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战国之名士崛起 分节阅读 368(1 / 2)

d子白允许弘考保住性命,给予了他权力范围内,最大的宽容。这也符合卫国官场的习惯。给予士大夫最大的宽容,尤其是在战争时期,打败仗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

是夜,赵军营地内乘着下雪天,夜晚视线不错,率先开始撤离。一对对人马,偃旗裹甲,钳马衔枚。从赵军军营中向东离去。这一切都没有让马邑的卫军发现。

但是却让卫人上军探子看到了,急忙赶回到了军营之后,卫军也立刻出发,但是卫军出发比赵军至少晚了两个时辰。一架架爬犁从营地各处,推下了河提之后,士兵新奇地坐了上去。五六人合起来坐在爬犁上,还带着军粮和武器,连战车行动都会缓慢无比,可是拉爬犁的战马却轻松跑了起来,接连消失在黑夜之中。这一切,赵军都没有发现。庞爰做梦也不会想到,卫人会选择在大河冰面上行军。他们反而在大河堤坝下行军。毕竟,冰面上寒气逼人,时间长了,士卒难以忍受。甚至会因为冻伤而影响到行军速度。

一夜之后,卫军偷偷上岸之后,派出斥候。

却发现赵军根本就没有赶来,他们通过一夜的行军,竟然赶在了赵军的前面。草草吃过干粮之后,卫军继续行军。

边子白的目的就是三天的行军距离,用两天就赶到。

尤其是,士兵大部分都坐在爬犁上,体力消耗并没有赵军大。除了需要抵抗严寒的侵袭之外,士卒的状况出奇的好。

而边子白在这段时间选定了一个地方,既然赵军向东,自然是准备在卫鲁边境,进入齐赵边境,然后转道巨鹿,兜一个大圈子之后,抵达邯郸。这中间可以埋伏的选择并不多。在南岸不现实,都是平原,再说时间上也有点仓促。

只能是选在北岸。

于是边子白盯住了在巨鹿附近的一个小地方,他招来了苟变,一起详细的思量这个小地方的优势。苟变沉吟了一会儿之后,压着喉咙道:“这地方某去过。”

“哦,愿闻其详”

对于地理知识,边子白其实挺糟糕的,主要是很多地名都重合不起来,让他看起来一脑子官司,不知从何下手。

作为一个贵族,在出仕之前游历天下且不说,至少周围的诸侯国到处走走是必须的。可他倒好,根本就没有出过卫国。对于不了解的事,边子白心态摆的很平和,愿意做一个虚心的求学者。苟变见边子白没有反应这才说了起来:“某猜测最迟明日,赵军就会渡河,就在黄城附近。然后穿过这片丘陵之后,抵达赵国的边境城邑沙丘。而这片丘陵叫马陵,传说是舜帝放牧战马的地方。”

“马陵”

苟变解释道:“当初老师带我游历诸侯,从卫国出发后第一个去的诸侯就是齐国,而赵齐之间的山川是去的最多的地方。所以某一眼就能看出这地方就是马陵。一片群山之中,就只有一条路通过。过了马陵,就是赵国的地界。”

边子白吃惊不已,谁能想得到,马陵竟然在卫国边境。因为缺乏实证,马陵之战的战场一直模糊不清,有人说在齐国,有人说在魏国,也有说在赵国的,总之谁也说不清楚,当年孙膑到底是在哪里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魏国武卒。而这个不起眼的地名却因为一场战争声名远播。但最让人可惜的是,名气传出去了,但是那片山林却依然不被人知。边子白怔怔的盯着舆图上的几座小山,口中喃喃自语:“这不能怪我啊是你自己撞上去的。”

马陵。

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成就了和孙膑传世名望的福地,在一天之后完完整整的暴露在了边子白的面前。

连绵的小山丘,仿佛一眼看不到头,而中间一条大路穿山而过。山不高,林不密,却只要躲在山丘后面,就能让行走在大路上的人毫无察觉。

一日之后,边子白登上了马陵中一座小土丘,站在高处,抬头看了一眼不算好的天气,低声自语道:“成不成就看明日了。”

第518章 扑空

“先生,你怎么回来了”

“大军呢”

端木方爬上城头,颇有点狼狈的无奈,谁让城门被堵死了呢看着一双双期盼的眼神,他内心泛起一丝不忍。马邑眼巴巴的等着援军的到来,可是最后,还是没有等到。上军开拔之后,他就从河对岸赶了过来,要不是担心被赵军俘虏,故意绕道,至少能够提前一日抵达马邑。

但那时候赵军刚走,谁也不知道赵军是否是故布疑阵,杀一个回马枪。

傻乎乎的从对岸直接过河,运气差起来,谁也说不准。

公子岐眼神中的失望,期盼援军如此迫切,让他有点担心起来,难不成马邑城内又出现了什么变故不成

“公子,在下刚从对岸赶来,有些事不便在城头说,只是看到了公子的不安,是否马邑城内出现了麻烦”

“麻烦倒不至于,只是军中如今军心涣散,要不是前几日下雪,恐怕城池都要不保了。”

公子岐不无担忧道,马邑之战打到现在,坚守一个月,以绝对弱势的兵力,顶住了赵军的疯狂进攻,还能保证城池不失,足以说明下军付出的代价不小。但随着上军抵达,战场风云变幻起来,赵军的进攻变得无序,而城内士卒被压迫了多日的神经也渐渐有松懈的迹象。

从战绩来说,就算是公子岐如今带着下军的士卒离开马邑,也没有人会说他。下军的战绩是实打实的摆在那里,和上军是没法比,但是比起以往的卫军战绩要好很多。可以说,近三十年内也是卫军少有的表现。

就算是对他横竖看不顺眼的太子姬训,用鸡蛋里挑骨头的心去故意找茬,也挑不出错来。

全军战损一半,杀敌至少五千,就这份战功,也少不了公子岐风光一阵。

可公子岐就是心有不甘,他已经带着自己麾下的军队战到了这一刻,眼看着胜利在望,这时候让他退兵,让他如何能够下此决心

在城主府。

众人落座之后,公子岐再问:“端木兄,此次上军之行,不知上军将主边子白有何承诺马邑如今的情况很不好,士卒之间多有松懈的迹象。不仅如此,军官之中也弥漫着战争结束的懈怠。我军如果继续孤军作战,就算是本公子还在城内,恐怕也不及上军赶来之前的士气。”

公子岐都已经这么说了,恐怕情况要比他说的更加严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