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75(2 / 2)

至于几年之后,徐阶离任,倒也不怕了,因为这几年的时间,这些新事物必定会发展壮大,它们的发展,伴随着徐家的显赫真正变成朝中一个根深蒂固的势力,朝廷再随便派一个兵备道副使来又能如何,不满意,收拾掉就是。

邓健笑呵呵的道:“既然如此,那么我也同去,一起陪这位徐大人走一走看一看。”

徐谦白了他一眼:“人家可是翰林出身,最讨厌粗人,你去添什么乱,老老实实在这儿呆着吧,是了,让你上书造船,你的奏书可准备好了吗”

邓健苦笑:“我咬着笔杆子枯坐了一天,也没有头绪,徐兄弟,还是请你帮忙代笔吧。”

徐谦苦笑摇头:“我若是代笔,陛下就肯定晓得这是我的主意了,其实自己动笔才好,无论写的好与不好,至少是告诉陛下,你没有弄虚作假,当今皇上最是讨厌被人糊弄,你可以没文化,但是不能偷奸耍滑,懂吗”

邓健不由咋舌:“皇帝老子居然跟邓某人一个脾气,邓某人也是最恨弄虚作假之人,昨日出去闲逛,有个黑心商贾想拿一把破铜烂铁来糊弄老子,老子直接给了他十几个耳刮子”

徐谦暗暗摇头,这算不算是匪气难改

第四百三十五章:臭味相投

次日清早,车马备齐,在一行卫士的拱卫下,两个徐大人便往北塘去。

北塘确实属于不毛之地,好在靠近天津卫和塘沽都不算远,十几里路走马观花着也接近要到了。

徐阶心里却在嘀咕,这个徐谦请我去北塘有什么用意,莫非真是踏青可是现在却是冬日,踏哪门子的青。

眼看马车离了驰道,前方越来越荒凉,徐阶不由皱眉,心里思咐,莫不是我哪里得罪了他,他带我来这荒郊野岭,要做剪径主事如此一想,倒是有点担心了,徐谦这厮可是什么都做得出,看他对付那姜昕的手段,就晓得这厮什么都做得出。

这位徐探花实在有点浮想联翩,却也绝非是空穴来风,越是认识徐谦,越是觉得此人的可怕,这是一种缘于未知的可怕,因为无论是高居庙堂的大佬,还是贩夫走卒,往往做事都是有迹可循,大佬一怒,自然是无数绊子阴人,匹夫一怒,却可以提防他的菜刀。至于这位徐六首,徐探花怕是砸了自己脑袋也不晓得他心里写什么,若是得罪了他,又会采取何种方式报复。

他的担心终究是多余的,他若是晓得徐谦拿他当了香饽饽,怕就没有这么多的忐忑了。

马车停住,有人请徐阶下车,徐阶步下车,却是呆了一下。

这还是一片荒凉的北塘

出现在他眼前的,是无数的建筑,除了那远处规模庞大占地数千亩的工坊,四周也是规划整齐,竟是一栋栋的商铺和货仓,远处无数人流,一派热闹景象,这里虽无港口,却有码头,码头有一艘艘乌篷船停靠,因为这里有一条支流通往运河,所以一船船的货物在这里装卸,宽敞的河流两边,似乎也在进行修缮,似乎是有人想拓宽河道。

他乍看之下,便已了然了,当年他的恩师任华亭知县,他在华亭县求学期间,也见过这样的场景,比如某地要修缮河堤,便会有大量的船只顺水下来,给工匠们提供柴米油盐,想来这一艘艘船只,都是来提供生活必需品。

入目在徐阶眼前的人流不下数万,每个人都在忙碌,有些商铺显然已经事先开业了,而且除了那个巨大工坊,方圆十里内隐约还能看到诸多工坊正在兴建,此前他是听说过这儿会兴建一处工坊,但是绝没有想到,这所谓的工坊竟如此巨大,更没有想到,工坊周边竟衍生了如此多的东西。

“徐侍读,这便是京师里所传的工坊”

徐谦颌首点头:“不可置信”其实徐谦也是第一次来,也被这眼前的场景震撼,不过他必须装作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拉人上贼船必须得显出一点踌躇满志来。

徐阶道:“难以想象。”

二人在一队卫士的拥簇下一步步向里走,徐阶不由道:“既然只是工坊,何以为何有如此多的铺面”

徐谦笑着解释道:“你可知道这工坊有多少人手”

徐阶摇头。

徐谦道:“工匠至少在数千,学徒万人,如此多的人都常住在这里,每月有了月钱,要不要吃用,会不会有亲朋故旧来探访,要不要花销”

徐阶道:“徐侍读的意思是,需要吃用便有酒肆茶楼,也会有声色之所有人来探访就不免会有车马行和客栈”

徐谦笑笑:“不错,你再想想,既然有了这么多铺面,又要不要雇佣掌柜、帐房、伙计这些人每月也有月钱,同样也是要吃用,如此多的人,每日这么多消耗,就必定要有人去采购,采购就要下船卸货,自然就少不了要雇佣脚夫,需要管事、监工了,徐兄想想,这人口不是又增加了吗人口反复增加,又有月钱,虽然勉强糊口,可每月总有那么点儿盈余,终究还是要花销出去,如此一来,店铺岂不是又可以增加不少”

徐阶骤然明白了点什么,道:“只是我见其他处还有许多工坊,这些又是做什么的”

徐谦答道:“有了如此巨大的工坊,必定需要大量的木料、粗铁、煤炭,有商贾见有利可图,自然在旁建立类似工坊,将来好供应制造局,从中牟利。这些工坊规模虽不大,可是却胜在多,将来雇佣的人手怕也不是少数,所以制造局所需人手或许只需一万余,可是这里将来的人数怕不下十万。”

徐阶暗暗点头,走马观花的看过去,发现不但热闹,还颇为朝气蓬勃,忍不住叹道:“一个工坊竟可制造十万人的生业,只是可惜,百姓们不去务农反而做工,就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