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678(1 / 2)

有一半都是杜睿亲手打下来的,对杜睿的大功,大唐之前的两代帝王,无论是英明神武,开创一代贞观盛世的太宗皇帝,还是兢兢业业,再开永徽之治,将大唐推向新的辉煌的高宗皇帝,都有些刻薄了。

太宗皇帝两次贬黜杜睿,高宗皇帝李承乾更是登基之后,刚刚坐稳龙椅,就将杜睿贬黜杜陵,用的时候想起,不用的时候便弃之如敝履。

如今李贤登基,给予杜睿足够的殊荣,仔细想来,倒也不为过。

李贤道:“宋国公就不要过谦了,国有卿在,朕心方安,宋国公三十载为大唐呕心沥血,朕虽年少,也耳闻眼见过,这般封赏,朕只会觉得薄了,宋国公可泰然受之”

杜睿闻言,这才谢恩,道:“微臣谢吾皇圣恩”

李贤点点头,接着道:“宋国公朕年幼,尚且不能肩挑社稷重任,朝政皆要靠卿与诸位大臣,今日朝会,朕只旁听。”

说着,李贤还对杜睿示意了一下,杜睿躬身应命,侧过身子,对着众臣道:“洪武朝开年,诸事繁多,山陵使”

杜睿的弟子穆天颜连忙出班道:“下官在”

穆天颜身上兼着山陵使的职务,所谓山陵使,其实就是负责高宗皇帝李承乾茂陵营建的差事,李承乾虽然已经下葬,棺椁也已经移入墓中,可是茂陵的建设工作却并未完成。

杜睿道:“先帝陵寝营建,进度如何”

穆天颜忙道:“启禀圣上,尚书令大人,先帝陵寝营建业已完工,专等来年圣上亲往致祭,请先帝神主入宗庙便可”

杜睿点点头,转头对李贤道:“圣上此事可着礼部派人安排。”

李贤点头道:“好如此皇叔可尽心办理”

李璟恒是李道宗的长子,按辈分正是李贤的叔父,闻言连忙应诺。

接着,李璟恒又道:“圣上尚书令大人我朝新皇登基,左近番邦尽皆遣使朝贺,如今皆在鸿胪寺内候旨,请圣上示下,该如何料理”

李贤问道:“宋国公之意如何”

杜睿对着李贤笑道:“此事圣上可龙意天裁”

杜睿并不想事无巨细都抓在手中,也该将一些小事交给李贤,让他试着处理,毕竟雏鹰只有离开巢穴的保护,才能翱翔天际,杜睿可不想等到自己年老之后,大唐的皇帝是个一无是处的君王。

李贤想了想道:“先帝晏驾,此时海内同悲,朕意恰逢此时,若是接受外邦朝贺的话,怕是要招来民间非议不如宋国公代为接见,共叙友善,宋国公以为如何”

杜睿道:“圣上此言在理,然圣上骤登大位,继续积累威望,番邦小国虽然不足道哉,然其诚心来贺,圣上却也不能薄待了,圣上既然心念先帝,此时确实不可大肆朝贺,可着礼部演礼,于麟德殿接见。”

杜睿虽然反驳了李贤的主张,但是李贤仔细想了想,杜睿所言都是在为他考虑,心中也就没了不满,点头道:“宋国公之言甚善,既然如此,便同样交由皇叔料理,皇叔可多与宋国公商量便好”

李璟恒急忙接旨:“微臣遵旨”

接下来的朝会,李贤只是多听少说,安安分分的做起了少年天子,大事都交由杜睿料理,杜睿倒也不擅权,总是会询问李贤的意见,要是正确了,杜睿就稍加完善吩咐下去,要是不对,杜睿也会委婉的提出来,并且说出自己的主张,让李贤思考。

总之经过了今日的朝会,那些即便觉得杜睿荣宠太过,有僭越之嫌的大臣也不得不承认,杜睿虽然专权,但却不擅权。

♂♂

第七篇永徽第四章财政预算为哪般

散了早朝,杜睿却还不能回府,在太极殿上的早朝虽然隆重,可是严格说起来,不过就是走个形式,真正的要事,是要移到尚书台去料理的。

尚书台在经过杜睿改制之后,俨然已经成了大唐的权利中枢机构,这段时间事无巨细,杜睿都是在尚书台与诸部大臣商议处理的。

尚书台内,杜睿高坐其上,下边依次是尚书左仆射来济,尚书右仆射杜正伦,中书令阎立本,门下侍中岑长倩等三省执宰,以及吏部尚书李献宝,户部尚书高智周,礼部尚书李璟恒,兵部尚书刘仁轨,刑部尚书杜痒盛,工部尚书张言硕,总参谋部尚书王玄策等七部尚书,各人分案而坐。

有资格参加这种高级别会议的,整个大唐也就十来人,乍一看,宽大的尚书台里显得有点儿空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