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50节(2 / 2)

小萝卜睡意全无,盯着桂王,“谢谢义父。”

桂王嫌弃地道:“貔貅!”

“啊……”小萝卜张着嘴捂着屁股扭来扭去,“我就是貔貅,请义父喂我好多好多金子。”

桂王没忍住笑了起来,将他摁倒,“睡觉,讨嫌。”

小萝卜心情很好,今天太后也赏了很多好东西,等明天送来他要好好清点。

没想到现在又得来一个金佛,他抱着金佛滚来滚滚去,一会儿就睡着了。

“裘樟应该不会。上河镇的水坝修葺,他插不进来手。”桂王道:“在新化,那么多的矿山就够他吃十年了。”

杜九言想想也对,“那我得想想,他为什么忽然送礼了。”

“不用想,八九不离十,是认为我要成亲会留在京城,他这上赶着为以后铺路。”桂王道。

杜九言本来忘了,经他一提问道:“听裘大人说,你们要报丧了,桂王妃就真的死了?”

“不然呢。”桂王道:“不过,你虽然是续弦,但我将来死了,还是要和你葬在一起的。”

杜九言白了他一眼。

第二日早朝,赵煜对着满朝文武,褒奖了杜九言,说她仗义执言,是难得一见的好讼师。

虽只是口头的褒奖,但足以令人震惊。

隔了两日上午,杜九言得到通知,要和申道儒一起去大理寺拿案件卷宗。

“先生,”宴通几个人送她出来,都显得很紧张,“陈年旧案,还限定时间,我觉得这难度太高了。”

他们人生地不熟,连查问个熟人都没有,其次,既是陈年旧案,那就是线索等缺少,衙门查办不了,否则也不会一直积压在衙门。

“尽人事听天命。”杜九言道:“你们做好准备吧,等我拿回来后,咱们可就开始了。”

“吃饱了,好干活。”杜九言笑着,冲着众人摆了摆手,去了大理寺。

她到的时候,申道儒已经在了,正在和大理寺卿吴文钧在说话。

杜九言上前行了礼。

吴文钧不喜杜九言,随意地应了一句。

“你二人查案的事,本官已知道,也准备了案件。”吴文钧说着,让下属抱了十几个案件卷宗出来,都是卷着的外头也封着,看不到具体是什么案件,“这里有十七个陈年旧案,你们各自抽一个查办,有难有易,就看你们各自的运气。”

杜九言和申道儒应是,每人在一堆卷宗里随意抽了一个。

“时间有限,你们去吧。”吴文钧道。

杜九言并没有着急看,拿着卷宗便出了大理寺。

申道儒也和吴文钧告辞,吴文钧道:“你也速速去吧,祝你达成所愿。”

申道儒告辞而去。

吴文钧看着一桌子的卷宗,和常随道:“都拿去烧了吧。”

常随应是,抱着剩下的卷宗走了。

第371章 疑难杂案(一)

“先生,拿到卷宗了吗?”大家都在王府门口等着她。

又紧张又好奇她拿到的是什么卷案件。

杜九言挥了挥手里还没有开封的卷宗,含笑道:“进去说。”

众人到花厅,杜九言打开了卷宗。

“这……”众人吃惊的不得了,“就一张纸?”

一般案件的卷宗,从证人的证词到犯人的口供以及案发现场的勘察等等,不是一叠纸,也得七八张,可这个案件却只有一张。

杜九言苦笑,道:“看来,我今日运气不佳啊。”

“谁给你拿的卷宗?”桂王问道。

“吴文钧。”杜九言道。

桂王蹙眉,道:“有猫腻。”

杜九言笑了笑,道:“吴大人为了我们的比试,费了心思啊。”

“读一读。”杜九言将卷宗递给宴通。

大家依次坐下来。

宴通清了清嗓子,读道:“顺天八年四月二十一日,渔民和妻子马氏清早在家门口的青义河收渔网,渔网捞上来后,在网内发现了一具赤身裸体的女尸。”

“经查验,女子大约二十岁上下,身形消瘦,已怀有身孕四到五个月,从尸体状况推测,大约死于四月二十日的夜里。初步断定是被人用绳索勒死,尸体浮肿查看不出奸占痕迹,但手臂和骨断裂,应是死前和人发生冲突所致。”

“死者周身除了左右的手镯外,没有任何东西。镯子查证后,乃普通玉质打造,出自京中宋记,但经过盘查后,因为手镯月卖出几十只,又不曾登记买家姓名,无从查起。另衙门张贴画像三个月,无一人来衙门认领。”

宴通看着众人,窦荣兴道:“接着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