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0(1 / 2)

李承乾居然叫他师傅,不禁冷汗直流,两个人论身份,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论年岁,李承乾也要比杜睿大上一岁,如何就成了师傅,不过事已至此,杜睿便是想要抗拒,也抗拒不了,只好稳住了心神,道:“书小弟的学问,书上哪里会有”

这两人的称呼倒也奇怪,李承乾叫杜睿师傅,杜睿则自称小弟。

李承乾有些奇怪:“没有书,那怎么授课”

杜睿答道:“小弟自有授课的法子。”

两人正说着话,恒连在门口探进头来唤道:“太子爷,太子爷”

李承乾应了声:“什么事儿进来说”

恒连刚从宫中出来,进来时累的上气不接下气的,告诉李承乾潼关官道又堵上了。

原来龙首渠还未修复,南北间只剩潼关陆路连接,长安与洛阳间积了这么久的钱粮货物急着往来输送,路窄人多,拥塞百里,调往并州、绥州各处的饷钱大多被滞压在了陕州。太仓的事发生后,太宗没有撤李承乾的差,有让他戴罪立功的意思,这一向边关的粮饷正催得急,潼关官道一堵,怎么向皇帝交代李承乾急得直跺脚,也顾不上听课了,让恒连立刻备马,自己要亲自去潼关。

杜睿见状,出言道:“慢着殿下你是负责钱粮周转的统领,应该运筹帷幄,往潼关跑作甚站在那里的应该是个百夫长恒大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呀”

恒连已经知道了太宗让李承乾拜杜睿为师的事情,当然这件事如今也只限太宗,长孙无忌,李承乾,恒连和杜睿五人知晓,恒连忙将事情说了一遍。

杜睿闻言,满不在乎道:“既然潼关的路不通,那就再找一条路好了”

李承乾看看杜睿那煞介其事的样子,道:“师傅还是不要找了,古人就说过关中是淆函之固,除了潼关官道,东西两都之间哪里还会有第二条能通行货物的路”

杜睿道:“谁说没有第二条路,小弟这不是已经找到了吗”

李承乾听着奇怪,道“可是那边除了潼关管道之外,当真没了其余的道路”

杜睿道:“不错,小弟就是要在潼关官道上给殿下辟出一条通途来,殿下知道堵在潼关官道上的是什么吗”

李承乾答道:“车马呀官民争路,车马拥塞百里。”

杜睿摇摇头:“不,在我的眼里堵在那里的只有一样东西”

李承乾忙问:“什么东西”

杜睿嘴里吐出一个字来:“利”

李承乾和恒连相对一视,脸色均是一变。

杜睿接着说道:“漕运一停,京城里各色货品的市价一路飞涨,从江南来的东西,其利较之平日多出五倍。各地商贾都争着北上长安,而那些官差转运之吏也打着公干的名义挟带私货,一条窄窄的潼关官道如何消受得了。只要暴利不除,就势必越疏越堵。而要除去暴利,非得靠严苛的律令不可,殿下可在潼关暂设关卡,对商贾课征重税,重到他们无力支付,此外还要把那些挟带私货的官吏严办上几个,让别的人不要再心存妄念。只要无利可图,自然就不会有人再来,如此潼关官道不日可通。”

李承乾听得频频点头,脸上露出喜色:“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恒连,你马上就照杜师傅说的去办”

恒连应了声“是”风风火火地走了出去。

李承乾回到书案,脸上敬佩的表情更甚了,对杜睿道:“师傅,授课吧。”

杜睿端起几上的一杯水喝了一口道:“授课殿下小弟今天的课已经授完了”

李承乾摸摸脑门,明白了杜睿的意思,说道:“你教的这学问书上还真没有。”

s:感谢以和为贵兄弟的群,有兴趣的兄弟可以加一下,145483552

第一篇蛰居第四十六章炎炎夏日

六月的长安,在下过一场雨之后,天气突然毫无预兆的便热了起来,炎炎夏日当空,杜睿也没了读书的心思,在这个没有电扇,空调的时代,想要挨过这种天气,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杜睿还算精明的,当初酿酒成功之后,他除了让杜仲四处收购粮食,以备不时之需,便是大肆储备冰块,为的就是能稍稍轻松点度过夏日的高温煎熬。

“还是少爷聪明,要不是少爷当初存了这么多冰,咱们这个夏天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过了”宝钗一边指挥着杜平原兄弟往杜睿的书房里搬运冰块,一边说道。

“那是自然,现在外面的人都说咱们少爷是文曲星临凡呢”有杜睿这么个主人,杜平生也是与有荣焉。

杜睿正拿着一本史记在看,听了杜平生的话,斥道:“休要胡言什么文曲星,外面人乱说的话,你也跟着传,要是传到别人的耳朵里,还指不定怎么编排我呢”

在这个封建社会当中,只有上帝才是人间唯一的正神,上天之子,其余臣民只能是凡人,如若杜睿都是什么文曲星了,让皇帝情何以堪。

杜平生被杜睿斥了一句,也不放在心上,吐了吐舌头,不再言语,继续忙他的去了。

杜睿接着问宝钗道:“宝钗三位姨娘那边,冰块可送去了”

宝钗回道:“不劳少爷费心,马姨娘那边早就送过去了”

杜睿点点头,突然想到了一件事,道:“季姨娘那边冰块不要多送,送去了记得用铜盆罩上,五小姐身子弱,别被寒气激到了你们姐妹多费费心,千万照料到了”

宝钗笑道:“省得了,少爷您昨日便已经嘱咐了多次奴婢们怎能不上心”

杜睿想了想,似乎自己真的有些罗嗦了,便自嘲的一笑,道:“这便好这便好”

前世杜睿便没什么亲人,父母和唯一的妹妹都葬身在一场大火之中,重生之后,段暄对亲情尤为看重,马氏等人生的三个女儿,虽然不是杜睿一奶同胞的亲妹妹,却也相差无几,对于她们几个,杜睿是一样看重。

这时元春走了进来,端着一碗酸梅汤,放到了杜睿的书案上,语态轻柔道:“少爷喝碗酸梅汤,也解解暑气”

杜睿将手中的史记放下,忙接了过去,喝了一口,顿时感觉浑身舒畅,从嗓子一直清凉到了胃里,舒服的不得了。

“别处可都送去了”杜睿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