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北齐帝业 分节阅读 93(2 / 2)

“你看,袁本初坐拥北方半壁,势大无比,天下诸侯,论实力,袁本初当居首位曹孟德有什么他要赢,就只能取巧也就是他最后赢了,所以他才能美名远扬,若是他输了,恐怕青史再无曹孟德这个人。”

“乌巢,袁本初重兵把守,而曹操却乔装绕道奔袭,一把火把它烧了,袁本初大军粮草付之一炬,致使袁绍大败,其实也就是曹孟德运气太好,您想想看,在这么多袁军的眼皮底下居然没事运气实在太好要不然官渡之战,败的就是曹孟德”

段韶本来怒气勃发,可听着高延宗的理论,居然慢慢沉静下来,“那你觉得,若不出意外,赢的就是袁本初喽”高延宗道:“当然,袁本初占据大势,无论谋士、军力、财力,曹孟德都不如他,他以大势压人,曹孟德拿什么来抵挡”

段韶之前教过他,“势”才是打赢战争的关键,以弱胜强,少之又少。段韶深吸了一口气,高延宗的领悟居然到了这一步,只是,还是显露出了不少的问题,高延宗太固执于“势”了,导致了看问题还是有些片面。

良久,他方才说道:“似乎你说到不算错但是,老夫仔细想过,还是觉得你错了,在老夫看来,即使曹军没有烧掉乌巢,甚至没有打赢官渡之战,最终赢的也只能是曹孟德。”

高延宗一怔,段韶摇头道:“老夫是说过,势的确是至关重要的,以势压人,令对手挡无可挡、退无可退,这是王道我军之所以能压着周军打,就是掌握了势”

“只是,你的理解到底片面了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夫再教你一句兵无常势。”

“你方才说的很对,这世上从无以弱制强,从来都是以弱变强,而后以强胜弱”段韶说道:“在老夫看来,曹孟德打败袁本初,也是以强胜弱,而不是什么侥幸曹孟德兵力虽少,但上下一心,袁本初兵力虽多,但是人心不齐,内部生乱,这里袁本初就败了一局”他捏着一只杯子,轻轻扣下。

“曹孟德的谋士未必强过袁本初,但是曹操善于察纳雅言,而袁本初太过刚愎自用这里袁本初又输了一局”又一只杯子扣下。接着段韶又谈了几点,条条都无法反驳。

“暂时不强,这很致命,却也没什么曹孟德有本事将弱势转化为强势,而反观袁本初,却只会将强势转化为了弱势,二者孰强孰弱,这不是一目了然吗”

“所以,我说曹孟德打败袁本初是注定之事,绝非妄言”段韶摸着胡子,道:

“你说运气,在老夫看来,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

当年宇文泰从我军驻地路过,假使有人抓住他,我朝已经鼎定天下了,也不会有今日一战

对于统帅而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绝非让你把大事小事一把抓

而是让你,要警惕风吹草动,随时做好应变准备。

统帅统帅,统的是整个大局,率的是万马千军

因此,你的眼光绝不能局限于一隅之地,而是,俯瞰整个大局你的考虑也必须条例清晰,周全无比

你的一个指令,就可以决定千万人生,一个指令便可以让千万人死一场战争,便能决定一国兴衰

我舍弃宜阳,为什么因为宜阳对于大齐,已经无关紧要我得到汾北河东,比保住宜阳要强一万倍”

段韶越说越激动,掀开袄子,振声大呼。高延宗似乎有些吓到了,怔怔地说不出话来,段韶缓和了语气,道:“延宗呀你的眼界有了,胸中也有峰壑,只是,只是你还是太年轻了”

他叹了一口气,转过身去,那一刻他像是又老了几岁,“老夫还不知道能不能活着把你带出来,你的资质上佳,也有气量,就是,就是往往欠缺考虑”

“看来呀这刀子不能老养在鞘中,也偶尔要拿出来亮亮,不然就养废了玉不琢,不成器”

段韶下定了一个决心,转过身来,道:“打姚襄,老夫交给你,算是对你的一个考验老夫不会插手你若胜,定阳老夫也交给你,你若败就回邺城复命吧”

段韶的目光黯然,“老夫并不是说你不行,只是只是老夫时日说不准,你要理解老夫的苦心才是”

第一百三十八章江山代有人才出

“老夫时日无多你要理解老夫的苦心才是”段韶有些落寞的转过身去,不再言语。

这并非段韶不看好他,也并非段韶无情,实在是毫无办法。段韶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这些年为了他为了大齐边防耗尽了心血,早已到了油尽灯枯的边缘。

他什么都不怕,他只怕自己后继无人,斛律光威望已极,身为左相,位高权重,又有嫡女是帝后,不宜再掌如此大权,陛下必会寻找机会收一收斛律家的权。

诸如皮景和、慕容俨、王峻这样尔朱荣时期的老怪物,比自己的资历都老,年纪大了,是没有精力打理晋阳这一大摊子的事的

宗王里,大多都不成器,能打的都被文宣、武成打压残杀殆尽了

高湝、高润是文臣,却也是皇叔之尊,陛下不会准许。陛下的几个弟弟里,高贞最为聪慧颖达,但是年纪太小。够分量的,也就是南安王高思好还有兰陵王高长恭了

高思好心思不简单,怕是怀有异心,陛下似乎已经开始防备,至于兰陵王,陛下或许另有打算

他头疼的叹了一口气,高延宗好是好,但是缺乏战火的磨练,要成为他所期许的帅才,还得要打磨个几年可是他段韶那还有几年可以等

高延宗有帅才,但是现在也仅仅不过是有了这方面的才,帅才与帅,看似一字之差,实则天壤之别。不是有资质就可以成为合格的统帅的,实战的参与、心性的磨砺,这些缺一不可。

这些方面,高长恭显然要超出高延宗一截,高长恭也有超人一等的眼光,而且很年轻,在他死后独立支撑晋阳根本不存在问题,平心而论,他很欣赏高延宗不假,但是他还是希望高长恭来接任大都督一职。

养了一万头泥鳅,倒不如养出一头龙。

段韶打定主意,假使高延宗真的没有通过考验,那也只能暂且委屈高延宗了,换上高长恭来接任。反正陛下都是要换上自家兄弟接任都督用以制衡六镇,高延宗和高长恭又能差到那里去

段韶不担心他们会造反,高长恭没有什么权力野心,高延宗也是个没心没肺的。再说,文襄帝一脉早已失势,这两兄弟的母亲又都出身卑微,不过一介宫娥女奴,若是说想造反,不说臣子,宗室王爷们必不会认账的。

从北魏一朝来,看重血统,鲜卑大族更是将嫡庶尊卑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严苛程度甚至超过汉人世家,庶子永远别想压过嫡子。神武诸子倾轧,可是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