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748(1 / 2)

,利用阿拉伯军都是骑兵善于骑射的特点,利用沙暴为掩护,向东罗马军队发起大规模集团冲击。

结果,东罗马军队阵亡超过7万,先锋统帅提奥多拉战死,东罗马军全线崩溃。希拉克略皇帝已经无力回天,被迫摔残部撤退,撤退至叙利亚边界时哀叹道:“美丽的叙利亚,永别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哈立德因为战功赫赫,被奥斯曼猜忌,最终罢黜,郁郁而终,可是如今奥斯曼因为杜睿的突然出现,战死埃及。

穆阿维耶上位,哈立德得到了重用,一直都在主持着对拜占庭的战役,只可惜阿拉伯帝国在中亚惨败,丢失了大片土地,国力大不如前。

叶齐德成为哈里发之后,哈立德又受到排挤,被叶齐德从前线调回,此前叶齐德围攻君士坦丁堡,却最终被利奥三世击败,阿拉伯帝国的国势更加衰微。

哈立德这才被重新启用,这一次率领20万大军,围攻君士坦丁堡,就是准备一战而下,彻底解决拜占庭帝国这个西方的威胁,然后再整顿军力,和大唐一决雌雄,收复失地。

当然,那些都是叶齐德的想法,哈立德不单单是个战场上的合格统帅,同时他也和阿慕尔一样,都是优秀的政治家。

哈立德虽然没有过和唐军交手的经验,但是通过那些战例也能分析出来,大唐绝对不是一个弱者,甚至上,大唐非常强大。

要不然的话,易布拉西默罕默德也不会那么狼狈,对易布拉西默罕默德,哈立德十分了解,同样是一个强者,一个枭雄,要不然的话为何连穆阿维耶都对易布拉西默罕默德束手无策,只能任由他在阿拉伯帝国的东方行省称王称霸。

可是连易布拉西默罕默德都败在了唐人的手上。

眼下阿拉伯帝国的国力,和那个时候相比,远远不如,即便吞并了拜占庭帝国又能如何

难道到时候就能与大唐争夺天下了吗

哈立德并不看好叶齐德所描绘出来的那一副蓝图。

现在想这些显然都没什么用处,哈立德现在只想尽好自己的本分,努力完成真主赋予他的使命,战争拜占庭,攻下眼前这座让无数阿拉伯人望而兴叹的君士坦丁堡。

哈立德也在想,如果平灭了拜占庭帝国,至少阿拉伯帝国在对抗大唐的时候,或许能够多几分底气了。

只可惜他并不知道,就在他与拜占庭人打生打死的时候,大唐的刀锋已经逼近了他们的胸膛,他们引以为傲的亚历山大港,也已经在唐军的攻伐之下,变成了一片废墟。

而且,就在此刻,就在他的眼皮底下,一艘小船,悄悄的驶入了君士坦丁堡。

第七篇永徽第四十四章利奥三世

君士坦丁堡,皇宫之中。

这座皇宫还是当初君士坦丁大帝定都于此的时候营建的,到如今已经过去了数百年的历史,这数百年的时间里,数个王朝在此兴起,也在此灰飞烟灭,当初希拉克略驱逐波斯人,成为拜占庭皇帝的时候,大概他怎么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他的子孙也会被人取代。

利奥三世,当初不过是个破落的小贵族,年少之时,甚至要靠着给人放羊,才能勉强维持生机,但是毫无疑问,他是个出色投机者。

当初查士丁尼二世被人施以割鼻之刑,放逐之后,任何人都觉得查士丁尼二世已经没希望了,可唯独利奥三世看出了三世还有翻盘的希望,便将多年以来积蓄的财富几千只羊全部奉献了出来,充作军需。

后来查士丁尼二世果然成功复位,作为打工之臣,利奥三世也被委以重任,当然最开始的时候,在拜占庭帝国的内部,几乎没有人看得起这个没落小贵族出身的人,但是很快,利奥三世就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凭借着拼凑起来的一支队伍,他居然挡住了阿拉伯帝国大军的进攻。

一鸣惊人之后,利奥三世越来越受到查士丁尼二世的重用,他成为了一个军团的主帅,并且由此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先是平定了菲利皮库斯的叛乱,紧跟着又借助阿拉伯人的力量,成功占据了君士坦丁堡,篡位成功,而后又反戈一击,将叶齐德杀得大败而回。

从一个没落的小贵族,一步一步走到拜占庭皇帝的宝座上,这种经历堪称传奇,简直比得上华夏战国年间的吕不韦买国。

一个把王权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政治商人,吕不韦堪称是中国历史上“钓奇”成功第一人。

司马迁在吕不韦列传这一篇,给后人记录了一部旷古传奇,揭示了一个帝王最荒唐无耻的故事,交代出一件中国历史上,最具讽刺性的帝王家血脉中断奇案。说它是历史,毋宁说它是传奇。

这件奇案就发生在吕不韦身上。

秦昭王四十年,秦太子死了。两年以后,秦昭王又把自己的次子安国君,名叫柱的立为太子。安国君有二十几个儿子,有一个最宠爱的妻子,就是楚国贵族出身的华阳夫人。

此时,秦赵交恶,秦国就派安国君的一个儿子名叫异人的去赵国充当人质。因为秦赵时常交兵,异人在赵国很不受待见,处境很困窘,这是事件的大背景。

有一天,濮阳商人吕不韦去赵都城邯郸做买卖,路上遇到秦公子异人,马上就发现商机,对这个穷酸的秦国公子产生了兴趣,暗自说:“此奇货可居。”

吕不韦跑回家去跟他父亲商量,问道:“耕田之利几倍”

父答:“十倍。”

吕不韦又问:“珠玉之赢几倍”

父答:“百倍。”

吕不韦接着又问:“立主定国之赢几倍”

父答:“无数。”

吕不韦便道:“今力田疾作。辛辛苦苦,不能得到暖衣饱食;今定国立君,泽可遗后世,子孙后代都享富贵,我愿意去干”

这段父子对话和吕不韦的决策经过,可见战国策,司马迁史记略而未写,而是另写了一段也极有情趣的吕不韦和秦公子异人的对话。

吕不韦前去拜访秦公子异人,对他说:“我能大子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