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汉昭烈帝 分节阅读 269(1 / 2)

d将领才恍然大悟。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深孚众望,袁公路更是天下豪杰,兵强马壮,且有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与之同在,势必会一举破曹,席卷河南。”曹豹摇头晃脑地做着分析,同时还斜着眼对陈登表示不屑,“以末将愚见,使君应当抓住机会,尽量抢占豫兖两州之地,若是等到袁公路尽占此地,再想出兵,可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了。”

“果真是愚见”陈登冷笑两声,转过头不再说话。

曹豹勃然大怒,正欲拔剑而起,陶谦却悠然开口,让他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看着曹豹和陈登互不相让的模样,陶谦轻叹一声,缓缓踱起了方步。

过了半晌,大家都差不多没了耐心的时候,这位白发苍苍的徐州牧才下定决心,从宽广的袍袖中取出一封书信,对陈登温声说道:“元龙,你来看看。”

陈登快步上前接过信件,只是看了个开头,他就皱起双眉,疑惑地抬起头来,“这是什么时候送来的”

“就在前两天。”陶谦轻抚颌下长须,呵呵笑道。

于是陈登继续读了下去,只留下曹豹在那里伸着脖子干着急。

这封信是左将军袁术亲笔所写,约陶谦明年春天出兵共击曹操,言辞之间颇为亲切,最重要的是最后几句:他甚至做出了承诺,约定在灭曹之后,与陶谦平分豫兖两州。

“老夫与公路乃是故交,这些年往来不断,如今他不远千里送来这封信,言辞恳切,老夫岂能袖手旁观”陶谦说话声音不高,语气却极为坚定,陈登知道,他是下定了决心要出兵了。

接下来就是分配任务,作为陶谦真正的心腹,曹豹自然是当仁不让,成为这次行动的主将;陈登反对出兵,自然也捞不到什么立功的机会,不过陶谦为了搞平衡,还是把筹集粮草的任务交给了他,这可是多少人挤破头都想要的肥差。

见陶谦心意已决,陈登长叹一声,接受任务之后黯然离开了州府,但是,坐进马车之后,他的脸上很快就挂满了笑意。

下邳,陈府。

“陶恭祖真要出兵兖州了”听了陈登的讲述之后,陈珪在摇椅上换了个更加舒服的姿势,轻笑着问道:“这就是你和刘玄德的计划”

宽大的摇椅上铺着一张厚实的熊皮,旁边立着半人高的暖炉,身上还裹着厚厚的裘皮大衣,给这个看上去衰老得不成样子的陈家家主带来了足够的温暖,却没有带走他脑中的清明。

只是简单的三言两语,陈珪就分析出了整个事件的脉络。

刘备前来徐州,所图谋的却不是徐州,他真正想要的是拖住陶谦、争取时间,曹操把主力部队偷偷开到陈留一线,这个消息也是陈登故意放出来的,目的就是用兖州为饵,将陶谦的目光和兵力吸引到兖州,不要来碍他的事。

至于是什么事,陈珪觉得,自己也已经清楚了。

“刘玄德要对青州用兵了”老家主闭上双眼,似乎是自言自语地问道。

陈登默不作声,只是点了点头。

第二十八章 天纵奇才

“千里南下,又是找你叙旧,又是送衣写信,就为了攻打青州的时候,确保东海糜家的安危”陈珪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裘皮大衣,轻声嗤笑起来,这件大衣外层是金黄色的毛皮,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黑色椭圆形斑点,据说是来自长白山里的金钱豹,既美观又充满了美好的寓意,令老人家十分满意,“这刘玄德也未免太小题大做了吧。”

陈登只是微微笑着,并不想反驳老父。

他之前在朐县待了几天,每天都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伙伴喝酒聊天,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惬意,刘备更是好几次说到,这一次除了准备调动部队参与青州战事,更多的目的还是冲着自己这个朋友来的。

这些话若是换了别人来说,陈登绝对不信。

见陈登不说话,陈珪也不以为意,只是自顾自地轻轻摇晃着躺椅,享受着这份惬意。

过了半天,老家主才再度开口,这一次,则是聊起了千里之外的事情,“元龙,在你看来,袁公路与曹孟德之争,哪方会获胜”

“以大人之见呢”陈登并未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

“南阳乃是富庶之地,人口稠密,袁公路这几年来韬光隐晦,广纳贤才,实力不可小觑;反观曹孟德,根基不稳,出身不好,和兖州士人终究走不到一起,肯定是要起矛盾的。”陈珪如数家珍一般,给双方各自下了个定语,“再加上陶恭祖从背后出手,只怕曹孟德又要遭殃。”

陈登点点头,低声答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众所周知,曹操被鲍信等人迎至兖州还不到一年,初期还遭遇过几次伤筋动骨的失败,连鲍信都战死沙场,花了半年时间才勉强击败了流窜而来的青州黄巾。

这种实力,应该是没办法和袁术抗衡的。

“那刘玄德呢,他有没有说起过这件事”陈珪不紧不慢地问道。

“刘玄德的看法却不一样。”想起刘备之前的话语,陈登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苦笑,“他说袁公路志大才疏、有眼无珠,麾下皆是庸碌无能之辈,文不能兴国、武不能安邦,根本不是曹孟德的对手。”

“好大的口气。”陈珪不屑地哼了一声,心中有些不悦,“汝南袁氏出来的俊才,就被他说得一无是处。”

陈登再次苦笑起来,“刘玄德还说了,什么四世三公都不过是冢中枯骨,在这大争之世没有半点用处。”

陈珪霍然起身,深深吸了几口气,脸上的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看来倒是老夫小觑了他。”

“看来倒是老夫小觑了他”看着不远处正在挥毫疾书的诸葛亮,以及一大群失魂落魄的弟子,郑玄老先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压低声音说道。

“之前我说他是百年难遇的天纵奇才,先生还不相信,现在呢”刘备同样压低声音,得意洋洋地问道。

郑玄低头看了看手中的考卷,砸吧砸吧嘴,最后还是不得不承认,刘备这一次捡到宝了。

之前刘备带着诸葛亮第一次来到幽州书院,说是要借阅算学书籍的时候,包括郑玄、孙乾在内的所有人都以为他小题大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