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449(1 / 2)

方才李义府所言,满朝文武尽皆听到,若是如此处置,恐其心不服,不如让其上殿,将所言之事,当面奏于圣上,若其所言不通,再治其罪”

李承乾闻言也不置可否,沉吟了一阵,觉得这样也好,便道:“既然如此,便宣李义府上殿面君”

李承乾如此决定,顿时朝中有一大半的臣子心都悬了起来,他们倒不是心里有鬼,而是这个李义府就是条疯狗,抓住了人就死命的咬,谁知道这次又要出什么幺蛾子,万一一把火烧到了自己的身上,岂不倒霉。

由此可见,这些大臣们对李义府堪称恨之入骨,却又有些畏惧,他们的职位虽然要比李义府高出许多,可这个李义府每次找人麻烦都摆出一副光脚不怕穿鞋的,反正他寒门出身,官小职卑,就算是倒霉了也就是烂命一条,没什么可惜的,算起来比魏征更加难缠,毕竟魏征每次参奏别人,都要讲究证据,而这个李义府则是捕风捉影,空穴来风,听到了什么都要捅上去,这样的人才最惹人头疼。

时候不长,跪得膝盖生疼的李义府就被带到了麟德殿,在品级台前跪好,口称万岁。

李承乾阴沉着脸,道:“李义府你身为朝廷命官,因何不知朝廷法度,居然要越级上奏,还诋毁褚爱卿,你可知罪”

众臣闻言,心中顿时一阵叫好,几个激动的差点儿都混穿了,差点儿喊出一嗓子:皇帝啊哈利路亚

李义府却毫无惧色,言道:“启禀圣上这一次因为臣要参奏的人乃是社稷重臣,国之重宰臣恐有人徇私,而使恶徒逍遥法外,这才斗胆,当面呈于圣上知晓”

李承乾闻言,怒道:“放肆褚爱卿乃是先帝托孤重臣,当朝尚书令,其容你任意诋毁”

李义府见李承乾根本就不问他要说的是什么,只是一个劲儿的训斥他,心中也不禁在打鼓,可是事情既然已经这样了,富贵险中求,拼了。

“圣上微臣有罪,自当认罚,可是如果当朝的宋国公有罪的话,又该当如何”

李义府大声的喊了出来,顿时整个朝堂都炸了锅,一个个目光惊愕的看着李义府,他们到了这个时候才知道感情这个李义府要参奏的居然是杜睿啊

okyouaredead

杜睿是谁啊

那是先帝托孤重臣

那是两位公主的驸马,一位公主的未婚夫

那是当今圣上的亲故

那是大唐的战神

那是全天下长生牌位数量的no1

你丫一个不入流的正八品小官,居然敢参奏杜睿君,你丫还知道死字怎么写吗

众臣反应过来之后,纷纷以一种看好戏的表情看着李义府,专等着李义府倒霉。

皇座上的李承乾也怒了,一听到李义府居然要和杜睿过不去,当场险些暴走:“放肆李义府,你好大的胆子,平日里你捡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为难同僚,朕念你多年勤勉于职,不欲加罪与你,可今日你居然如此放肆,宋国公如今远在倭州,他又能犯何罪过”

李义府被李承乾的怒火吓得两腿都在发抖,可是面色却丝毫不改,道:“宋国公确实在倭州,可他所犯罪行也都是在倭州犯下的,圣上明察”

群臣看李义府的眼神更有爱了,就好像在看小丑表演一样,这厮还真是无惧了,居然连杜睿都敢拎出来打哈哈,分明就是体格上缺少钙铁锌锡维生素abc,性格上虚荣无知,大脑积屎,性格偏激,叛逆无耻,不明事理,颠倒是非,分不清真善美,道不明错与对,小时候违法,长大了犯罪,总结起来俩字:败类。

李承乾也是怒的可以,这个时候他真恨不得,将燃烧着的小宇宙,凝聚着梁山100单8将的威力组合成光芒神剑,一个动感光波,把李义府给轰到花果山去

李承乾的一张脸此刻就跟冰镇了一样,怒视着李义府道:“好既然你说宋国公犯了国法,那么你便说说,宋国公究竟犯了那条律令你又因何知晓的”

李义府知道今天要是不把杜睿给参奏下来的话,他的小命估计就要over了,硬着头皮道:“臣昨日在家中,一扬州海上来臣府上,向臣揭发,说是倭州都护府大都督刘仁轨谋反,而宋国公在刘仁轨谋反之后,居然不向圣上奏请,居然隐瞒不报,擅自宽宥了刘仁轨,这等欺君罔上之人,还请圣上严惩”

李义府的话音刚落,登时整个朝堂都安静了,静的连人的心跳声都一清二楚的,居然还有这码子事。

刘仁轨谋反,杜睿劝得刘仁轨回心转意,这要是真的的话,还算好事,可杜睿居然擅自饶恕了刘仁轨的谋逆大罪,如果李义府说的全都是真的的话,那麻烦可就大了。

李承乾则根本就不相信刘仁轨的鬼话,怒道:“扬州海商那人现在何处”

刘仁轨闻言一愣,暗道糟糕,他昨天光顾着高兴了,居然将这件事给忘记了,要告状,最起码要有人证物证,如今物证不知从何说起,认证鬼知道哪人去哪里了

李承乾见李义府不说话,怒道:“你既无认证,又无物证,所言扬州海商更是子虚乌有,你只凭空想,居然状告宋国公,真真岂有此理,来人将这个乱言之人压入大理寺,待审明其因何诬告之后,按律论处”

李义府闻言就被吓呆了,他可没想到事情居然会这样,登时一颗心都快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刚要分辨,就被执殿武士给押了下去。

“退朝”

李承乾一挥衣袖,也不管众臣的表情,当即走了。

第六篇东瀛风云第十八章武氏女

李承乾怒火冲冲的到了后宫,武京娘见着,不禁心中疑惑,一直以来李承乾给人的感觉都是十分和气的,甚至都少了那种身为帝王的气势,便是往日上朝,有些大臣忤逆了他的意思,李承乾也不曾像今日这般火大。

武京娘没有直接去问李承乾,而是将侯义拉到了一旁,问道:“今日朝上,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圣上因何如此气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