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死网破,这个仇若是不报,我徐谦不做人了。你随我来。”
邓健连忙跟上,也不知徐谦要去哪里,却见徐谦脚步如风,竟是朝着提学衙门去,邓健心里惊愕,忍不住想,去提学衙门做什么莫非提刑不敢管的事,提学能管不成
他心里狐疑,等到了衙门外头,徐谦让门子通报一声,随即便进入衙门,直接回到明伦堂。
明伦堂里只有赵提学在,赵提学听这徐谦又找上门,一时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便见徐谦进来之后给他行礼,直截了当地道:“不知王先生在不在”
赵提学好奇地看他:“你寻王先生做什么”
徐谦道:“自然是有事寻他,还请大人帮忙,请王先生出来相见。”
赵提学沉吟了一下,虽然这徐谦有些无礼,可是见他一副心急火燎和阴沉的样子,便知道他一定发生了什么事,于是朝一旁的差役努努嘴,这差役会意,立即去请王艮了。
赵提学趁着这个空档道:“出了什么事,为何如此心急火燎”
徐谦闭着嘴不吭声,一言不发。
赵提学新官上任,在徐谦的跟前却是一点提学的威严都没有,恨不得捶胸跌足,可是偏偏拿这家伙一点办法都没有,他心里不由暗恨,到哪里提学,都比在浙江要好得多,这种名士名门满地走的地方,提学实在是造孽。
好不容易顺了气,那王艮换了一件圆领儒衫,笑吟吟地来了。见了徐谦,王艮并没有露出意外,微微一笑道:“徐小友怎么来了”
徐谦朝他躬身行礼,道:“学生见过王先生。”
王艮含笑道:“不必多礼,不必多礼,来,坐下说话罢。”
徐谦摇头道:“情况紧急,坐是不坐了,学生来这里,只是想问问王先生,王先生的门生遍布天下,在这杭州的军户所里可有门生么”
王艮的脸色凝重起来,上下打量徐谦,道:“你这是何意”
徐谦诚恳地道:“只是想请先生帮一个忙,讨个公道而已。”
王艮的脸色变得冷漠起来:“你可知道军户是不能轻易调动的”
徐谦道:“如果学生有理由呢”
王艮道:“那也绝不可能有人陪你去冒这个险。”
徐谦满是失望,心里叹了口气,道:“如此,那么我只能另想办法了。”说罢转身要走。
王艮却突然叫住他,道:“你到底有什么事官兵自然谁也不敢冒险调动,可是在浙江锦衣卫千户所,老夫却是认得几个朋友,你若是当真有急用,或许可以帮你这个忙。”
锦衣卫
徐谦眼前一亮。
事实上他确实想冒险,可是如果王先生有锦衣卫的关系,事情就不一样了,锦衣卫出动,不算调兵。虽然徐谦在来之前已经有了理由和准备,可是调兵毕竟是要命的事,而动用锦衣卫就完全不同了。
徐谦连忙道:“先生若是肯帮学生这个忙,明报的事也好商量。”
王艮却是微微一笑,好整以暇道:“帮忙可以,只是也绝不会跟着你去胡闹,你做什么事和老夫没有干系,可是老夫只能保证这些人会跟着你为你涨涨声势,你想要调动他们,却是难了。”
能帮的,怕也只有这么多。
而徐谦觉得这已经足够,连忙点头道:“那么多谢先生。”
倒是一旁的赵提学不满地道:“先生,为何不问明白到底是什么事这小子一向”
王艮压压手,道:“无妨,有些东西不必多问,这位徐小友的事,我听过,他做事有分寸。”随即对赵提学道:“我现在修书一封,你立即送给张韬,等张千户带人过来。”
第一百三十一章:就是来闹事的
锦衣卫,乃是大明朝赫赫有名的特务机构,权势极大。按理,整个锦衣卫只下设十四千户所,也即是说,锦衣卫的千户只有十四人。
可是到了英宗时期,锦衣卫开始急剧扩张起来,使得锦衣卫不再只是原来驻京的十四千户所,英宗重新夺回权利之后,为了确保皇权稳固,锦衣卫在袁彬的治理下开始向各地伸出触手,各地的卫所也悄然建立。
说来却是可笑,表面上,锦衣卫的官方编制为千户所十四,可是随着各地卫所的建立,这千户的人数却已超过了四十余人。只是为了遵循祖制,却又掩耳盗铃,只设十四千户所,至于其他各省的所谓千户就成了东厂的档头一样,成了编外人员。
比如这浙江千户所的千户张韬,他的真实官职是锦衣卫外东城千户所百户,不过他还有个身份,即兼浙江事。
因此正式的编制上,他只是个百户,而实际上却统管一省侦缉,暗中监督整个浙江的一举一动。所以说,锦衣卫之中不只是要看实职,还得看兼职。虽然在官面上这位张韬是正儿八经的百户,可是无论是锦衣卫内部还是外部,都认可他千户的身份。
很快,这位千户大人便已经带着人手到了,张韬是个不苟言笑的人,倒是没有进去见王艮,只是领着人在外头等,等徐谦出来之后,上下打量徐谦一眼,张韬朝徐谦抿嘴笑了笑,随即道:“走罢。”
这一个笑容实在有点勉强,可见这位千户大人只是受人之托,并不想和徐谦有什么交情。
张韬带来了二十余人,人数不多,不过执法能力却是非同凡响,因此徐谦也甚感满意,领着这位浙江的特务头子直奔商家别院。
商家别院。
这里并不是商家人的主宅,一般情况,也就是一些子弟在杭州落脚的地方。
现在这个宅子里住着的是商家二爷商正,商正近几日心情很不好,他派到这里并不是享清福的,而是维持好商家在杭州的种种关系。
只是明报的出现,打了商家措手不及。
本来这些年来顺风顺水,商家暗中确实经营了许多生意,毕竟商家是大族,族中子弟多,单靠田亩上的盈余,只怕早已饿死了。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这些生意如今已成了商家的根本。
只是明报出来,大肆宣扬倭寇危害,商家其实并不蠢,和倭寇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干系,可是这并不代表他们能容忍明报的造势,问题就在于,一旦朝廷开始关注倭寇,那么接下来的海禁将会更加严厉,一旦如此,商家上上下下这么多人,难道去吃西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