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提出来的赏赐算是极为丰厚,甚至某种意义来说,直接改变了徐阶和邓健的命运,若换在其他时候,杨廷和怕都要反对,理由就是不合规矩,只不过现在和以往不同,杨廷和自然也不愚蠢,只是点点头:“可以。”
王鳌自然也不反对,却不由问:“陛下,海路安抚使司分管什么差事”
王鳌是个认真的性子,既然弄出了个海路安抚使司来,总要问清楚才好。
嘉靖沉吟道:“安抚各藩,巡视海路。”
这是一个很笼统的说法,越是笼统的东西权利就越大,比如说安抚各藩,这各藩怎么个安抚法,藩国们要和你交易,你交易不交易藩国们国内出了问题要平乱,你平乱不平乱藩国内部发生了争议你要不要协调所谓的安抚使和招讨使其实职能都是一样,都他娘的属于啥事都可以不管,又都可以干涉,凭的全是个人爱好。
再有这巡视海路那就更是笼统了,朝廷对所谓的海路就是睁眼瞎,海上有几个岛屿都不知道,若是遇到了海盗,你这巡视海路的安抚使司要不要管,有各国商船贸易,天朝上国又要不要管
王鳌苦笑,心里说,但愿这姓邓的不要学徐谦,若依着徐谦的性子来做这安抚使,把是这汪洋大海上都得翻个个来,只是身为内阁大臣,对于这种海事实在没多少兴致,就算是有兴致,王老先生也不懂,最后他提出来了最后一个问题:“现在若不把事情讲清楚,再有言官弹劾徐谦等人怎么办方才廷议上已经闹得不可开交,陛下既然打算遮掩此事,又拿什么说辞来应付言官”
嘉靖微微笑的看向杨廷和:“这件事,怕只有拜托杨先生了,杨先生认为该怎么办”
皇帝老子算是仁至义尽了,你总不能光遮丑不办事吧,杨廷和自然晓得这个道理,他沉吟片刻,随即斩钉截铁的道:“这个容易,无非是四个字杀鸡儆猴”
第四百三十二章:惊天捷报
崇文殿里议论纷纷,大家本来正在弹劾,天子却突然和两个阁臣消失不见,这算怎么回事
最着急的自然是张参,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做了这人生最大的投机,谁晓得砸了一块巨石落水,居然连个泡沫都没有,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人是得罪了,却没有音讯。
这可不成,张参现在最怕的就是廷议结束,因为现在大家伙儿兴致正高,也正惦记着这事儿,现在又到了岁末,各部都有自己惦记的事,若是事情就此告一段落,怕是再想闹出点动静就比较难了。
正在他七上八下的时候,外头却传出声音:“陛下驾到。”
这死太监的大喊宛如仙音,在张参耳朵里别提有多享受,他连忙振奋精神,果然过不了多久,陛下便已到了,一步步上了金殿,坐上了御椅,杨廷和和王鳌亦是一脸平静的回到班中。
嘉靖坐定,道:“方才朕有些事要和两位先生商量,是了,方才议到了哪里”
嘉靖抛砖引玉,张参是第一个坐不住的,他实在等不及了,忙道:“陛下,方才微臣弹劾徐谦等人”
话说到一截,张参正要借题发挥,谁晓得这个时候杨廷和突然站了出来,杨廷和的表情很是平静,却是很不客气的打断张参道:“陛下,微臣有事要奏。”
张参顿时无言以对,本来正要口若悬河,谁晓得这话还没说到一半,就被人打断。被别人打断倒也罢了,至少张参还可以呵斥这人无礼,偏偏打断他说话的乃是杨廷和,杨廷和是什么人,动动手指头都能掐死他,张参只能忍气吞声,先等杨廷和奏事之后再做计较。
此时听杨廷和道:“陛下,前些时日,吏部查出工部在修补西苑各殿时出现了以次充好地现象,尤其是东安殿最是耸人听闻,该殿所需木料十五,秦砖三千,可是据说所用的木料和砖石不及工部报上来的一半,这倒也罢了,所用的工匠,报至户部的纹银是一千二百四十四两,结果真正发放的,却不及半数,微臣见兹事体大,已命人核实,本想过几日再上奏本,今日陡然想起,是以给陛下先知会一声。”
嘉靖闻言大怒,道:“果有此事吗此事定要彻查不可,只是为何出了这样的事,朝中竟无人揭发非要到今日才有杨先生道出来”
按规矩,修补宫殿必须得由工部和都察院一起出面监督,而张参偏偏就是这个监督工程的御使,张参顿时脸都黄了,其实太阳底下并没有什么新鲜事,像这种工程,从中捞取好处的人可是不少,工部那边得了油水,张参这个监工的御使其实也得了好处,可问题在于,杨廷和为何此时现在跳出来追究
嘉靖继续道:“监工的御使是谁,站出来说话。”
大殿之中鸦雀无声,唯有张参瑟瑟作抖的跪在地上。
嘉靖似是怒火更胜了:“怎么,有胆子敢贪墨宫中的银子,此时连站出来的胆子都没有吗好好”
张参只得苦笑道:“陛下微臣恰好负责”
所有的人眼睛都齐刷刷的看向张参,张参此刻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嘉靖冷笑:“原来是你,朕问你,此事你知情吗”
张参犹豫了,他现在遇到了人生之中最痛苦的一个问题,因为他压根就没有答案,他若是说不知情,那么就是昏聩,是玩忽职守,将来那些工部的人拿办,也迟早会供出他来,这就是欺君大罪,死无葬身之地。可要是说知情呢监守自盗,隐瞒不报,这也绝对是死路一条。
无论是任何答案,他都死定了。
嘉靖显然对这件事很是上心,勃然大怒道:“朕在问你的话。”
张参只得战战兢兢的道:“微臣知情。”
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