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全娱乐游戏帝国 分节阅读 102(1 / 2)

d显示效果好,这样的存储介质刚一进入各商家的视线范围内,就引起广泛的关注。

而索尼此刻正在走向跟任天堂合作的道路上。

88年,索尼初步跟任天堂接触,但是很可惜,此刻的任天堂根本就防范着索尼,当然不会跟索尼有任何的实质性合作。

哪怕索尼许下无数好处,但是任天堂依旧是无动于衷。

一直到d面世之后,一直志得意满的任天堂才被泼了一身冷水,正视起世嘉这个老对手。

然而远超8位机的16位d,无论在哪一方面都能碾压任天堂的fc,这才促使志得意满的任天堂,开始寻求突破,而一直有合作关系的巨头索尼,就是第一合作对象

索尼的技术水平,哪怕是世嘉都不敢在索尼面前说自己的技术有多强

所以索尼这么强大的存在,才是两家忌惮的原因。

以索尼的强大,一旦进入主机市场,可以说将稳压在任天堂之上否则索尼就不会用一台s碾压了各大巨头,成为游戏第二纪元的霸主

索尼

李方诚若有所思

如果

借助索尼

也就是说,背离世嘉,倚靠索尼

但是这样的话,后果绝对是不归路

世嘉也好,任天堂也好,绝对会全面攻伐奇迹时代

而作为奇迹时代来说,那就等于没有回头的可能

而且彻底跟索尼绑在一起

李方诚一下子拿捏不准

这一步,简直就是把自己往悬崖上推,一旦没有走出生路,就是死局

而就算倚靠索尼,也不一定

第152章152 作坊和工厂

商量到最后,也没有一个定论。

李方诚却在思索出路

世嘉这一手,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却也不可否认,把奇迹时代给半冷藏。

科乐美

李方诚眼中闪过一丝寒芒

魂斗罗固然厉害,也不可否认的经典,但是论枪战的游戏,还有一款经典程度不在它之下的游戏

同样是横版过关式的枪战游戏,却有更加精美的画质,更加有趣的玩法。

可以说不论从哪个角度上看,都不会比魂斗罗差,甚至在画质上,因为机种不同,更是远超魂斗罗

而现在来看,科乐美跟世嘉的关系,也许不用等到1994年才正式公开工作,因为奇迹时代的影响,很多第三方之间的利益已经不知不觉中变化了。

科乐美,只是一个开始,不甚至世嘉内部被剔除第二方阵营的各个公司,早就在世嘉内部给奇迹时代穿小鞋

别的不说,石黑家族和手越家族就肯定是会落井下石的。

因为之前的刻意针对,这几个月来,李方诚也没有让这两个家族轻松过。

之前审核游戏的时候,这两家刻意的针对,李方诚得知之后,当然不会装做什么都没大事发生过。

手捂着第二方的大旗,直接开始了一番资源的占据和打压,简单点说,就是这两家公司需要什么渠道,李方诚就把对应的渠道占据。

要什么技术团队支持,奇迹发行就会马上要求世嘉的团队配合。

总之在这样的控制下,这两家整整几个月都抬不起头。

因此如果说有这些公司会对奇迹时代下手,那也不足为奇。

而一旦说的人多了,就算奇迹时代真的没有做什么,可世嘉根本就不会相信

再加上这几个月来,奇迹时代内部还好,但是外面的人可是眼睁睁的看着一本杂志的兴起

如果说月销量300万以上的杂志对于奇迹时代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副产物,估计没有一个相信

轻易做到这样的成绩怎么可能

但是实际上,也没人知道,奇迹时代的重心依旧是在做游戏

最为尴尬的是,外人并不知晓。

多方因素结合之下,在中山隼雄的眼中,奇迹时代也就成了需要打压的第二方了

索尼

李方诚暗自嘀咕

这可不是一家普通公司,想跟索尼谋利益,就怕索尼分分钟就把奇迹时代给吃了

一个连任天堂的主意都敢打的公司,更不要说实力远在任天堂之下的奇迹时代

不行,要从长计议

李方诚还是没办法下定决定,这么快就走到世嘉的对立面

但,那款游戏,确实可以先提上议程,猎空已经快制作完成了,在强大的技术支持下,除了关卡的设计,模型的制作之外,其他的问题都是不是什么问题。

这样的速度,也就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

一般的制作流程,都是由老板根据策划部门的企划案,来决定是否做成游戏,确定立项之后,再调动资源,安排产品负责人来进行规划,先进行绘画设计部门的绘画时间安排,再安排技术开发的时间。

当然,最后的这两个环节,不是绝对分开的,绘画和开发在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并行的任务。

比如说,原画设计根据产品的要求制作出样式之后,产品这个时候不知道技术开发能否实现相关的效果,于是需要先进行测试。

甚至,技术在绘画设计还没做出来的时候,都可以进行技术研究,用一个形状差不多接近的几何图形代替,直接进行技术测试也是可行的。

而各个部门内部负责板块也会区分开来。

比如同样是绘画设计部门里面的人,有的人是负责主体外观绘画制作,有的人是负责场景的绘画等等。

传统的游戏制作公司,要制作一个游戏,肯定是花费不浅的一件事。

而李方诚的奇迹时代,其实算是比较畸形,没有产品策划,没有项目规划,都是李方诚直接安排项目制作,甚至不需要进行技术测试,节省了内部反复确认沟通的步骤,直接就进入到制作环节,剩下了制作过程的大半时间消耗。

奇迹时代的游戏制作速度,才能在这么少人手的情况下还能同时制作几款游戏。

否则哪怕现在团队已经扩大了很多,但是这些人数最多也只能支撑两款游戏的制作就顶天了。

现在的奇迹时代,在索尼眼中,也不过一个规模算正常的游戏制作公司而已。

在日国的游戏公司,一般也都只是这个规模而已。

别看好像很多第三方第二方公司跟任天堂和索尼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