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09(1 / 2)

干部名单中根本没有你,怎么会推荐你呢

说到底,封建社会的官场就是关系场,就是一个个圈子网。从低到高,一个个圈子混上去,靠的是自己的本事以及重要关头贵人的关照。

有天分的政客对人际关系是非常敏感的,他知道哪些人是将对自己的前途发生重大影响的贵人,他知道如何去靠近和赢得贵人的好感,他也知道如何在一个新的圈子中立足并逐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能量。

在政治格局中,要想不断地进步,除了上面要有通天的贵人以外,还要有效忠于自己的势力集团。这是一般情况下的通常道理。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的作者主义者关于什么是牢固的政治势力圈子,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评定:在这样一个圈子中间,只能有一个一号人物,众多的三号人物,不能存在二号人物。否则,权力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圈子的牢固性就不复存在。

对于小人来说,绝对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而小人能结成朋党和集团,其主要的动机就是利益两个字,其表现方式就是“趋利”和“避害”。

如今的官场体系,基本上还是官选官、官考官、官评官,这使得官员只在意官场评价,更多考虑下属官员和同僚的利益,只要把下属官员和同僚安抚、迁就好了,就升迁有望至少不会倒。而如何才能安抚好下属和同僚,当然是只有第二财政多收,丰厚小金库,明里暗里增加机关福利甚至纵容下属腐败。而要壮大第二财政和小金库,只有炒高房地产,城市规模大了,腐败的权利提成也多了。如今的大腐败已经转移到城建和房地产领域。有几个有猫腻的地产项目背后没有权力的插手地方政府、开发商和腐败的权力利益与共。

在我们中国,ot圈子ot是个意味深长的词汇,贪官的ot圈子ot,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官场现象,它无处不在却又无从查找,人人皆知却又讳莫如深。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政治的运行和走向,贪官们的一举一动,也无不牵动着这根敏感的神经

贪官为什么需要有个圈子呢道理很简单:团结就是力量有了它,就有了依靠和保障,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和资源,人们常说的谁是谁谁的人,所以就上了;谁是谁谁的哥们,所以就发了;谁有谁谁担着,天大的事情也能够摆得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圈子的组织十分严密,虽然没有名称、章程和组织机构他们才不会干这种小儿科的傻事,但绝对等级森严、分工明确、运作有序,一切都在精心策划和周密安排之中。圈子对成员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想进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往往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ot考察ot。圈子里则完全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对成员的要求第一是忠诚,第二是忠诚,第三还是忠诚。圈子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如果圈内有人不按游戏规则办或圈外有人无意中冒犯了他们,那肯定会听到这样的提醒:ot你还懂不懂规矩ot接下来的事情你可就要小心了

圈子的成分非常复杂,不但有官员、警员、商人、艺人和文人,还有流氓地痞,甚至还有军人和学生。是共同的信条、欲望和心态使他门走到了一起。在大庭广众之下,他们往往以ot某某长ot或ot某某总ot相称,极为文雅而卑谦;可当哥们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ot爷们、哥们、老大、老板ot便成为了他们的名字,如果还喝上几杯,那就更加热闹了,什么刺激来什么,可一出房门,道貌岸然又重新回到了每个人的脸上。

圈子里的话题极为广泛,上至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最新动态,下至昨晚那个小妞好不好玩,应有尽有但说得最多的还是权力和金钱,比如人事问题,就是圈子里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也是贪官的圈子与黑社会组织的不同之处。人们通常以为,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家企业、一个部门的领导班子成员谁上谁下谁进谁出这样严肃的问题,应该是在会议室里决定的吧其实不是这样的,往往是会前就已经在酒桌或牌桌上敲定了,会议只是个形式而已,这是稍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的一条ot潜规则ot。操作和支撑这一规则的,乃圈中人也

如此复杂的圈子靠什么来维系当然不是革命理想,也不是三个代表,而是共同的利益关系和利害关系。利益关系就是相互利用、相互勾结获得的财富和权力,将他们紧紧地捆在了一起,谁也离不开谁;利害关系就是在一起干了太多的坏事,人人兜里都有一本流水帐,谁也惹不起谁。他让你拿了钱,入了股、上了床,甚至还有那么几条命案,捅出去可不是闹着玩的,你除了乖乖地听命于他,还能有别的选择吗一些本来不是贪官的官,就是这样被他们搞定的。一首颇为流行的顺口溜讽刺道:ot官场哥们有五铁:一铁一起同过窗,二铁一起下过乡,三铁一起扛过枪,四铁一起分过赃,最铁一起嫖过娼。ot就是这种状况的生动写照

看到这里,你也许心里在嘀咕:这不整个就是个黑社会组织吗确实是这样,从本质上说,贪官的圈子与黑社会组织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不同的是,他们直接掌握着国家的权力,具有更大的危险。

凡是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分出圈子。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意思。有可能是迷恋一种生活品位,或者是一种特殊的休闲爱好,都能让人走到一起,形成圈子。圈子其实小可以是二三知己,大可以是众多的爱好者,有可能是关系密切,朝夕相处;也有可能是在网络的虚拟现实中存在。圈子的特点一是松散,不是严格管理的组织,所以没有多少限制,也没有什么严格的要求;二是基于兴趣。

这里有个悖论:我们今天已经越来越变成了“大众”,什么都能放开,沟通非常便捷,话题已经公共化,生活也越来越同化;但圈子却越来越多,划定的界限也越来越多,一方面我们几乎透明地暴露在众人面前,另一方面我们又迫切地将自己隐藏在圈子里。

世间最深的伤害,常常来自最要好的朋友,人们可以容忍敌人的拳脚,而不能容忍朋友的伤害。

朋友翻脸后更容易把对方置于死地,因为朋友才知道对方的薄弱之处,也才会为了保护自己而先发制人

人有多少关系,就有多少感情的债务。中国人把更多的时间不是放在自身的修养和深造上,而是放在了和同事、朋友、亲戚、同学及各种关系上,最典型的就是“多个朋友多条路”。实际情况是,路越多,红绿灯也越多。中国人恰恰就在凡事无章可循中,活得很累很累,在很累的同时,又浪费了许许多多的时间。

任何反目成仇的和解,都是为了某种现实的需要。世界上任何东西,一经破坏,便不会恢复如初,破镜重圆实在是一句很虚伪的话。

一个单位是个圈子,圈子里围绕着核心人物又有个小圈子,里面的几个人把各种好处都包揽了。

圈子里是要讲对等原则的。

圈子里就是这么回事:大家都练就了一身察言观色的本事。

在圈子里呆着,要训练有素,把形体语言、面部语言调整到得心应手,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在精神上的优势和劣势,并不是由这个人怎么样决定的,而是由他头上的那顶帽子决定的,你不得不把帽子看得比人格还重要。

一个人把事情看成正常现象,就没有什么苦了。说来说去还是太爱自己了,太爱自己就是不爱自己,圈子里的事情就是这样。想进入又把爱憎都写在脸上,那是不行的。圈子里的关系说到底是利益关系,爱也好恨也好,都是由这种关系决定的,谁管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因为自己重要,所以自己正确,越是大人物就认为自己越重要也越正确。一个人掌握了几顶帽子,他就可以威风了。对下面他是永远正确,永远不会有错误。除非你什么都不要,无欲则刚。但是,什么都不要也不行,最多只能做一个沉默的局外人。有些人在位置上坐久了,手下都是自己安排的人,他的想法对手下人就是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