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6(1 / 2)

跑过去采了些柳枝野花,给杜云莲编了一个大大的花环,他也不好厚此薄彼,又帮着杜云芙,云卓,云希三个妹妹也都做了,便是跟着出来侍候的宝钗,黛玉都没落下。

李承乾身为一国储君,一言一行都被要求做到完美,也难得有这般闲适之时,何况,安康这个小妹妹着实讨人喜欢,在宫里一向是大伙的掌上明珠,恨不能把天上的星子都摘下来讨好这个聪敏伶俐的小丫头。

再加上还有杜睿这个挚友在身旁相陪,李承乾也就带着几分轻松愉悦的心情,和大家玩闹。

走到一处空旷的所在,宝钗拿出了杜睿昨日新制的纸鸢,陪着四位小姐,以及刚刚认识的安康公主在草地上奔跑,一路上大呼小叫,玩得正开心。

玩闹一番之后,几个小家伙也累了,杜睿叫过随行的杜贵,取出一个食盒来,盒中有夹层,下面放着热水,以为保温之用,上层放着几样杜云莲她们爱吃的各色点心,另有一壶杜睿最近新酿成的果酒,如今这果酒在醉仙楼也已打响了名头,深为那些名门淑媛的喜爱,乃是葡萄、蜜桃、山楂,海棠加上牡丹嫩蕊酿制而成,度数不高,倒入杯中,色泽如琥珀,轻轻一嗅,自有一股馥郁的香味,凝而不散,味道微带果酸,便是小孩子,也能喝上一点儿。

杜云莲见杜睿把这个也带了出来,目光当下热切了许多,杜睿当初刚刚制成这种果酒的时候,她便偷偷喝了一小杯,自打那次喝到这果酒后,就念念不忘,偏偏因为年纪尚小,杜睿盯得严,便是偶尔能趁着杜睿不注意,偷喝上一点儿,也实在不够她解馋的。

“三哥”杜云莲的眼睛一眨一眨的,扮足了乖巧可怜的模样。

“只能喝一杯”杜睿犹豫了一下,伸出一根手指,在杜云莲的面前晃了晃。

“这里还有这么多,起码也要五杯”杜云莲抓住杜睿的袖子,撒着娇摇啊摇的摇个不停。

“那一杯也没了”杜睿不为所动,坚决道,他到不是怕杜云莲喝了对身体不好,事实上这种加了山楂的果酒,还有健胃的功效,只是杜云莲实在年幼,这小小年纪便饮酒,实在不大好。

“三哥又要独吞吗”杜云莲看到杜睿一副不容商量的模样,气哼哼的咬咬牙,俏丽的小脸上居然还带上了点儿愤懑之色,“好吧,一杯就一杯三哥最是小气”

“我也要”安康公主凑到近前闻到那酸酸甜甜的味道,顿时也来了劲,吵着要喝,“什么好东西,我也要尝尝,我还没喝过这甜甜的酒呢”

杜睿早就猜到了这个被李承乾称为秦安康这个怪名字的小女孩儿,便是太宗皇帝最为宠爱的女儿安康公主,见她也吵着要喝,杜睿也是为难,看向了李承乾。

李承乾问道那股奇特的酒香,也是食指大动,问道:“这酒不会醉人吗”

杜睿道:“少喝一点儿,那倒不会,只是令妹年幼”

李承乾听不会喝醉,便道:“那便无妨”

杜睿闻言,没办法,只好给安康公主也倒了一杯,递过去。

安康公主欢呼一声,一把抓过杯子,心满意足的喝了下去,笑得眼睛如月牙一般。

“只知道自己喝,却也不向你杜家哥哥道谢”李承乾伸手宠溺的帮安康公主将有些凌乱的发丝整理了一下,微笑着说道。

“嗯多谢杜家哥哥”安康公主笑道,把杯子向前一伸,道,“杜家哥哥安康还要”

杜睿再次无奈的看向了李承乾,见李承乾犹豫了一阵,还是点点头,杜睿无法,只好又给安康公主倒了一杯。

“哼大哥真偏心”杜云莲见了,顿时一脸郁闷。

“呵呵”安康公主得意的看了杜云莲一眼,突然指着一个方向,大声道,“那边怎么那么多人,大哥,我们也去看看,好不好”

安康公主眼尖,看到不少人在前面一小亭处驻步,有人已经摆下了坐垫,席地而坐,数十人三三两两分开,各自高谈阔论,亭中似有几个女子,一身春衫,言笑晏晏。

“承明去看看吧”李承乾说着已经站起身来

“那就去看看便是”杜睿见状,也站了起来,招呼着几个妹妹和宝钗,黛玉等人跟着走了过去。

杜睿看过去,估摸着那里大概是一些高门士子和家中女眷结伴出门,去看看倒也没什么,反倒正好可以借机了解一下大唐的风土人情。

第一篇蛰居第二十四章一曲新词酒一杯

待到李承乾和杜睿走到近前,一个一身天青色长袍的年轻男子也看到了他们,又看李承乾举止之间,贵气凛然,气度不凡,杜睿虽是内敛,却也英气勃勃,不敢怠慢,当即过来问道。

“这两位兄台很是面生,不知尊姓大名”

“敝姓秦,名中山,这是我家小妹这位是在下挚友。”

杜睿也拱手道:“在下杜睿,杜承明”

杜睿方才报出名字,那小亭之内一个身着鹅黄色罗衫的少女便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惊呼。

杜睿看了一眼,却也不在意,对着那年轻男子,拱手作礼,道:“不知兄台贵姓”

“免贵姓唐,名义识”那青年明显出身世家,却神情谦和,颇有风范。

“莫非是莒国公之后,失敬失敬”杜睿看看来人俱是世家大族的青年才俊,有些惊讶,试探道,“不知今日有何盛事,何以聚集了如此多才俊”

李承乾听到对方叫唐义识也微微有些惊讶,他可没想到出来踏青,居然还能遇到自家的妹婿,年初之时,太宗刚刚把豫章公主指婚,配给了唐义识,豫章公主虽然不是太宗嫡女,但因母早逝,自小便长在长孙皇后的身边,也是备受太宗宠爱。

唐义识有些矜持的点点头,他们唐家虽然不像崔卢郑王那样的大世家,但是唐俭自李渊太原起兵,便一直在军中参赞军机,再加上为人克勤克俭,刚直不阿,一向在民间极负盛名,颇受敬重。

“两位公子不是长安本地人吧每年阳春,这长安城内的世家子弟都要在这渭水河畔,灞桥之侧,广邀才子佳人,出外踏青游赏,吟诵有一些诗词歌赋,互相点评。尤其参与的都是长安的名门闺秀,若有什么诗文博得了她们的青眼,没准就能成就一番姻缘了后来小民们嘴快,便起了一个长安诗会的名号。”

“哦,原来如此”李承乾闻言,也来了兴致。

李承乾也是少年心性,一听居然还是个诗会,顿时便起了争胜的心思。再加上和唐义识都是同龄人,相互之间也有共同话题,一时间谈笑风生,又随着唐义识与那些学子打着招呼,虽然他并不在邀请之列,但以他的风仪气度,谁又能说他是不学无术之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