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汉昭烈帝 分节阅读 453(1 / 2)

d

这些人来势汹汹,打定主意要跟郑玄卢植等人决一死战,他们都想好了,一个人的本事肯定是斗不过郑玄和卢植这种久负盛名的大家,但自己这边人多势众,还大多是青年才俊和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就是玩车轮战,也得把几个老家伙给耗死。

然而,他们想得到的问题,郑玄和卢植自然也想得到。

今派大举入京的同时,古派也迅速做出了反应,管宁、邴原、王烈这些幽州书院的骨干力量,散布在关西的马融一派,甚至连因为田产问题,一向跟刘备不对付的孔家也来助阵,并且是由族中大佬孔融亲自领军。

高士接着高士,名人跟着名人,在经历了最初的好奇、震惊后,洛阳周边和沿途各地的民众们都麻木了,再也没有最初一批名士上京时夹道围观的盛况。

但对于今派和古派来说,出现在对方阵营中的名字,都是响当当、沉甸甸的强敌。

管宁和邴原都是马融的高足,和郑玄卢植都是师兄弟,早在数十年前便已成名,后来躲避战乱去了海外,中原便再也没有他们的传闻,如今这两位学术界大佬联袂前来,今派顿时觉得压力山大。

若是对面只有郑玄一个巨头,那自然好对付,再加上个卢植,也不是不能对付,然而,再加上管宁邴原这种老牌名士,甚至连早已宣称不问世事的孔融都重新出山,今派就是来再多人,恐怕也斗不过他们。

古文派诸大佬齐集洛阳,自然要把酒言欢,重温同窗情和旧日趣事,顺便研究讨论如何应对这场论战,而管宁和邴原还遇见了一位久未谋面的老友华歆。

华歆年少成名,曾经师从太尉陈球,与卢植、郑玄、管宁都是同门,还与邴原、管宁二人合称一龙,后来却因为志向不同而断绝往来,初平年间,华歆不愿依附董卓,逃亡到南阳袁术处,并劝说袁术讨伐董卓,遭到拒绝后便再度离开,辗转到了江东,最终归了孙策,又跟随孙策一起向刘备投降,也算是命运多舛。

经历了这么多风浪,华歆已经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他婉拒了朝廷的任命,返回故乡高唐隐居,从此不问世事,只是这一次听说了管宁和邴原的消息,心想着再见见故友,才千里迢迢赶了过来。

管宁经历了天下大乱,扶老携幼背井离乡,又在辽东和幽州生活了这么多年,早已看淡了世间百态,也知道当年的割席绝交是因为自己过于清高,对朋友太多苛责,如今时隔四十年再见到华歆,心中同样是五味杂陈。

不管怎么说,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种桥段总是让人喜闻乐道,时隔四十年,一龙重聚首,顿时成了洛阳城内外的一段佳话。

前来参加论战的双方人马就像是真要打仗一样,分别在洛阳城东和城南安置下来,凭空多了这么多的豪客,洛阳周边的商家笑开了花,司隶校尉、京兆尹在内的京官们却忙得焦头烂额,生怕这些人在天子脚下大放厥词,甚至是搞出什么事情来。

毕竟在这个年代,儒家弟子的标配除了纸笔,还有腰间的三尺剑呢,而他们对待儒家内部的对头,可要比对付其他诸子百家还要严厉狠辣,太容易出事了。

“玄德啊,你弄出这么大的阵仗,究竟是要做什么”就连卢植都忍不住找到刘备,向他询问起来。

最近这段时日,刘备不断发文,挑动儒家弟子们的神经,又纵容他们从各地赶赴洛阳,生怕事情闹的不够大,又让人从幽州把管宁等人请来,乍一是支持古派反攻倒算,但卢植早就知道,自己这个弟子对整个儒家有成见,绝不可能抱着这样的主意。

那他究竟是想做什么

“苍蝇蚊子太多,又不想到处追着拍死,那就得想办法把他们聚在一起了。”刘备笑嘻嘻地答道。

“老夫就不相信,堂堂天子,把天下名士都引到洛阳,就是为了再搞一次党锢之祸。”卢植冷笑道。

“那倒不至于,只是弟子被无端辱骂,总得想办法报复回去,把这些人引到洛阳,由先生出头撑腰,帮弟子出一口恶气,也算是对他们的小小惩戒吧。”刘备说得情绪激动,一脸愤慨之情。

“老夫才不信呢。”卢植摇头失笑起来,“但这今派既然倾巢出动,想要讨个说法,老夫倒也不介意狠狠收拾他们一顿。”

第一百一十二章 会战下

群贤毕集洛阳,身为最大的东道主,此次事端的肇起人,刘备这个天子当然要有所表示,很快,朝廷的诏令就下来了。

诏令中说,天子之前的言论绝不收回,如果有人反对,也可以开坛驳斥,为此,朝廷会专门在洛阳南郊设立一处场所,专供诸位大贤陈述自己的意见。

只是有一条,想要登坛论道,就要把辩论的范围限定在学术方面,绝不可借古讽今,肆意攻讦,原则上所有人都不用担心因言获罪,但话说得太过火,也会被取消资格,逐出洛阳。

“难道天子是要再搞一次石渠阁之议”

几乎所有人的心中都产生了类似的疑问。

石渠阁会议发生在距今二百六十多年前,先汉孝宣皇帝在位时,为了确立官学,在当时大汉王朝的皇家图书馆石渠阁召开的,以萧望之为首的二十三名五经儒生参加了会议,经过这一场辩论会议,朝廷官学增设博士至十四人,将更多的今文经学学派确立为官学,由于孝宣皇帝本人对谷梁春秋的喜好,这一门经学和章句之学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一大流派。

人们越琢磨,就越觉得有可能,今文经学当了三百多年的官学,门人弟子遍布天下,将古文经学压得喘不过气来,当今天子是古文派大佬卢植的弟子,自然要利用官方力量来搞一次反攻倒算,让自己的学派堂堂正正地成为正朔。

这一下,双方的儒生们更是摩拳擦掌,阵营内部的学术交流更加频繁,为了战胜对手,争夺捍卫官学地位,几乎所有人都放下了门户之见,与同伴们交流起往日里秘而不宣的心得来。

很快,朝廷方面的准备工作就已经完成,一座占地广阔、足以容纳近千人的巨型殿堂拔地而起,引得无数人前来参观。

不论任何时代,高大宏伟的建筑总是会令人心生敬畏,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便将其完工,更是令所有人都惊叹于朝廷的雄厚实力,工匠们的高超技艺,甚至连一些极度仇视刘备的老儒生在参观之后,都不得不说一句了不起。

这座建筑被命名为讲经堂,从今往后便会成为各路儒生展开辩论的主场所,在讲经堂全部竣工,第一次完全对外开放的盛会上,当朝太师卢植盛装登场,对远道而来的儒家弟子表示欢迎,同时表示,当今天子一向虚心好学,此前的言论也并非是对先贤不敬,只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天下名士汇聚一堂,通过共同努力,把因为今文古文之争、门户之见而弄得分崩离析的儒家重新团结在一起。

“老夫相信,这一次洛阳讲经,会成为儒家历史上最为成功的盛会,也会成为儒家历史上最为团结的盛会”卢植动情地说道。

听着卢植慷慨激昂的发言,端坐在台下的儒生们神情各异,古文派的大佬们赞叹不已,而那些今文派的大佬们,脸上却挂满了不以为然的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