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北齐帝业 分节阅读 86(1 / 2)

d你的你申请专利了没有

本来,府兵制就是根据北魏军制演化而来的,高纬自己也可以根据它做出调整,“三年一拣点以补充缺额,将年满退役的军士裁撤回家,就十七到四十二岁吧。服役期间,军士免除其他徭役,免除赋税,军资、武器、粮食,皆由朝廷负担”隋唐的府兵制,军士要自备衣物,自备干粮武器。

“军士不得随意出入驻扎地界,平时务农,农闲练兵,若有战事,准备出征”

“还得立出个法度”高纬沉吟道:“参照前制及周国军制,将府兵分为十六军,就以国都为例,禁军宿卫换防百里外五番,五百里外七番,一千里外八番,每番一个月,两千里外九番,每番两个月”

意思就是各府内兵士分组,五人一组,轮流在邺城宿卫,以此类推。

“十六军,分为内外两府,内府四军必须番上宿卫,其余州郡可纳资代役”

“府兵镇将,由朝廷直接任命,由十六卫将军统帅,调遣时,必须拿到皇帝及枢密院下发文书,还有兵部发放的鱼符,战争结束,则归于朝”

这样,就避免了手下将领拥兵自重。

北周壮大并不是没有道理,抛开他们的内政远比北齐更加清明不说,他们的制度也要超过北齐。一个国家强大或者是衰落,其根本缘由,永远都是制度和内政,制度先进,政治清明,国家就能强大,凡之,就会有各种矛盾内耗发生。

为什么要变法因为过去适用的法令已经不适合当前,穷则变,变则通,这是亘古不变的强国之道。

北齐的上上下下,从朝廷到地方,这个时候的政策和体制,在高纬看来就是一个漏洞百出的大筛子。但他的这个身份注定了他不能够开展从下至上、彻彻底底的改革。而从上而下,又有太多的局限性,所以他也只能小心翼翼的保持朝堂上的平衡,如同走钢丝一般,细水长流,一点一点将国家的弊病剔除。

这是一条很艰难的路。可是他别无选择。

“但是府兵也有其局限性”高纬想了想,接着补充道:“其一,府兵训练方式单一,且还要务农,不够专业,不能将个人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你看看,周军虽然战斗素质不错,但是碰到晋阳,精锐,很容易就会被打败,为什么因为他们并不是专事打仗之人注定了发展会有极限”

“再有,若是战事频繁、防御线过长、兵役繁重,兵士往往被强留下来逃亡不可避免,其次,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阻止土地兼并,若是可用于屯兵种田的土地越来越少,那么府兵就会失去经济基础,那样的话,朝廷想要征兵就更加困难了”

“虽然在朕有生之年内,天下还不至于到这一步,但是,朕以为,很有必要提早做准备”高纬说:“朕打算,在开展府兵制的同时,再行募兵制度,就是,花钱,招募自愿参军的人来当兵,不种田,专司训练和打仗”

高纬又笑了笑,“当然,朕现在就是想,也没有那个条件,条件不允许,朕的私库空的都已经可以跑耗子了,要是现在跟郑宇说,朕会让他的唾沫给淹死”

高纬颇有沧桑之感的一叹,“且等来年吧”

而王琳早已震惊的说不出话来,这个问题如果是他来想,大概也就是如何布防,如何更好更有效率的训练这些兵,但是高纬,他是站在制度、站在国家根本上考虑问题。这就是皇帝和臣子的差距

高纬回头对王琳道:“这禁军完全是由朕在掌控,你可以放心操练、布置,不会有人来掣肘,这兵事说实话,朕不是很懂,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王卿你这种专业的人去做”他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有朕给你顶着呢还有,朕给你安排了一个下属,就是刚刚袭爵的燕郡公,慕容三藏,呵呵,开国功勋之子,明日会来你这里点卯,他还年轻,你多管管”

慕容家这些年逐渐势微,慕容三藏的兄长慕容士肃参与谋反,想推翻高澄,结果被诛杀。结果就是慕容家的状况雪上加霜,还好有慕容三藏在,可以撑起门户。一个逐渐式微的勋贵家族根本不介意抱一抱皇帝的大腿,这个年轻人又能力不俗,武略出众,高纬觉得自己可以用他。

一来,钳制王琳,另一面,也是爱惜人才。皇帝都这么客气的说了,王琳还能拒绝吗皇帝的面子他得给,于是王琳点头道:“臣明白了,请陛下放心”

“你办事,朕自然是放心的。”高纬客套话也是张口就来,“行了,看也看过了,朕先回宫了,你记得明日上朝,正式上任。”

“”王琳半晌无言,感觉自己接手了一个麻烦的烂摊子

果然馅饼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五六万人的操练、整合,这是要累死他老王的节奏

第一百二十八章各方心思

昭阳殿内殿,气象雄浑,壮美至极。周围有七十二根柱子,基高九尺,用有花纹的石料砌成,门窗装饰缕金,用沉香木作栏杆梁拱间雕刻奇禽异兽,情态生动,各不相同。殿上有容量七斗金葱台十三枚。殿东西各有长廊,廊的上面是楼房,楼房上安长窗,窗挂珠帘,通于内阁。

皇帝临窗而坐,宫女登楼奏乐,丝竹竞发,金石齐鸣。身姿曼妙的宫娥在窗纱后露出窈窕的身姿,翩翩起舞。一人站立,大声用洛阳腔朗诵着诗书,一股盎然古意便从着一乐、一舞、一诵中凸显出来。

高纬梳着文士髻,插着一枚白玉簪,一身玄底云织龙纹的宽大衣袍。此刻他面上正目不转睛的欣赏着歌舞,藏在宽大袖袍里的手指有一搭没一搭的敲在膝上,每当他心里在盘算什么的时候,就会下意识有这样的动作。

坐在下方不远处的突厥使臣阿史那库头频频向周围列坐的朝臣举杯,酒浆淋漓的沿着胡子滑下,“两国即将结为姻亲这是大好事来来,我阿史那库头且敬皇帝陛下一杯”他又斟满一大碗酒,朝着皇帝敬酒,高纬和煦的笑了笑,将面前的杯子撤去,也命人换了一个大碗上来,斟满,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