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74(1 / 2)

事”

李承乾闻言,喜不自胜,大笑了一阵方才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居然对着杜贵和卫烁深施一礼:“西行之事于我大唐社稷有万千之功,李承乾在此多谢二位壮士了”

一国储君对着自己行礼,杜贵和卫烁都慌得不行,连声道不敢,接着李承乾又围绕着欧罗巴洲的风土人情,人文地貌和二人聊了一会儿,直到满足了自家的好奇心,才放二人离去。

“承明”李承乾还是难掩激动,道,“原想着探索欧罗巴,深涉大洋之事只能等到数十年后才能成行,没想到承明居然凭着一己之力便办成了,这下我倒要看看,那些人还聒噪什么”

杜睿道:“此事虽成,却也不过是第一步,要想让那些固步自封之人,真的心动,还需有巨大的利益驱使才行,就比如此次欧罗巴之行,虽说成了,然其中艰险,难以言喻,更不要说远涉大洋深处了”

李承乾闻言,也是一阵沉吟,突然抬头看着杜睿,颤声道:“承明方才你说原本是打算让那两位壮士去泉州的,难道你现在就打算出海探险”

杜睿点头,道:“正是此事小弟于数年前便开始筹备了,于泉州已然建起了一座港口,备下了二十条新式海船,只待船员水手操练精熟,便使人出海远行”

李承乾听着,不仅一阵担心,道:“如此安排是不是急了些,中原之民如何能适应大海之上的波涛汹涌,万一”

杜睿没等李承乾说完,便道:“凡事都要有个先行者,要是一味的踌躇,犹豫,何日才能将那些海外无主之地,收归我大唐所有便当真是刀山火海,也需闯上一闯,况且此次出海,小弟也有了周密的部署,无需一步便登上那大洋岛,只需将中土之南海外诸多岛屿探明,为将来做些准备就行了”

见杜睿这么有信心,李承乾方才放下心来,但是又一想到杜睿原本被太宗贬黜到了杜陵,没有了朝廷的支持,只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去证明当初的论断,心中不由得涌起了一阵愧疚,看着杜睿,赧然道:“承明终究是我们皇家亏欠了你”

杜睿闻言笑道:“殿下说的哪里话,小弟原本就是个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性子,既然那些人都认为我是错的,那么小弟就偏偏要证明给他们看,说起来,倒是小弟太小孩子气了,非要与人争强。”

接着二人又聊起了当今的朝局,自打太上皇李渊驾崩之后,李世民因为守孝,就将一些不是十分紧要的国事交给了李承乾处理。

李承乾倒也争气,一些事情办下来,满朝一片称赞之声,太宗也是老怀大慰,便是过了守孝期,也是一样将国事交由李承乾去处理,自己深居大明宫。

李承乾出了风头,那几个自然也就不安分了,如今太宗的态度摆明了就是要全力培养李承乾这个接班人,让李泰,李恪,李佑等人如何能不急。

只是李承乾身后站着太宗皇帝,他们不好下手,也只能指使人寻些小错,或是些莫须有的罪名打击太子一党的朝臣。

若是以前的李承乾,或许早就中了他们的圈套,乱了分寸,但李承乾得了杜睿的教导之后,心性平稳了不少,对于那些小绊子,非但不予回击,每次太宗着恼,要发落那些小孩子的时候,李承乾还都主动忙着求情,反倒让太宗心中更是喜爱李承乾的友爱兄弟之情。

“哎”说完了自家那些烦心事,李承乾也是长叹一声,“承明有时我真后悔生在这帝王家,难道处在我这个位置,便当真要成了那孤家寡人,除了父皇,母后,还有安康她们几个,真是半点亲情都感受不到。”

杜睿看着李承乾失落的样子,忙劝道:“殿下最是无情帝王家,那个位子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谁人能禁得住诱惑,更何况是凤子龙孙殿下只需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是了,余下的,自有圣上料理,但有一事,小弟希望殿下谨记,再一再二,不可再三,一味的退让很有可能才是害了他们”

李承乾闻言一怔,又陷入了沉思

第二篇浊世第十三章太子遇刺

李承乾在杜睿府上只住了十天,便要返程回长安去了,毕竟随着年岁渐大,他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自打太上皇李渊去世后,太宗的风湿病也是越发严重,眼看着又要到梅雨季节了,这个时候李承乾自然也放心不下家中的老夫,要回宫尽孝去了。

至于安康公主和李治两个早就在大观园里玩的乐不思蜀,汝南公主本来想着回去,大观园毕竟是自己妹夫的家,她久居此地也确实不方便,但是却被安康公主劝住了。

“汝南姐姐好不容易出来一次,你为何急着回去,那冷冰冰的宫殿这么些年,你还没住够是怎的,亏得此次出来散心,你的气色都好了不少,昨日承明给你请脉,都说你的病症已然环节不少,只要耐心调养一段时日,便再无大碍姐姐且放宽心在这里住着,那杜承明还敢不耐烦薄待了不成”

安康公主的一番话,说的汝南公主都不知该怎么回,只好答应再住些日子,和那空荡荡的延福宫相比,杜睿这热热闹闹的大观园,确实要好的多了,只是看着自家妹妹每日里和情郎亲亲热热的,她这个未曾许婚的姐姐心里不知作何感想。

当朝太子要起驾回宫,杜睿和杜陵的文武官员一直送到了城外的十里亭,官员们话别而去,旁的人也都站得远远的,只剩下了李承乾和杜睿二人。

“承明汝南,安康和稚奴还要劳烦你看顾”

杜睿笑道:“殿下说的哪里话,公主和晋王殿下能住在我的府上,那可是小弟的福分,还说什么叨扰不叨扰的”

李承乾看着杜睿摆出一副恭顺的样子,心中也是止不住的叹气,随着两人年岁渐长,想当初那样随意已然是不大可能了。

“承明虽说此次下南洋,落得你自家身上,然毕竟关系着江山社稷,但凡有事,定要差人知会一声,泉州那边,我虽说没有个相熟的,但总归能说得上话,给你行方便”

李承乾这般说,杜睿心中不禁大喜,这时节虽说大唐没有海禁一说,但是对于出海一途,人们还是颇多顾忌,总认为不是正途。

当初杜睿在泉州建船港之时,当地官员百姓便诸多阻挠,若是有了李承乾担保,想必能少了很多阻力。

想着,杜睿拱手谢道:“既如此,小弟多谢了”

李承乾看着,不禁摇头苦笑道:“你何时变得这般生分了”

说着又把安康等人都叫了过来,嘱咐道:“你们几人在此,要多听承明的,特别是稚奴,此次来杜陵,你要虚心向承明请教,不可贪玩”

对于李治这个弟弟,李承乾还是十分看重的,二弟李宽早夭,李泰又是个不省心的,他作为长兄,也只能对这个最小的嫡亲弟弟多加照料,教诲,使他不至于步入歧途。

李治虽然不怕李承乾这个长兄,但是此刻听言,也是躬身领命:“太子哥哥所言,稚奴记下了”

接着又对安康和汝南两个妹妹叮嘱了几句,便带人纵马而去,来的时候带着东宫六卫,此番离去之时,留下来数百人,在杜家堡保护三位贵人。

直到李承乾一行的身影渐行渐远,杜睿方才着人备车,返回了杜家堡。

再说魏王李泰派来的那些死士,这些时日在距离杜陵五十里处的山林已然埋伏了半月有余,每日里只是遣人往杜陵探听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