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498(1 / 2)

策,在历史上被阿拉伯帝国征服的地区,也只有西班牙未被同化,其余的均已伊斯兰化,而且这种同化,无法摆脱。

伊斯兰化与汉化不同,汉民族讲究的是融合,也就是吸收那些异族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而伊斯兰化则是将那些被征服的民族彻底的让其失掉原先的民族特性,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穆斯林。

后世曾有人提出过,如果大唐被阿拉伯帝国征服了的话,会不会也面临着同样的危险,杜睿认为,这个是非常有可能的。不过杜睿既然来了,那么就必须将这个危险格杀在萌芽之中。

屈突寿也道:“不单单是铠甲,我们的武器,也有巨大的优势,弩箭,陌刀,哪一样都不是大食人能比的”

强弩一直是古代中国独步世界的利器,在军队中大规模推广使用,历朝历代很是重视,秦汉隋唐这些强大的王朝更是在把强弩提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与弓箭比起来,强弩的优势在于,射程更远,穿透力更强,弩矢的密集程度更大,远非弓箭所能比。更重要的一点是,强弩对射技的要求几乎没有,只需要按照机械规定理行操作就成,就算不会射箭也没问题。

后世的一部名为英雄中,秦军弩阵发动之时,那足可以开山裂石的巨大威力,在冷兵器时代,在配合上其他的兵种,简直就是无解的存在。

历史上曾有记载,在公元前214年,秦军发动了针对匈奴骑兵的全面战争。仅仅一年的时间,30万匈奴骑兵就被彻底击溃,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重新回归秦国。

秦军之所以能够取胜,弩阵的作用至关重要。可以设想,在匈奴骑兵还没冲到眼前时,强劲的秦弩就密集准确地击中战马和骑手。持弩的秦骑兵射击的准确程度是匈奴人的弓无法相比的,匈奴人的皮甲也抵挡不住弩箭强大的穿透力。

对于马背上的匈奴骑手而言,弩是最致命的武器。中国兵书经典武经七书讲义中说:弩是对付古代游牧部落袭击最为有效的武器。青铜弩机的设计是一个惊人的成就,对于匈奴人而言,这种机械装置太复杂了,他们很难装配或者仿制。

大食军队之中虽然也装备了一些弩,可都是缴获而来的,操纵尚且说不上熟练,更别说是仿制了,那精巧的设计,根本就不是眼下大食人能够仿制出来的。

当然单单有弩阵,还不足以取胜,还必须配上其他的兵种,弩阵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陌刀战阵就是唐军最犀利的利器,一旦发威,那基本上就是无解的。凭借其强大的攻击力,根本没有任何人可以抵挡。

此前于阗城下的一场大战,纵然是十多万大食骑兵的突袭,都没能冲破一万陌刀手组成的刀阵。

不过陌刀战阵也并不是完全无解的存在,他也有着天生的克星,可就是重装骑兵,易布拉西默罕默德明知道唐军拥有陌刀战阵这等大杀器,却依然敢于在龟兹与唐军决战,他不会没有对付陌刀战阵的办法,而且很有可能就是用重甲骑兵。重甲骑兵的冲击力很强,那是冲阵的利器,用来突破敌人的阵势威力巨大。重装骑兵的威力不需要说的,冲击力惊天动地,一般用来冲阵,是无坚不摧。人与战马都覆盖重甲,加起来好几百斤,高速冲来,突入敌阵,相当于冷兵器时代的坦克,其威力是不需要详细解说的。

陌刀战阵攻守兼备,可以用来突阵,冲击敌人的阵势,是无往而不利。可是,遇到重甲骑兵的话,胜负之数还真是很难预料。

陌刀战阵是唐军最为锐利的利器之一,若是被易布拉西默罕默德克制了的话。唐军无异于会失去最为重要的攻击力。

重装骑兵也曾经在中国历史上盛行一时,汉朝击破匈奴,就组建了众多的重骑兵,在这场大战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战力。自此以后,重骑兵就成了古代中国的利器。尤其在南北朝时期,更是重骑兵的黄金时代,组建的重装骑兵多不胜数。

到了大唐年间,因为陌刀的大量使用,杜睿有在陌刀的基础之上,创立了陌刀战阵,再使用重骑兵的话就太重复了,首先重装骑兵花费巨大,而且一个重装骑兵,就需要配备不少辅助人手,代价太大了,而且重装骑兵一旦冲锋,想要转向都很困难,骑士在战马上操控战马也十分困难,杜睿也是在犹豫再三之后,逐渐的废除了重装骑兵。

不过易布拉西默罕默德的手上纵然当真拥有重装骑兵,杜睿倒也不怕,重装骑兵的冲击力虽然大,但是灵活性差,阿拉伯战马纵然耐力强,也支撑不了太久,战场之上,只要能随机应变,想来也不难对付。

而且大唐还拥有灵活性极强的轻骑兵,到时候只要和其游斗,就算是拖,也能将其拖垮。

至于近战武器,横刀和大食的弯刀,说到质量,应该是差不多,不过,总体来说,还是横刀更胜一筹,原因不在于别的,就是在于炼钢技术。

大马士革弯刀虽然在历史上很有名,可是,研究大马士革钢的生产技术,就可以发现,其工艺很是繁琐,真正的好钢不太好得到,而大唐使用的“灌钢法”炼铁技术,使得精钢产量大为增加,可以大量制造优质的武器。

“再说训练,双方的兵士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谁也不见得比谁强,也不见得比谁弱。”

阿拉伯帝国的大军经过严格的训练的,有着严明的纪律,要不然的话,阿拉伯帝国的征服速度也不会如同旋风一般快,迅速的便纵横欧亚非大陆。

同样的,唐军也是经过了严格训练,军纪严明,绝不比大食军队差,两军应该都差不多。

“至于军心士气,都是不怕死的精锐,骁勇善战,谁也不比谁差,谁也不比谁强。”

阿拉伯帝国军队能征善战,骁勇不凡,军心士气没说的,绝对都是不怕死的人。要不然的话,阿拉伯帝国不可能征服大片大片的土地,灭国数十。

而且阿拉伯帝国是个宗教国家,政教合一,其军队信奉真主安拉,都是伊斯兰的狂热教徒,有着疯狂的宗教信仰,而宗教信仰有多可怕,不需要说的,不要说去死,就是让他们全家去死,他们也不会怕,只要他们认定他的牺牲是为了真主安拉的伟大事业。

而唐军的信念来自于对国家的认可,来自于作为大唐男儿的自豪,以及极强的荣誉感,特别是杜睿在实行了军事改革之后,大唐将士心中对于责任与荣誉的渴求,变得尤为强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正是因为现在的唐军将士心中有了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军人的荣誉感,他们才能在战场上舍生忘死。

杜睿说到这里,微微一顿,接着道:“最后就是兵力了”

众将闻言,心顿时都是一沉,如果秦用说得都是实情的话,大食军当真有八十万人,那可是当下唐军的四倍,这可不是简单的以一敌四的问题,战场之上,二十万和八十万的差距,那可是天一样大的。

虽然历史上也曾有过为数不少以少胜多等的战例,但那些战役的特点大多都是,占据着人数优势的一方,在其余方面纷纷处于劣势。

而华夏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以少胜多,也曾在后世生过,那就是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历时六十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