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子里,给我们当宵夜”小四看艾南确实是不懂的样子,便细心的解释道,后面还说了句:“我要多吃点,以后长得和你一样高”
“你会长得很高很高的”艾南摸摸小四的头说到。看着小四懵懵懂懂的样子,艾南又想和他多聊几句:“那你分我吃了,待会他们几个没得吃,不会揍你吗”
“你是客人啊,他们没得说嘞。大不了我分我嘞啊份给你吃。小弟弟今天玩累了,睡着了,他啊份可以分你”
“小四,你分一口给我尝尝就可以了,我不饿”
“你不饿,就是馋看你土包子嘞样子,傻傻嘞,分一半给你吧”小四拿起一个最大的洋芋,把皮剥了,分成两半,拿最大的那半递给艾南,又说:“你是客人,我们分大嘞”
“我吃这个就可以了”艾南错过小四伸过来的手,伸手去拿少的那边。这个小屁孩,居然说他土包子,说他傻,还说他馋,看在分食份上就不跟你一般见识了。
两人像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在灶台前嘀嘀咕咕半天。艾南吃了洋芋,又尝了一小半红苕,才谢过小四的招待,回去洗漱了。
不过他这一次很淡定,没有和谁说这事,一直憋着,第二天了才和谢秀平他们说。就怕说了,其他几人也来抢人家的宵夜,这些孩子还在长身子呢,晚上饿得睡不着,那他就罪过了。
第二天一早,黄娘娘天还没有亮就起来折腾,等他们起来的时候,黄娘娘的高粱饭、洋芋饭、包谷饭、红苕饭和懒豆饭。五种饭五种颜色摊在一口正子里,还挺好看,隐隐还闻到腊肠的味道。黄娘娘真是费心了,这可能也是他们招待几人的最高规格了吧。
洗漱好,谢秀平几人商量下来,让黄叔统计了村里几家老火的,特别是还没有通电的那几家。最后黄叔统计下来有七家,他们一家给了100块钱的帮助。乡下的米价一块一二,100块也差不多可以买八九十斤大米了。实在是谢秀平们预算太紧,再多也拿不出来了。
走的时候商量着给了黄叔300块钱,明说150是给那几个孩子买糖吃的和这两天的招待,剩下150除了付来回的船费之外,给那几个赶马的老乡买包烟什么的。
走在路上的时候,大家突然想到村长娘娘好肉好菜的招待他们,还给他们送了那么多礼物,但是他们一点表示都没有,会不会有点厚此薄彼啊,心里有点难过。
谢秀平说道:“人哪能面面俱到,做到尽善尽美情况不一样,处理方式自然也不一样。来日方长,屯上村的人心灵手巧,自然不会亏了村里人,也不会亏了村长一家。”
于是,“大山计划”的规章里又多了一条:下村里,不能耽搁老乡活路,若不得不耽搁,那就做出相应策略补偿;下村里,在哪家吃住,要做出相应补偿。
第54章 煤村1
苏泽宇等人从芭芒村回到青南县城车站,准备去问清水乡的班车情况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不该在此地的编外人员潘文斌。
“你咋来啦”艾南看到潘文斌显然有些吃惊。
“你来管管某些不听从组织安排的人,我就不信治不了他了。”苏泽宇没有等潘文斌说话,就上前几步对他说,眼睛还不忘看了还在呆愣状态中的艾南一眼。
“你叫来的”艾南听到苏泽宇这话就猜到了缘由。
“可不是,晚上睡个觉都不得安宁你们两回青州去吧,我们自己去煤。”苏泽宇皮笑肉不笑的开始赶人。
“哪能啊,我是小组一员,我不去到时谁写资料”艾南看样子是没有想到苏泽宇会突然来这么一招。
“行了行了别再演了都认识那么多年的人,谁还不知道谁那个清水乡的班车刚走,我们包个车去吧。”潘文斌终于找到了说话的机会。
“车费你出你两的费用不在预算里哈”苏泽宇瞥了潘文斌一眼。
“我出,我出,走,找车去”潘文斌说完便和苏泽宇艾南三人走到大部队这边。
“还以为你们要回青州呢,准备过去跟你打招呼来着”谢秀平刚刚记着去问清水乡的班车,并没有看到潘文斌。
“哪能,跟你们一块去下一趟要等两个小时吧,你熟悉这边,要不我们包个车去车费我出”潘文斌说道。
“诶呦,可以,赶紧抱大腿我们去那边问问。顺便吃点东西再走”谢秀平说完领着一行人往十字街口走去。
大家随便找了个菜馆炒了几个菜,便把午饭解决了。吃完一行人又去找车。
“我们一个面包车会不会超载了”艾南看着自己一行7个人问道,一般面包车都7座。
“尽量找8座的问师傅的意见呗,他敢开我们就敢坐,入乡随俗嘛当然安全第一,看师傅自己掂量。实在不行找个小巴。”
最后面包车师傅都说那边的路不好走,不愿意去。几人最后找了一辆小巴车花了两倍的价钱,那师傅才不情不愿的去了。
到了清水乡,打听到放东西的人家,就看到有人在搬东西了。如果没有看错的话,那是几头大水牛架着的牛车。
谢秀平几人上去和这次来接他们的郑叔打招呼,才说了几句话,东西就搬完了,装了满满的三个牛车,还剩下两个空牛车。
“接到你们的电话,我就让他们过来搬东西了,还以为你们坐下一趟班车晚点到呢”郑叔说完又指着那两辆空着的车,说:“货上完了,我们上那两个牛车吧你们小伙子小姑娘家家没有坐过牛车吧,感受一哈”
大家伙一起往牛车那走了几步,是没有坐过牛车,但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太阳底下晒得出汗的几头大水牛,有些不忍心。
最后大家还是上去了,几个人一个车。仔细看的话,这些架车的人年纪都比较偏大,看着50好几了,农村磨人,更显老态。
“你们为什么是牛拉车,而不是马拉车”孙琪问道,他们那边的乡下也有拉车的,但都是马,牛很少见。
“牛马都养的话费人手养马,马不好犁地;养牛,牛还可以犁地啊”郑叔笑笑的回答着。
牛车慢悠悠的走着,顺着一条河边的田埂,一会儿路过村子,一会路过铁道路口,天有些热,女生便撑着伞。
路过一个村子,有人家在办酒席,唢呐声鞭炮声响彻云霄,敲锣打鼓的,热闹非凡。
突然,看到楼上有人向地上奋力抛撒什么东西,人们蜂拥而上一时乱成一团,欢笑声、吼叫声、小孩们的争执声混杂在一起,大人细娃都在地上仔细地找寻着什么。
看着几人好奇的神情,郑叔便解释说这是在进新房,抛的是糖果和梁粑。大家好奇,便下了车,凑上前去,在田埂院坝边上捡回一些。
“这便是梁粑吗”艾南好奇的问谢秀平。艾南,潘文斌,谢秀平和苏泽宇几人一辆车。
“就是糍粑,染了些颜色,切成小块。一般是娘家人送来庆贺,抛给大伙抢着热闹,也图个吉利来看看你抢到了的是幸福安康还是万事如意”谢秀平拿过艾南手里的两块梁粑,装模作样的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