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你觉得我是那块料吗”
这时孙政东爱人端着水果走出来说,“你哪能让他种菜啊,他只能周末帮帮你,平时肯定他得上班,主力经济来源啊,得你学会种菜”
我一看,姜西脸刷的一下有点发绿。
“那个我从小的愿望就是离开大农村,去过城里的日子,我用了半生的努力,终于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难道我大老远的从中国11167公里,6939英里,6030海里来到新西兰,却要返璞归真又变成农民吗我不要啊呜”
姜西小脸纠结成团,假哭
孙政东媳妇被逗笑了,“这里也不是所有人都种菜的,上班的人都没时间种菜,我是因为不上班,有时间,所以就种菜了,这也当是一份收入,为家庭减负嘛,你要是上班也不需要自己种菜了。”
姜西依然蹙着眉头说,“我可能上不了班,我英语不行”
毕竟是英语国家,像姜西那个英语水平,就算是中国人开的公司,就算客户全都是中国人,恐怕也不会有公司要她。
“唉你不是文笔好吗你可以写公众号,这边有很多人写公众号,那些人主要就写在新西兰的生活啊,美景啊,新西兰的风景,随便拿手机一拍都是高清菲林,看的人多了,作者就在文章末尾放上新西兰的网购二维码,有人买了东西,作者就有提成,我知道有个作者一个月可以赚到六千元人民币,你应该也能写吧”
姜西犹豫了一下说,“那东西我确实能写,但是我志不在此啊我的理想是写小说,希望我的小说能够得到认可,那种公众号写多了,我怕我以后都不会写小说了。”
“那你就靠写小说赚钱呗,江东上班一个月差不多能赚到两万块人民币,去了租房一万,一万生活费差不多,你赚的钱就可以存上了。”
姜西突然看向了我,那无助的眼神,我似乎已经读懂了意思,她就是在对我说:我们家要靠我赚钱存款了吗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
“呵呵”我忍不住笑了,对孙政东爱人说,“她写小说还属于新人新人就是赚不到什么钱,每天吭哧吭哧写,就图一乐儿”
我觉得我说得没什么毛病对吧,结果姜西斜目狠狠瞪了我一眼。
“噗”我坐在旁边又笑了。
孙政东爱人下意识就说了一句,“你不是都写了十来年了吗你这都快四十了吧怎么还是新人啊”
姜西直接把脸捂上低下头沉默了。
我笑着给孙政东爱人解惑,“在写作这个行当里,不分阅历,也不分年龄,只要没出过好成绩的,都被称之为新人,姜西就是这类人”
“啊啊”孙政东爱人一脸尴尬地啊了两声,“原来是这样啊,哈哈哈”
她想了想,突然又说,“那也没关系,只要你们真心想留在这里,怎么都能生存下去的,这里一到秋收季节,农场里就很缺人干活,比如摘苹果的,摘一个月也能赚到两万人民币,这一个秋季做三个月的话,基本上一个人一年的生活费也就差不多出来了,还有鱼罐头厂,可以选择临时工,也可以选择长期的,他们更想要长期的,每周还会免费发一次三文鱼奖励,也挺好的,这类活是不要求会英语的。”
姜西茫然地大眼转了转,想了想说,“我不当农民,当不了作家,改当工人了”
我眨了眨眼睛,只是默默看着她那懵呆的神情,我就憋不住想笑了。
孙政东媳妇像是看出她可能也不是当工人的料,突然一脸兴奋地说,“哎呀,姜西你不是特别会买房子吗你还写什么小说啊,费那个牛劲去了,心血都要熬干了也赚不到钱,你干脆在新西兰炒房算了,干什么也不可能有炒房赚得多啊现在新西兰的房价蹭蹭地往上涨”
第199章关于房子的讨论
“炒房”姜西愣愣地眨了眨眼睛,眼珠转了转,“我从来就不会炒房啊怎么炒”
孙政东爱人笑着说,“你在国内买了那么多房,赚了那么多钱,那不就是炒房吗”
这话让姜西沉思了一下,而后她一脸正色解释说,“我所买的每一套房,都是我的生活所需,我所卖的每一套房,也是我的生活所需,只是我没办法控制我生活状况的变化,就比如,我在南京买的两套房子,我都是打算用来住的,但没想到我婆婆不来了,更没想到,江东在南京找不到工作了,我们要来新西兰了,那就只能卖了,杭州的房子我也是因为特别喜欢,加上人民币放在手上会快速贬值,买房觉得能保值、升值,才会买的,这叫炒房吗”
姜西的一句问话,直接把孙政东爱人问得哑口无言了。
姜西接着心平气和地说,“我买的每一套房,都是我所喜欢的,都有设想未来会居住的,所以有些时候我买的房,因为喜欢,我连砍价都没砍,炒房客是把炒房当成生意来做,只要能赚钱,什么房子他们都会买,并且会很快卖掉以此回笼资金,而我买的每一套房,都是珍藏在那里的,如果这叫炒房,那收藏古董的是不是叫炒古董,收藏名画的是不是叫炒名画,收藏名包的是不是叫炒名包,不要人家房产多一点的就说人家是炒房客,先搞清楚炒房是怎么回事。”
孙政东的爱人想了想,情不自禁点了点头。
姜西喝了口水,继续说,“其实炒房客本来就是前几年才有的事,现在哪有炒房客的机会二手房买了必须要过两年才能卖,否则百分之十左右的税,谁还能赚到钱更何况房价已经涨得很高了,买套房子两年内就想赚多少钱,根本不可能,两年后赚不到钱,本钱就压着了,已经没有人干炒房这事了,至于学区房还在疯涨,那跟炒房有关系吗学区房需要炒吗那都是有钱人拿着钱排队抢着买还不一定能买到的,还需要炒吗那是有关教育的国情决定的,不是炒房客决定的”
姜西的话,让我想到了一些事,以前看过一篇报道,在大城市,一个完整的家庭,拥有几套房算是可以满足生活的,答案是四套,双方父母一家一套,夫妻一套,为孩子准备一套,如果两个孩子,可能就需要五套。现在别说是大城市,小地方不也是这样了吗社会发展如此,大部分的孩子已经不跟老人住在一起了,经济条件好些又能自理的老人,也追求自由、自在,也不爱跟孩子住一起了。
社会发展如此,经济决定需求,如此看来,经济是越来越好了。
还看到一条新闻下的评论,让我感触也很深。
有一部分买不起房的人都在骂房价贵,骂有多套房的人就是炒房客,其实这些人忘记了一个根本问题,举例说,十五年前北京二环内的房子十二万就能买上一套五十平米的房子,但是,那时有几个打工族买得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