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李继迁接到情报后大吃一惊。
“大哥,有什么不妥么”跟随在他身边的弟弟李继冲见兄长脸上的表情丰富,便有些担心地问道。
李继迁将手中的小纸条儿递给李继冲道:“看看,这个消息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拿到纸条儿的李继冲将上面地字看了一遍后问道:“我看没有什么啊不过就是大宋皇帝的公主要秘密地来西北而已,难道你对她有什么打算”
“兄弟你有没有想过”李继迁分析道:“母亲还在宋军手中,如果我们能够将大宋公主在半路上擒获,岂不是多了一张交易的王牌”
李继冲喜道:“大哥你的脑袋果然灵光,难怪军师他跟定了你,你才是我们党项李家的希望啊”
“节度使大人,这里又传来两份儿情报。”手下又送来两份儿同样规格的小纸条儿。
接着将这两份儿情报看完之后,李继迁的脸上一阵青一阵白,原来消息有两个,其一是老夫人已经被宋军秘密解往京师了,现在恐怕已经被大宋皇帝关押起来了,其二就是大宋西北防御使也就是我已经料到了他会采用这种化整为零的策略来对西北各军州进行骚扰活动,并且已经准备好了相应的处置方案,专等他们入殻。
“这些刁滑的家伙大哥,我们应该怎么办才好看样子对方已料定破我们的计划了,如果还是按照原定方案来做,会不会遂了敌人的心愿”李继冲看到自己母亲已经被人秘密送往汴粱后,情绪非常激动。
李继迁的情绪也非常不稳定,母亲被人给转移到汴粱,这个消息给他的刺激很大,向来非常孝顺的他觉得自己可能更难见到母亲了,不由得粗重地喘息了两声。
“看来是不能化整为零了,否则我们正好中了他们的圈套”李继迁思索道:“可是就这么退回去也不甘心啊别的不说,那些青盐如果不推销出去,河西今年的开销就难以保障,军队靠什么来生活一些紧要的物资也换不回来啊难道说,我只有铤而走险这一条路了么”
过了良久之后,李继迁方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对李继冲说道,“你去通知一下各部首领,就说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请他们到大帐里面来聚一下吧”
“莫非大哥你已经想到了对策了”李继冲见兄长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沉着冷静,不由得有些欣喜地问道。
李继迁苦笑了一声道:“形势比人强,现在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穿插到敌人的后方去,将大宋公主擒获作为人质,这样的话,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他想的非常好,如果能够擒获大宋公主,不但可以威胁大宋皇帝换回自己的母亲妻子,要求一些赔偿,更可以借此机会阴上我一把,令皇帝认为公主出事就是因为我的职责没有尽到的缘故,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将我贬官去职总不为过吧
李继迁越想越觉得这是一个老天赐给的好机会,如果不赌上这一回,自己铁定是要后悔一辈子的,就这么决定,干他一票了
看着兄长渐渐变得坚定的目光,李继冲也觉得自己心里面有底儿了。
第三章游说权贵
张浦率领的人马一路上潜行匿踪,沿着长城一线小心翼翼地避开大宋军队,向辽国的方向进发,沿途发生了几次险情,幸亏张浦熟知地形,又了解宋军的出没规律,才没有被人发现,眼看辽国的领地已经近在眼前了。
“真是不容易啊“望着身后苍茫的草原,张浦忍不住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半个多月来的行军,随行众人的消耗都很严重,此时见到目标越来越接近了,不由得有了几分松懈。
张浦将马停了停,扬着马鞭一指东北方向,对众人吩咐道:“再有半日就到了辽国了,大家一定不要轻忽要知道宋辽两国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张,在这一带经常有宋军的大队人马出没,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我扪可不能在这最后十里中载了跟头啊”
随行的副将立刻大声地提醒众人道:“张大人说了,加快脚程,等到了辽国,咱们好好歇息歇息,现在可不是打盹儿的时候啊”
众人听了以后,又强大起精神来,催动座下的马匹,继续向前行去。
仿佛是为了增加一下旅途中的情调,或者是要证明一下张浦大人的高瞻远瞩,前面果然出现了一队骑兵荡起的烟尘。
很快就看清楚了对方打的旗号,果然是宋军官兵,没有几个呼吸的时间后,众人就被宋军给团团围引起来。
当中一位小校一马当先飞奔过来,微微一捋缰绳,那马儿在张浦等人的面前奋起前蹄,身子向后仰了一下,然后踢踏一声停了下来。
“来者何人打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速速报来“那小校严厉地喝问道。
张浦的目光在这些骑兵的身上迅速地兜了一圈儿,发现对方人数在两百左右,显然要比自己所带的人马强悍很多。硬拼是不明智的,因此将目光转到了旁边的一个中年胖子身上,那人会意,立刻笑着迎了上去。
“军爷们安好“那胖子谄媚地说道:“在下世居佞德,以行商为业,现在给西北防御使衙门办差。今次要去契丹人那里搞些人参之类的东西,还望军爷关照一二。”说完后一挥手,吩咐人取了一个袋子过来,递给了那小校。
那小校将袋子接了过去,一掂量,发觉分量挺重,打开个缝儿一看,里面都是黄沉沉地金豆子,不由得心中暗喜。表面上却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问道:“是么西北防御使衙门是在哪位大人手下办差有没有凭据空口白话可不行呢”
“有有有凭据自然是有的“那胖子连忙不迭地答应道,说着便从胸口的衣襟曲取出一只信封来,打开以后,便见到里面的信纸上面盖着朱红的大印,无非就是说为来人提供方便等等。
那小校一边检查书信,一边听胖子在旁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