚在信中所说,彭城那边的士卒,几无斗志,被齐军打地节节败退,或有彭城的臣子劝大王迁都避祸,被大王杀了好几个了”
蒙仲听得眉头紧皱,他忽然问道:“太子戴武呢我在魏国听说,太子戴武兴兵讨伐彭城,欲夺取王位,此事当真么”
听到这话,蒙鹜惊讶地看了看蒙仲,旋即这才说道:“此前我也不知此事,直到蒙挚前往彭城,到那里写了封信回来,我才得知这事。不过,并非是太子戴武,而是太子的部下戴璟,他在带兵回彭城的期间,欲夺取城池,迫使大王将王位传给太子,但被大王带兵杀了,后来大王一怒之下叫戴不胜捉拿戴武,据说戴武不愿看到彭城与郯城内战,不知是逃了还是主动被戴不胜抓获,反正跟随太子的郯城军,眼下是一片散沙”
“”
蒙仲张了张嘴,竟不知该说什么。
忽然,他站起身来,边说便边走向屋外:“鹜叔,请你派人向庄师报个信,告诉庄师待我解决宋国之事后再去拜访他老人家”
“好。”蒙鹜点点头,旋即又问道:“阿仲,你哪里去”
听闻此言,蒙仲停下脚步,回头看向蒙鹜,举起的右手攥了攥拳头。
“去彭城,将某个糊涂至极的老物痛打一顿”
“”
蒙鹜与蒙荐几人面面相觑。
第431章 宋国现状
九月初八,宋国彭城,国相惠盎带着酒肉于城外的军营慰问军队。
宋国当前的状况非常不利,经营的数年的郯城防区,就那么被齐军轻而易举地攻破了,就连逼阳亦被齐军攻破,彭城作为宋国的国都,已然成为了战场的前线。
两个月前,东边的邳县沦陷了,旋即齐军便顺势向西攻打吕邑,平心而论,其实退守吕邑的宋国军队人数并不少,但遗憾的是,这些军队都是从郯城那边撤回来的,士气全无,这导致齐军仅仅只是对吕邑发动了三日的攻势,那座县城便沦陷了。
随后,齐军便尝试进攻彭城。
不可否认,年过六旬的宋王偃确实很勇猛,率领彭城军死守城池,几次击退了齐军的进攻,迫使齐军改变了原先的战术,准备先攻陷彭城周边的几个小县,然后孤立彭城,对彭城施行围城。
继彭城东边的小县吕邑后,齐军兵分三路,一路继续进攻彭城,牵制彭城的军;一支绕到彭城的西北方向,攻打留邑;最后一支则绕到彭城的南侧,试图攻打菑丘。
一旦留邑与菑丘沦陷,彭城无疑就会受到三面包夹,倘若最后连彭城西侧的萧城都被齐军占领,那么彭城便将彻彻底底地陷入齐军的包围,每每想到此事,惠盎便忧心忡忡。
“惠相。”
前方,宋将戴不胜带着几名士卒朝这边走来,远远地对惠盎打了声招呼。
惠盎拱手回礼,温声对戴不胜说道:“司马,我带人运了些肉食来激励士卒”
“有劳惠相。”戴不胜疲倦的脸上挤出几分笑容,说道:“相信这些肉食,定能叫这些小崽子士气大增”
听到这话,惠盎勉强笑了笑。
说实话,他并不是很相信这种论调,甚至于,恐怕连说这话的戴不胜都未必真心这么觉得。
待吩咐随行的人员搬运肉食后,惠盎把戴不胜请到一旁,问道:“眼下情况如何”
此时,戴不胜这才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愁容满面地说道:“不乐观那件事的影响太大,郯城军的士卒几乎斗志。”
他口中所说的那件事,即太子戴武部将、郯城军司马戴璟试图率军逼宫这件事。
这件事的起因,便在于宋国二王同在的特殊局面。
一般来说,各国君主都会在自己即将过世前,才会传位于太子,但当世唯独两国例外,那就是赵国与宋国。
就像蒙仲印象中的那样,赵国的赵主父与宋国的宋王偃,这是两位非常好战且抱持极大抱负的君王,早些年赵主父为了便于他攻占中山国、拔除赵国几百年的隐患,于是便在壮年将君主之位传给了幼子赵何,以至于最后引发了沙丘宫变;
而宋王偃的情况也差不多,自伐齐、伐楚、伐魏三战之后,宋王偃听取了惠盎的建议,精心治理国家十余年,十余年后,宋王偃认为国家的发展已经允许他再次对外开辟疆土,便将王位传给太子戴武,自己则御驾亲征,被覆亡的滕国,就是宋王偃第二次御驾亲征的牺牲品。
但后来的宋齐之战,稍稍改变了这个局面。
当时在蒙仲的帮助下,宋国非但击退了齐军第一次入侵,还反过来攻占了郯城,自那之后,太子戴武便亲自坐镇郯城,作为抵挡齐军的第一道防线,而在此期间,宋王偃则继续以彭城为中心,攻占淮泗之地,这让宋国好比变成了一条双头蛇,郯城是一个头,彭城是一个人,前者负责抵挡齐国,后者负责开辟淮泗疆域,双方互不干涉。
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赵国的内乱,已经证明双头蛇这种治理国家的模式并不可行,隐患非常大,宋国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