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80(2 / 2)

之后泉盖苏文自封自己为“大莫离支”,立高建武的侄子高宝藏为王并摄政。宝藏王形同虚设,兵权国政皆由泉盖苏文独揽。

史载,泉盖苏文“貌魁秀,美须髯,冠服皆饰以金,佩五刀,左右莫敢仰视。使贵人伏诸地,践以升马。出入陈兵,长呼禁切”。

泉盖苏文弑君之后,也在当年向大唐派出了使臣,对于新任的高句丽王,大唐也按惯例予以册封,册封高藏为上柱国、高句丽王。

可以说这个泉盖苏文也是个颇有心计,谋略的枭雄,然而这一次,他的决定却将高句丽拖入了深渊。

“唐人拒绝交还辽东”泉盖苏文如今也已经是四十岁的年纪了,发起火来,让在场的众臣都心颤不已。

泉盖苏文自打弑君以来,便掌握了高句丽一国的军政大权,所有的决定都要他首肯了之后,方能下发,宝藏王便如同傀儡一般,形同虚设。

被派往杜睿大营的那个使臣连忙言道:“大人,唐人无礼太甚,不但拒不交还辽东,还屡次羞辱卑职,实在是可恨的很”

泉盖苏文眼珠转了转,问道:“那唐人的将领是何人,如今唐国在辽东有多少军马”

众臣闻言,心中不由得一怔,他们知道泉盖苏文恐怕是想着要对大唐开战了。

使臣也不敢隐瞒,道:“唐人将领姓杜,名睿,所领唐军约莫有十万之众,卑职到时,契丹一族已被唐军尽数诛灭,尸身白骨堆积如山,其形十分可怖”

“这”

“嘶”

在场众人闻言,皆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契丹部众有多少,他们虽然不甚了了,却也知道个大概,那可是百万人啊居然被唐军屠戮殆尽,一向自诩仁义之师的唐人何时变得如此凶残了。

泉盖苏文闻言,虽然也是暗暗心惊,却也没怎么放在心上,相反他倒是对杜睿这个人很感兴趣。

高句丽虽然常年与大唐对抗,却也因为彼此之间相邻,交往自然是少不了的,对杜睿这个人,高句丽贵族之间,也广为传播,知道杜睿是大唐文坛领袖,军中宿将,高昌,焉耆,伊吾,薛延陀,吐谷浑征战都曾参与,并亲自指挥,可称得上是百战百胜。

这样的一个对手,泉盖苏文也不得不小心在意,但是对于土地的渴望,却让他很难放下辽东这么一片沃土,如果和大唐的战争不可避免的话,他也不会因为对手是杜睿,就心生胆怯。

“大人”一个高句丽的大臣站了出来,言道,“依卑职之见,我等不如再派使臣,持契丹族长的国书去见唐国皇帝,晓以利害,料想唐国皇帝为了安定辽东,最多也就是羁縻治理,此外,再向唐国皇帝为大王讨一个辽东郡王的封号,岂不是名正眼顺了。”

泉盖苏文闻言,心中也是连连点头,不得不说,这个大臣的提议就是最好的办法,但他却不想这么做,如今他刚刚弑君,正需要确立自己的权威,唐军霸占辽东,无疑是给了他一个立威的好机会。

而且在这个高句丽人普遍对大唐心怀畏惧的大环境里,全改舞文无疑就是个十足的另类,不管是前隋,还是当今的大唐,泉盖苏文对中原王朝一向不怎么感冒,当年隋炀帝征伐高句丽,他的父亲泉太秨,就极力主张抵抗,最终迫使隋炀帝三次东征徒劳无功。

对前隋的胜利,让高句丽人变得更加狂妄的同时,也让泉盖苏文对中原王朝愈发藐视,总觉得中原人不过如此,如今仗还没有开打,就急着玩软手段,他自然不能答应。

“哪里用的着这般麻烦,既然唐人不识趣,我们抢过来就是了,如今辽东大雪,唐人久居中原,难以久守,只要我高句丽能兴雷霆之兵,陡然加之,必能大获全胜”

泉盖苏文的话,方一说完,众臣顿时议论了起来,和大唐作战,他们都不想,可是如今泉盖苏文权倾朝野,他们纵然反对,又能如何

泉盖苏文见众臣都是低头,不敢言语,心中大为满意,道:“既然诸位大人都没有意见,便如此料理吧传令高延寿,高惠真为前部,进抵安市城,大军半月之后出发,此次定要与唐人决一死战,不将其赶过辽河,决不罢休”

当泉盖苏文的大军集结到安市城一代的同时,杜睿也接到了太宗的圣旨,高句丽派人所要辽东一事,太宗在看过了杜睿的奏折之后,也是怒不可遏。

大唐承袭前隋的江山,以炎黄苗裔自诩,对当年高句丽战败前隋,取中原壮士首级驻京观一事,太宗一直耿耿于怀,只是因为大唐周围强敌环伺,没能腾出手来报复,如今见高句丽居然如此无礼,太宗岂能不怒。差点儿就想当场宣布,发兵辽东,让那些已经忘记了大唐威严的家伙尝试一下大唐兵锋是否依然锋利

“高句丽蛮夷小邦,岂敢如此无礼,今朕当兴兵讨伐,为华夏子弟报仇雪恨”

只是如今大唐尚在居国丧期间,这个时候兴兵讨伐高句丽,太宗也担心于理不合,因此上也没有在朝堂之上一轮,只是给杜睿下了一道密旨。

“高句丽久不服王化,侍奉天朝阴奉阳违,且泉盖苏文在朝,弑君恶逆,大罪昭彰,如今更是无礼于大唐,有道是君辱臣死,尔既为大唐之臣,何不替朕雪此大恨”

杜睿看了太宗的这道密旨,心中也是暗笑不已,看得出,这次高句丽脑残的做法,一招就爆了太宗的丹田,老爷子是真的怒了。

太宗的顾虑,杜睿也是心知肚明,对于这道密折中蕴含的意味,杜睿更是一目了然,无非就是十三个字一一将在外,君明有所不受,便宜行事

既然太宗让他打,杜睿自然没有不打的道理,后世亚洲大陆之上的国界划分,老大中国的东北不伦不类的悬着这么一块东西,实在是有些碍眼,如今杜睿来了,自然也就没有后世朝鲜,韩国什么事儿了,思密达们想要乱认祖宗,杜睿干脆连祖坟都给他们刨了。

杜睿很清楚,高句丽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就是一根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纵观中国历史,除了跟草原上关系紧张的时代,余下的,高句丽就一直是中原皇朝的打击目标。

一直以来,在中原王朝统治者的眼里,高句丽、辽东就是苦寒之地,人烟稀少,直到后世满清的时候,那些政治犯还要被流放到东北的宁古塔。

大唐自创立以来,明面上保持了对高句丽的友好态度,高句丽也对大唐的强势崛起收起了爪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