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取得了会战的胜利,但是他们的战略目的迫使国民政府投降的计划却失败了。国民政府丧师失地、损失巨大,但并没有屈服,而是选择撤到重庆继续抗战。战争还得继续,这让损耗巨大的日本非常恼火。
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日本几乎抽空了全国的物资储备。据日军战史记载,“七七”事变时日本“储备的黄金,包括发行纸币的准备金,全部只不过十三亿五千万日元”。为了维持侵华战争,“昭和十二年1937年从海外输入的军需物资总额达到九亿六千万日元”。到翌年的6月,为了进行武汉会战,“连学校教练用的步枪都被收回”。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曾哀叹道:“外强中干是我国今日的写照,时间一长就维持不住了。”
发动战争之初日军狂妄地宣称要“一举解决中国事变”,现在却被拖进了战争的泥淖,胜利遥遥无期。极力主战的日本首相近卫文磨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提出了著名的“近卫三原则”,即“亲善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把对国民党政府打击为主的策略改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以“共同防共”,“建设东亚新秩序”等口号向国民党诱降。
与此同时,日军又将主要作战对象调整为敌后根据地。由以主要兵力进行正面战场的作战,改为转移兵力进行敌后战场的“治安”作战。这一政策的调整使得敌后根据地面临着空前的压力。
当然,这个压力根据地军民们暂时还感受不到,而是直接压在郑卫国等人的心头。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心里沉甸甸,甚至有些喘不过气来。
郑卫国看了于老根儿和吕战一样,说:“情况你们都知道了,复装子弹的事情一定要抓紧。不光是子弹、手榴弹、地雷、炮弹都要跟上。”
程政委也说道:“还有迫击炮,造一批运一批,尽快送到根据地来”
郑卫国点点头表示同意,又催促道:“缴获的火炮要尽一切可能修复,争取全都派上用场。日式火炮的炮架改造也要加快,争取在下一次战斗之前部换上新炮架。”
前文曾提到过,日式火炮的炮架非常落后,基本上还是一战水平。哪怕是改进的炮架也是问题多多,后来日本为了节约成本干脆连改进炮架都不生产了,直接造老式的单体炮架。冀中火炮数量不多,当然要精益求精。相对而言,成本反而没有那么重要了。只要能有所改进,往往就会不惜代价去搞。
周参谋长也叮嘱了一句,说:“前面几次战斗表明,日军的掷弹筒对我军散兵和机枪的威胁非常大。我军的掷弹手不熟练,枪榴弹数量少,型号又混乱,难以压制日军。你们必须尽快定型生产,以便早日满足部队的需要。”
程政委又说:“压制掷弹筒光有枪榴弹也不行,还得上六零迫击炮。这个产能一定要提上去,争取让各个连队都装备两到三门。”
见几位长官层层加码,于老根儿和吕战不由地相视苦笑。原本是来报喜的,现在到好,变成找麻烦的了。郑卫国他们只顾军队需要,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最后自己也意识到难以完成,都忍不住尴尬地笑了起来。
郑卫国建议说:“这样吧,还是请参谋部统一列一个计划表。捡咱们最紧缺、最有用的装备生产,我看日军很快就要发起新的大扫荡了,争取早点完成后勤补给。”
众人点头表示同意,然后各自散去。只有周参谋长故意落在最后,见四下无人,低声道:“总座,德国密使到了”
s:非常感谢孤寂的脚印打赏,山人无以为报,继续码字,明天争取早点儿更
第三百八十九章 新的物资通道
德国密使就是前段时间在武汉游说委员长的冯戈宁。他在武汉碰了一鼻子灰之后终于还是找上门来了。不过郑卫国并没有急着去见他,因为他身边还有两个跟屁虫,是委员长派来24小时监视的。这种情况下显然不好讨价还价。委员长为啥要派人来呢说来话长。
当初希特勒元首打得一手好算盘,想借调停中日战争的机会壮大轴心国集团的实力,却同时遭到了中日双方的反对。因为按德国人的方案,中国将丧失东北和大部分主权。而日本则必须吐出已经到手的半个中国。这显然是双方都无法接受的。
冯戈宁见任务无法完成,就向委员长要求北上冀中。为了石油,他不得不来。但是委员长心里就犯嘀咕了,你们德国人干嘛老跟郑胡子交易啊大家都知道,委员长又是个疑心很重的人。最后虽然同意冯戈宁到冀中来,却要求谈判必须在国府的监督下进行,并由国府派员主持。
好在这里是冀中,国府派员不可能24小时跟冯戈宁呆在一起。晚上,郑卫国特别设宴款待冯戈宁一行,几名要员很快就被灌得酩酊大醉。冯戈宁则被直接带到了郑卫国的书房,给他们担任翻译的是前德国驻华武官马塞尔上校和周参谋长。不过周参谋长是在法国留的学,德语只能勉强听懂几句,所以主要翻译还得靠这个马塞尔来进行。
“很荣幸见到您,郑将军我早在德国就听说过您的威名。大家都说你是中国眼下最好的将军” 冯戈宁见到郑卫国之后非常恭敬,并没有表现出容克贵族惯有的倨傲。
郑卫国笑道:“戈宁先生的大名我也早就听说过了,那还是您在武汉的时候。”
冯戈宁显得有些尴尬,忙解释说:“毕竟蒋元帅才是中国的合法领袖,既然要合作就绕不开”
郑卫国摆手道:“这些事情都不用提了,咱们还是直接谈条件吧我知道你们想要油田的资料,我可以给你们,但你们必须给我想要的”
冯戈宁狡猾地说:“郑将军,我想您误会了,德国在人工合成石油上拥有领先世界的新技术。还有罗马利亚和匈牙利的油田供应。所以我们并不缺油。而且继巴伐利亚发现油田之后,我们已经着手全国性的勘探了,相信很快就会有好结果。”
郑卫国哂笑道:“得了吧,勘探出新的油田你还到冀中来不缺油你们坦克还要烧汽油戈宁先生。你最好不要试图用谎言来蒙骗我。这对你和德国没有任何好处。我知道的东西比你们想象中的要多得多”
对于郑卫国这种直来直去的谈判方式。冯戈宁显得很不适应。犹豫了片刻之后,他试探性地问道:“那您想要什么”
郑卫国哈哈一笑,说:“我什么都想要。你还是说说能给些什么吧”
冯戈宁突然直起身子,目光鹰隼似得盯着郑卫国。郑胡子也不甘示弱,两人就像斗鸡似的互相怒视着。
过了一会儿,冯戈宁突然大笑了起来,指着郑卫国说:“知道吗,就连你们的常凯申元帅也不敢这样跟我对视。要知道你是在跟德意志帝国在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