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71(1 / 2)

之中,已然亮着灯,几个平日里被李泰因为心腹的大臣环坐一旁,眼睛全都盯着他们的小主子。

李泰在书房之中转悠了一阵之后,总算是打定了主意,道:“列位本王的大志向,以及各位的荣华富贵,便在此一遭了”

在座的萧德言,苏瑁,顾胤,韦挺,柴令武等人闻言,不禁面面相觑,虽然方才李泰没有明言,但是在坐的,哪个不是人精一类的人物,自然能猜到李泰的心思。

萧德言虽然文采斐然,但也不过是个白面书生,让他抄抄写写,倒还在行,但若是出谋划策,就非他所长了。

“殿下所言何意”虽然猜到了,但是萧德言却也不愿意从自己的口中说出那句话,只好装糊涂了。

李泰倒也不在意,道:“你们平日里总是说,让本王等待时机,等待父皇对太子失去信心,但是如今太子的储位还坐的稳稳当当,要是这般等下去,要等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本王满腔壮志,何日才能得以施展,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奋力一搏,此次太子护送汝南,安康去杜陵,远离京师,正好可以行事”

李泰这番话,说出来,纵然是在做的众人事先都已然猜到了,此时也不禁心中升起了一股冷气。

苏瑁想了想,不禁沉吟道:“此行虽险,不过倒也可以一搏,若是能成,那自然最好不过,即便不成,殿下也可以将这件事推脱给吐谷浑,只说是伏允的遗党,想来陛下也不会怀疑”

韦挺却道:“只是太子远行,身边必定带着东宫六卫,我们有哪里去寻人来去抵敌那军中的精锐”

李泰闻言道:“此时倒也不用担忧,本王府中也曾暗自蓄养了诸多死士,本王养了他们那么些时日,如今也该到了他们为本王效力的时候了即便行刺李承乾不成,本王也还有后招,李承乾最为倚重的不过就是那个杜睿,这些年来本王几次设计,都因为那个杜睿的提醒,没能成功,若是行刺李承乾不行的话,干脆就再杀个回马枪,杀到杜睿的府上去,不求杀了杜睿,只要能将安康和汝南杀掉,到时单单一个护卫不力的罪名,父皇便不会轻饶了杜睿,便是李承乾也要受到牵累”

李泰的话,更是让在场的诸位大臣遍体生寒,他们万万没想到李泰居然会将主意打到汝南公主,和安康公主的身上。

萧德言闻言有些不忍,道:“二位公主何辜,殿下此计若是一旦败露的话,那可就是要面对天下人的口诛笔伐了,到时圣上纵然是有心回护,恐怕也难敌天下悠悠之口”

李泰闻言,不屑道:“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若是当真成了,等到他日本王登基大宝,追封他们为长公主便是了此事本王主意已定,无须再议你们都想想,该在什么地方刺杀李承乾胜算最大”

众人见李泰主意已定,便也不再多言,反正自身都已经绑在了李泰的身上,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若是成了,自然是荣华富贵,若失败了,恐怕也就要身死族灭了

众人商量了一阵之后,还是身为右屯卫副将的柴令武站了出来,道:“殿下若要成此事,可遣人埋伏于太子归来之时的路上,只做吐谷浑人的装扮,太子送两位公主殿下到杜陵之后,肯定会留下一些人作为护卫,也就是说太子归来之时,身边的防卫力量最弱,那时暴起发难,胜算最大”

李泰闻言,想了想,也觉得柴令武所说有理,便点头应允了下来:“好便如此行事,柴令武,此行便由你带人前去,定要将那李承乾杀了”

李泰说着,眼中不禁迸射出一种狠戾的光芒,让柴令武等人见了,不觉一阵心寒,想到,便是能跟着此人成就大事,可是日后当真能同享富贵吗

第八章九死一生

远在杜陵的杜睿并不曾想到,安康公主一行人会来,此时他正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处理,自从杜贵等人归来之后,杜睿的心中便活动了起来,既然在这大唐年间都能完成了西行欧罗巴的壮举,那么如果再难一点儿的话,或许也不成问题。

杜睿一连想了两日,终于还是按耐不住,将杜仲叫进了书房之中,杜仲如今也年岁大了,府中的事,便是有心替杜睿担着,也是有心无力,杜睿感念他对自己兄妹的一番情意,便让杜仲继续兼着总管的差事,只不过和安心养老也差不了什么。

不过杜睿的一些秘事,还是都要交给杜仲来料理,便如今天这件事。

“仲叔杜贵此行虽然有惊无险,您老人家的心里还是有些怪我吧”一想到杜贵险些便命丧大漠,杜睿也不禁一阵后怕。

当初若是没有杜仲的话,杜睿兄妹恐怕在曹夫人去世之后,在莱国公府连立锥之地都没有了,当然那是杜睿的前身,不过如今的杜睿也牢牢记着,若是当真因为他的缘故,让杜仲唯一的儿子死在了异邦,杜睿情何以堪。

杜仲闻言,忙道:“少爷这是哪里话老仆这一家人,当年若是没有曹夫人搭救,早就死在了逃难的路上了,哪还能像现在一样,杜贵为人木讷,成不了什么大事,也帮不了少爷的大忙,少爷能用得着他,那是他的福气,老仆心中怎敢有怨言,此次少爷唤老仆前来,定有要事,但凡是杜贵,还有那两个不成器的小子能做的,少爷便尽管吩咐”

杜睿闻言点点头,心中犹豫了一阵,最终还是咬牙道:“仲叔可还记得一年前,我让您做的那件事”

杜仲闻言一愣,细细的想了想,突然双眼圆睁,道:“少爷说的可是那件事”

说着还朝着东南方向指了指。

杜睿知道杜仲会意了,便点点头,道:“正是”

杜仲心中一叹,道:“既然少爷主意已定,老仆便不再劝了,这就让人去准备”

说完,杜仲对着杜睿躬身一礼,便退了出去,杜睿瞧见了,心中也不禁一阵歉疚,这个忠诚的老人,几乎整个后半生,都将一颗忠心扑在了杜睿的身上,可是杜睿却也不能不让他忧心了。

贞观九年时,杜睿曾让杜仲四处寻找有过出海经验的豪勇之士,此时节,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对大海还是心怀恐惧的,有过扬帆出海经验的人不多,但是在后世闽浙一代,却也有人造船出海,不过最远也就是前往倭国,琉球,三韩地带进行贸易,可以说,这些人就是中国航海史的先行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