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聪明的年氏并不会向康熙提出来,在康熙的面前她是个柔弱如兔丝花的女人,只能依附着康熙生存的。
康熙后宫虽然是一个皇后,一个皇贵妃,贵妃可以有两个,正妃四个,侧妃四个。年氏盯着便是贵妃之位,只是她的身份不可能和佟贵妃比肩,虽然她很想,但也知道康熙不会同意。
所以年氏想着支持佟贵妃坐上皇贵妃的位置,到时候贵妃位置空出来了,她便有机会了。佟贵妃自然也是心动的,虽然和佟皇后是姐妹,可佟贵妃一点也不想活在佟皇后的阴影下,只是这一生她注定都摆脱不了。自姐姐佟皇后去世之后,佟贵妃当了这么多年的贵妃之位,自然希望有生之年,自己的位份能再有所提升的。
于是,又到了后宫新的一轮升位份,后宫里又是一片明争暗斗,大家都盼望着自己的位份提升,或者从下面提着对自己有利的嫔妾那些上来作为自己的助力。
只可惜,康熙根本就没打算再调整着后宫的妃子的身份,让后宫的女人们期望落空,有的认命了,有的只能拼儿子了。
十二月,胤祯统帅西征之师起程时,康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出征之王、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齐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征之王、贝勒、贝子、公并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齐集午门外。
康熙还特地降旨青海蒙古王公,说:“大将军王是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尔等惟应和睦,身心如一,奋勉力行。”
可见康熙如今把十四抬的很高,好像是在告诉朝臣,十四就是下一任的太子。康熙这般做,朝臣们没有不知道的,如果没有意外,十四定是下一任的储君。不过谁都有支持者,其它皇子党自然是不甘心的,而十四党的人则是喜悦的,其余一部分摇摆不定的人则在估量着,见到康熙对十四的频频荣宠后,心也慢慢的偏向十四去。
德妃对于十四在朝中现今的地位是很满意的,他们很快就可以成功了,报着很大期望的德妃在后宫里更为的小心谨慎,让对她嫉妒的人也无法抓到德妃的辫子。
受封大将军的胤祯意气风发,跪受敕印,谢恩行礼毕,随敕印出午门,乘骑出,由德胜门前往。诸、贝勒、贝子、公等并二品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处。大将军胤祯望阕叩首行礼,肃队而行。
“八哥,你看他那样,还真当自己就是太子了。”老九看不惯十四那表面谦虚却目中一切的样子,而且十四的荣宠也让老九心里犯酸着。
“九弟禁言”老八看了周围一眼,轻声喝道,提醒着老九这是公众场合。
老九不甘地闭了嘴,也知道自己在公众场合上失态了,好在没被人听了去,不然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灾难。
不过他们的话小声,近来五感灵敏的胤还是听到了,胤看着十四远去的队伍,久久沉默,太子握紧手中的拳,他不甘心。
十四离开后,康熙又下旨命老七胤、老十胤俄、十二胤分理正黄、正白、正蓝满蒙汉三旗事务。朝臣和皇子们都看不透康熙到底要如何,不过还是相安无事着,在这个时候大家也都警惕着。
朝中如今最热议的话题不是西藏之事,而是立储之事,在康熙这一次病后,立储之事在每个早朝都有人提出来。康熙还是守口如瓶,并没有选定他的继承人,十四党提出十四,康熙也并未答应。八爷党提出胤,康熙皱着眉着,还是不答应。老三,胤这些皇子也都被提了出来,可康熙始终都不松口,皇子们,朝臣们皆无奈,但却并不死
胤大这之后,做起事来更加的卖力了,几乎是废寝忘食的。耿精灵知道胤心底不甘心,他这是要证明给康熙看,表现他政治上的能力。不止胤积极的表现,皇子们哪个不表现的,就是得不到储君之位,升爵也是个不错的。
胤的表现得到了康熙几次赞赏,对这个儿子在政事上的能力,康熙是很肯定的。只是胤不知节制的工作,一点都不顾自己的身体,康熙对于胤这样要工作不要命的工作狂样子,并不赞成,几次把胤叫去,都是谈着胤的不当工作之事。
和康熙谈过之事,胤稍微收敛了一些,可工作还是非常的卖力,几个方面都有着明显的绩效,让老三胤祉、胤那边很是有压力。
老三胤祉那是憋气的很,按理来说,老大和太子倒了,他为长,是最占优势的。可是现在这些弟弟们个个都冲到了他的前面,他怎么能开心起来呢,心里自然是无限的压力。
胤从来不小看胤,虽然自己是从现代来的,本身就带着优越感,可是面对胤的时候,胤有时候还是自叹不如的。
先不说胤的忍耐还有计谋,就是卖命工作的这一点,他自认为是做不到的,他没法像胤那样没日没夜地工作。
胤这样子,后院女人们虽然担心着他的身子,可是也劝不住。这一次就是耿精灵出马,胤也并没有收敛,干脆就直接把户部当成了他的家,而王府成了客栈了。
好在有着高吴庸的提醒,胤也不会不顾及身体,康熙看到了胤对工作的认真和努力,也是很高兴的,慢慢的也把一些事情放心地交给胤处理
第四百九十六章 母女谈话
皇太后葬入东孝陵,谥号为孝惠仁宪端脀纯德顺天翊圣章皇后。十二月,孝惠章皇后升太庙,位于孝康章皇后之左,颁诏天下。
众人大赞康熙的孝心,可是在耿精灵看来,康熙固然也是对皇太后有孝心,但也不是没有目的。皇太后是蒙古科尔沁博尔吉吉特氏,康熙这么做也是为了给蒙古人看,大清还是看重蒙古的。
顺治在位的时候,有孝庄在,所以后宫蒙妃占多数。而到了康熙这里,都是满妃和汉妃居然,蒙八旗贵女都被康熙赐给了宗世居多。后宫里的蒙妃也就一两个,皇太后并不会像孝庄那样管这么多,所以康熙的后宫里几乎见不到蒙妃。
虽然康熙经常对蒙古诸王大肆封赏,可心里是很防着蒙古的,皇子里面也只有老十聚了蒙古贵女为福晋,其它的都是满八旗贵女。而康熙把十福晋赐婚给老十的时候,也绝了老十的皇位希望,大清不可能再出一个蒙古皇后的。
蒙古有着黄金血脉,不会甘心地向满人称臣的,康熙也一直都知道,所以并不放心蒙古,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大清的公主几乎都是了蒙古准备的。
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大清就是收了蒙古贵女,却都不会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而大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