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也希望有性能更加出色的武器,于是又选用了捷克斯柯达skoda105毫米vz35系列加农炮。
后者是斯柯达兵工厂的新式火炮,性能极为出色,唯一遗憾的就是数量不多,冯里希特霍芬巴拉克表示最多凑到50门,而且零部件方面可能还要另行生产。因为欧洲的战场环境不同,105毫米的远程加农炮对德军来说意义不大他们需要150毫米,甚至170毫米以上的大家伙,所以这个炮只能从原厂库存以及捷克国防军中调用,以后不会再生产了。
野炮:100门德制fk16式75毫米野炮;100门捷克skoda h2系列 105毫米榴弹炮。
前者是由一战时期的77厘米fk16na野战炮翻造的,也就是换个炮膛,以及一些零部件。由于一战前后,德国人留下了很多77厘米fk16na野战炮,性能已经完全落伍,所以在纳粹上台之后,小胡子让人改装了很多,还向中国出售不少。
让小胡子感到很郁闷的是,这种炮刚刚改装得差不多,就完全落伍了。对于德国人来说75毫米的小炮筒,12300多米的射程实在没什么用。所以这个炮冯里希特霍芬巴拉克表现得非常爽快,也不怕日本人发现了,当场就答应给一百门。
skoda h2系列 105毫米榴弹炮是捷克的旧货,他们后来基本上都搞100毫米口径了,但是捷克军队内部还有不少105毫米的炮,其中大部分都是h2系列。这种武器对于德国人来说也是鸡肋得很,而且用捷克的火炮送给中国不怕日本人发现。
山炮:100门斯柯达c6系列75毫米火炮或者同型炮。这个炮一直是第四十一集团军的主力山炮,就不多介绍了。
山、野、加、重、高,五大类火炮。现在山炮、野炮、重炮、加农炮都有了,只剩下高射炮,郑胡子又要十二门40毫米博福斯高炮和36门20毫米苏罗通高炮。不是不想多要,实在是德国人自己也很紧缺,坚决不肯多给,倒是轻武器大方得很。
像马四环步枪,很爽快地就答应再给十万条,每条步枪附一百发子弹。然后zh29半自动步枪也给了五千枝,基本上把布鲁诺兵工厂的存货清光了。
当然,这么多武器不可能一次性付清。经过磋商,还是老规矩,一边交货,一边告知油田资料,交一批,告知一批。
得知郑卫国又搞到这么大一批装备,程政委和周参谋长他们都很高兴。只要郑胡子高兴不起来,因为这实际上是最后一笔交易了,等德国人发现大部分油田不好开采,肯定不会再上当。
不过郑卫国也不是没留后手,趁着双方交易正火的时候,郑胡子提议双方联合研发几种武器。此时,平安县兵工厂也陆续研发了不少新式装备,颇具科技含量,像破甲榴弹、碎甲弹、滑膛式无后坐力炮、简易一次性无后坐力炮铁拳、火箭筒、大威力火箭弹装填云爆剂等等。
这些武器很快吸引了德工的注意,并专门派了一批专家前来研发。本来兵工厂限于技术能力,大部分产品都有缺陷。德国这批专家的到来,很快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让兵工厂的实力大增。
就在冀察战区与德国人处在最后“热恋”的期间,在南昌与敌华中方面军又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
第四百五十五章 南北大战方起
武汉会战结束之后,日军大部撤离,只留下冈村宁次的第11军驻守。冈村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大大的狡猾,被彭老总认为是日军中最厉害的对手。他接掌武汉地区大权之后,立即嗅出了危机。
什么危机呢当时的武汉腹背受敌,北面是李宗仁的五战区,南面是陈诚的九战区实际指挥官为副总司令薛岳。
其中李宗仁第五战区兵力雄厚,有6个集团军13个军34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和1个骑兵旅,不过他们控制的区域也很广,包括皖西、豫南、鄂南和鄂西北等一大片国土。
薛岳的第九战区兵力也不少,名义上包括8个集团军21个军52个步兵师,分布在湖南,江西,湖北南部广大地区。
日军虽然占有军力不是指人数,而是指战斗力,火力,机动力的绝对优势,但控制区域过宽过长,导致被迫处于战略防御的地位。换句话说,日军等于抱住了自己的脑袋,把肚子、肩膀、四肢都留给去打,而且还要等到打了才能挥手去挡。虽然以的进攻能力不见得能打疼日军,但这样终归是极为不利的。
在冈村宁次看来,日军决不能再这样下去,必须效仿当年蜀国的诸葛亮,主动进攻,变被动为主动,抢回战略主导权。
武汉会战进行地如火如荼之际,冈村就想顺势攻占江西省北部,但他大意轻敌。挨了薛岳的伏击。在平行空间里第106师团就被打残,这个时空更惨,干脆全军覆灭,还搭上了一个台湾旅团。遭此重创之后,侵占赣北的计划自然泡了汤。
占领武汉之后,冈村又派兵进犯岳阳,企图占领湘北。当时的确给九战区和湖南带来很大恐慌,还导致了“文夕大火”的惨剧。不过由于物资匮乏等原因,这此计划还是中途夭折。
等日本稍稍缓过神来之后,冈村又重新瞄向赣北。并将目标锁定在江西省会南昌。早在39年初。郑胡子就忙不迭地提醒国民政府,日军的目标会是南昌。常凯申当时虽然恨不得除掉郑胡子,但对这个常胜将军的意见还是很重视的,立马着手布置。后来更是把麾下第一号打将“老虎仔”薛岳派去镇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