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598(2 / 2)

安康公主道:“皇兄欣儿姐姐这些年一直都在跟着睿郎修习医术,若是论行医用药,堪称杏林高手,皇兄染病,何不让欣儿姐姐诊治一番”

李承乾闻言,笑道:“哦这个朕倒是不曾听说,既然如此,朕便承了欣儿的情,让欣儿来为朕诊治”

汝南公主瞪了武京娘一眼,接着道:“侯义你这便去将皇兄今日所用之药的药渣拿来,本宫要亲自查验”

说着便将药碗递给了一旁的安康公主,朝李承乾走了过去。

李承乾听了汝南公主的言语,哪里还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脸色也不禁微变,不过却不是怀疑有人在自己的药里动了手脚,而是在埋怨汝南公主捕风捉影。

李承乾所用的药,一向都是武京娘在经手,武京娘与他夫妻一体,如何会害他。

“欣儿不可无礼”

汝南公主也知道,没抓住把柄的话,李承乾根本就不会相信,只是言道:“皇兄的龙体是否安康,关乎着社稷兴衰,天下万民的福祉,容不得臣妹不小心在意,还望皇兄恕罪”

李承乾闻言,也是漠然,他总不能责备汝南公主对他的一番关切之心。

汝南公主上前,为李承乾诊了脉,发现脉象絮乱不堪,分明就是已经病入膏肓,再看李承乾的舌苔,居然青紫,牙龈处也隐隐有血丝,眼底更是赤红,心中顿时大惊。

“皇兄最近可是觉得四肢麻木,睡眠不稳”

李承乾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

汝南公主听了,心中已经有了定论,李承乾这般境况分明就是水银中毒的症状,一想到李承乾身为一国之君,居然被人下毒暗害,汝南公主心中就是一阵愤怒,转头看了一眼侯义,道:“你还等在这里做什么,还不快将药渣取来,本宫亲自查验”

侯义闻言一慌,却也大为庆幸,幸好这些时日,他没有动手脚,不然的话,今天可就栽在汝南公主的手上了。

不多时,药渣便取了过来,汝南公主细细查验了一番,却并未发现不妥。

一旁的武京娘心中也有些隐隐的怀疑,难道是天草四郎暗中动了手脚

“公主殿下可有不妥之处”

汝南公主心中也是纳闷,李承乾的症状,分明就是水银中毒,可是在药渣之中,却并没有发现,再取过药方一一对证,却也未见有药方之外的药物。

“皇兄不管怎样,还请皇兄准许臣妹负责皇兄的医药”

李承乾不禁有些迟疑,要是答应了,分明就是在说他也怀疑武京娘,可要是不答应,见汝南公主分明决心已定。

武京娘原本就没有盼着李承乾身遭不测,虽然心中愤怒,但是却也点头答应:“既然公主殿下有此心,圣上不妨应允了就是”

李承乾见武京娘都没了异议,只好点头答应。

三位公主到了长安,天草四郎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大为吃惊,特别是当他听说汝南公主居然要查验李承乾所用药物的药渣,心中更是恐惧。

连忙让近藤勇去通知了侯义,今天务必将太医院此前所有封存的药渣尽皆毁去,不然的话,事情可就危险了。

天草四郎完全没有想到,在历史上籍籍无名的汝南公主居然还能有这样的本事,可是不行动,却不代表天草四郎放弃了让李承乾慢性中毒而死的计划,在他的整个大计划之中,李承乾什么时候死,也是犹未关键的,不能让李承乾死的太早,却也不能太晚,太早了的话,他准备不及,恐怕不能成事,可是太晚了也不行,要是太晚了的话,一旦杜睿归来,他可就彻底没有希望了。

既然暗下水银已经被识破了,那么就只能另想办法,而且天草四郎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主意一一方士

所谓的方士起源于战国时燕、齐一带濒海地区,从战国末年,即齐威宣王时候,这些人便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传授系统,史记中将他们叫做“方仙道”。同时还提到了其中的几个典型人物,宋无忌、正伯侨、充尚和羡门子高。

秦汉后渐盛。如秦之徐福,汉文帝时“望气取鼎”的新垣平,汉武帝时主张祠灶的李少君等。道教承袭了方士炼丹采药之术,作为修炼方法之一。史记秦始皇本纪:“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新唐书李德裕传:“帝方惑佛老,祷福祈年,浮屠方士,出入禁中。”元史释老志:“元兴,崇尚释氏,而帝师之盛,尤不可与古昔同语,维道家方士之流,假祷祠之说,乘时以起,曾不及其什一焉。”

方士的由来,事实上更早于此,如古代传说的篯铿、容成、西王母、等,也应当说是一些方士。篯铿相传是尧时人,是最早的养生家之一,庄子刻意篇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之所好也。”这里所说彭祖,就是缝铿。楚辞天问中也说:“彭铿斟雉帝何飧,受寿永多夫何长久”孔子也曾经说:“窃比于我老彭,述而不作。”肯定古代是曾经有过这一号人物的。

容成是黄帝时人,以研究房中术而得名。后汉书方术传说:“冷寿光行容成公。”列仙传也说:“容成能善补导之事,取精于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发白变黑,齿落更生。”

关于西王母的传说更多,相传他和黄帝也曾经有过一些瓜葛,山堂肆考引黄帝出军诀说:帝讨蚩尤,西王母以符授之。帝寤,立坛而请,有玄龟衔符,从水而出。”他并认为这是道家符箓之始。

也是黄帝时候的女方士,晋张衡诗:“明灯巾粉卸,设图枕衾张,为我师,天教老轩皇。”抱补子中也说:“黄帝论导养,而质之玄、素二女。”

类似这样的传说,可以说是数不甚数,由于这些传说甚嚣尘上,还曾经深深引起了孔子的反感,所以他“不语怪力乱神。”但由此可以看出,方士和其神仙的思想,确乎是由来甚早的。

华夏的旧习之中,从来吴楚之人多信神鬼,楚辞中也经常谈到什么“云中君”、“湘夫人”之类的神仙人物。

楚辞、远游章说:“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澄清兮,精气入而粗秽除。”更清楚地叙说了他们吐纳服气的思想。

此外还有墨子的鬼神思想,墨子是和孔子差不多同时的人,淮南子高诱注说,他是鲁人,一曰宋人,曾做宋大夫。

墨子书中鬼神思想特别浓厚,他在明鬼篇中说:“生民以来者,亦有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则鬼神何谓无乎”首先肯定了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