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汉昭烈帝 分节阅读 151(1 / 2)

d好的机会了。”

盖勋接着说道:“梁长史言之有理,将军麾下兵多将广,理应主动出击,迎奉圣驾,然后奉旨讨伐董卓。”

“到那时候,我们在西边截断董卓归途,袁绍等人的联军堵在关东,董卓进退两难,只能束手就擒。”梁衍做了最后的总结,然后满怀希冀地望着皇甫嵩,希望他能够听从自己的劝说。

但是,令这二人极度失望的是,皇甫嵩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接受征调,前去洛阳。

“无论董卓是否包藏祸心要害老夫,他现在总是代表着朝廷,若是老夫抗旨,岂不是成了不忠不义的乱臣贼子”皇甫嵩缓缓说着大义凌然的话,却让梁衍盖勋二人心中冰凉。

盖勋长叹一声,颓然说道:“既然皇甫将军心意已决,我盖勋便随你去洛阳,是死是活就看上天安排吧。”

“元固万万不可”听了盖勋的话,梁衍大惊失色,连忙出言阻拦。

要说得罪董卓的程度,满朝文武,恐怕都比不上一个盖勋,当他之前得知董卓毒杀何太后的时候,便亲自写了一封信,命人送去洛阳。

这封信是怎么写的呢

“废立皇帝不是臣子能做的事,当初伊尹和霍光有那么大的功劳,结局都是身死族灭,令人寒心,更何况你这跳梁小丑别看如今很多人巴结你,弄出门庭若市的模样,等你死后,给你吊丧的人只会更多,给我收敛一点吧”

据说董卓在看完这封信后,吓得几天都没有睡好,他知道盖勋是一员老将,性情刚烈,本事高强,比起自己差不到哪去,于是这次在征调皇甫嵩的时候,董卓特意要求,务必要把镇守长安的京兆尹盖勋也调到洛阳来。

面对梁衍的劝阻,盖勋只是悲凉地一笑,“我手中兵力不足,难以对抗董卓,若是皇甫将军固执己见,我也无计可施,只能以死明志了。”

“将军,能够挽救天下,平息这场灾祸的人只有你了,千万要以天下为重啊”梁衍转向皇甫嵩,重重叩首在地,哀声说道。

皇甫嵩依旧摇着头,“老夫一生忠君,纵然是死,也要流芳百世,若是依仗兵势,就算夺得大权,不也是成了董卓一样”

“若是大汉江山断送在董卓手中,将军却坐以待毙,岂不是要被后人嘲笑”梁衍仍不死心,还想劝说皇甫嵩回心转意。

皇甫嵩却已经懒得再听,迈步走出军帐。

看着皇甫嵩远去的背影,梁衍和盖勋只觉得心中悲愤难忍,这个人从镇压黄巾之乱开始,就有好几次挽救时局,只手补天的机会,但这些机会无一例外,全被他轻易放弃了。

当初凭借着镇压黄巾的不世之功,皇甫嵩获得了从朝堂到民间的一致拥戴,那时候就有凉州名士阎忠劝他借机把握住朝政,扫清弊端,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结果皇甫嵩拒绝了。

在董卓被任命为并州牧,却坐拥军队不肯赴任的时候,他的侄儿皇甫郦也多次进言,希望皇甫嵩可以率军讨伐,将已有不臣之心的董卓一举击杀,结果皇甫嵩又磨磨蹭蹭下不了决心,这才招致今天的董卓乱政。

如今在梁衍看来,已经是对抗董卓的最后机会,若是皇甫嵩放弃出手,任由三万身经百战的凉州边军落到董卓手中,放眼天下,将无人可以与董卓对抗,到那时候,大汉王朝就将彻底陷入绝望的深渊。

但皇甫嵩居然把自己所谓的忠义虚名,看得比整个天下,数千万天下人还要重要,不肯担负早就该他担负起来的责任,着实是让人太失望了。

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不是忠诚,不是大义,而是不负责任,而是胆怯无能。

“皇甫义真,我看错你了。”梁衍失望地摇摇头,从腰间拔出宝剑,在盖勋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剑割破了自己的喉咙。

大汉,没希望了。

感冒,鼻炎,整个人都昏昏沉沉,太难受了

第八十三章 幽州军参战

初平元年二月,幽州牧刘备在治所蓟城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誓师会,宣布自己将亲率幽州边军为国除奸,随后,三万大军便分批南下,沿途各州郡无不悚然。

作为全军主帅,刘备自然不能亲自为大军开道,轮到他直属部队开拔的时候,由黄忠颜良二人率领的先锋部队已经越过涿郡,进入冀州地界了。

“兄弟,又要辛苦你了。”临行之际,刘备拍着前来送别的关羽,略带歉意地说道。

“大哥尽管放心,有小弟在,幽州万无一失。”关羽语气郑重地答道。

这几年来,关羽就是刘备麾下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刘备南下乐浪,就把辽东郡的防务交给关羽;刘备成为幽州牧,就把辽东三郡的防务全交给关羽;如今刘备要领军南下,又把关羽从辽东调来坐镇蓟城。

对于自己职位的频繁调动,以及经常坐镇后方的待遇,关羽心里很清楚,这是兄长刘备出于信任,才把自己最为看重的根基,以及全家老小都托付给他,但作为武人,总是不能亲自出征,心里多少还是有些遗憾的。

“其实云长应该一起去,他离开故乡这么多年了,一直想着回河东看看。”到了第三天,即将进入冀州的时候,简雍突然没头没脑地冒出这么一句话来。

“那你怎么不早说”刘备眼睛一瞪,语气不善地反问道。

“我也是刚想起来。”简雍嘿嘿笑着岔开话题,“咱们这三万大军,说出去肯定吓坏一群人。”

“也就能吓唬吓唬人了。”刘备叹了口气。

幽州这个地方什么都好,就是离中原实在太远,难以投入太多兵力,这一次对外宣称是三万大军,实际上真正的主战力量,只有赵云和太史慈麾下的五千名精锐骑兵,剩下的两万名辅兵和五千名民夫,基本就是充充样子的。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并且真正着手组建军队,刘备才真正意识到,古代那些动辄号称有几十万大军参加的战役是有多少水分。

兵书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冷兵器时代,一支军队想要保证战斗力,必须有大量的辅助兵种担负起警戒、运输粮草、军械、辎重,甚至是安营扎寨、埋锅做饭的任务,让核心战斗力量可以节约精力和体力,确保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如果核心部队是骑兵,那就更麻烦了,战马娇贵,受不得罪,饭量还是人的好几倍,养活一支骑兵部队,并让其跋涉千里,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至少是同等数量步兵的十倍以上。

但是考虑到洛阳一带地势平坦,单靠步兵是没有能力对抗董卓麾下的骑兵部队,刘备还是咬着牙带走了五千名精锐骑兵,用来确保自己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