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晚了,耿精卫该回屋去了,他有些恋恋不舍的不想走。他很想和妹妹一起睡,可是他现在长大了,是男子汉了,所以要自己睡。
“妹妹,你早些睡吧,我要回去了,我明天再来看你,”他其实想说,妹妹我在这里睡吧,不过话到嘴边又吞回去了。走出门后,耿精卫第一次觉得长大也不是那么好。
耿精灵送走了耿精卫后,就不进灵心境了,她坐在床上闭眼养神着。
那拉氏两年前已经和胤禛大婚了,虽然她没去看,却也听说了场面还是很大的。前年李氏也入了雍王府做了格格,一切还是照着历史前进,一点都没变。
钮钴録氏如今也已经三岁了,慧知说钮钴録氏还是历史上的本人,不过出生的时候有个道长说她具有福禄寿,赐了她一串石珠作护身福带。
那串石珠肯定不平常,不过慧知和耿精灵都没什么动作,而钮钴録氏如今也还小,再看看吧。
如果按照历史来讲,这个钮钴録氏绝对不好惹,而且也是个很强的对手。不过她自己也在进步,又有异能和灵心境,所以耿精灵倒也不怕。
耿家虽然是满洲镶黄旗,可是祖上却是汉人包衣,因着顺治帝在位时,太祖立了功所以得了圣上眷除了包衣奴籍。如今耿氏虽然是满洲镶黄旗,可却没什么根基,而族人也没什么出头的人。
不过耿德金如今对他的儿子们可是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自己能力不显,要往上升很难,所以如今只求稳。而嫡长子耿精荣今天准备科举了,以儿子的优秀,考上进士不难。
如今嫡次子耿精卫天生神力,武学优秀,他怎么能不喜呢。这文有大儿子,武有小儿子,其他的两个儿子也是一文一武的,只是没有嫡子优秀。
耿德金觉得他这辈子做的最对的一件事就是求了佟氏为正妻,佟氏给他生的孩子都很优秀,耿府未来不凡啊,看来还是祖上积德了。
今年大哥和大姐夫都要科举了,大姐前两年选秀落选,被阿玛安排嫁给了同僚的远房侄子张桂做正妻。张桂如今25岁,是个举人的身份,因父母双亡,自己又是孤身一人。耿精燕虽然是个庶女,可是却是满洲镶黄旗五品官员的庶女,所以这门亲事张桂算是高攀了。
而大姐的肚子也争气,嫁过去一年就给张桂生了个大胖的小子,让张桂喜的跟什么似的,完全一付妻子说什么就什么的样子。
四姨娘黄氏见了女儿过的幸福,心里也很是高兴。这五年来,耿德金没再给府里添新人,妻妾五个倒也相安无事。
耿精荣也十八岁了,两年前舅舅佟怀礼的女儿佟淑宜选秀落选了,得了老夫人和耿德金同意,佟氏就和舒録氏给耿精荣和佟淑宜订了亲。
而耿精荣说要等他今年科举过后才成亲,而佟淑宜也愿等他,所以今年科举一过,耿精荣就大婚了。
而耿精义忙着学业,为以后的乡试会试作准备。耿精扬同耿精卫一起学武。
第十六章 探花郎
第十六章 探花郎
喜欢此书的亲们,请收藏、推荐,多多支持一下轻轻。谢谢你们
“格格,大喜啦。”丫环花田从外面一路跑回来给花精灵报信。
“哦,有什么喜事”耿精灵慢悠悠从写字台上抬起头来问道。她如今开始练字了,这毛笔字一点都不好写,字也不好练,她练一会就觉得手酸了。看看自己练了一个上午还是歪歪扭扭的字,像虫似的真难看,就是不爱学习的耿精卫毛笔字都写的比她好,也许人家是天生拿毛笔的吧。
“大少爷中了探花郎,大姑爷中了同进士。”花田一脸的兴奋,脸色因跑急了,红通通的。
耿精灵听了手顿了一下,脸上露出了笑容,她对大哥水平很有信心。虽然知道大哥不出意外肯定会中榜,可没想到是第三名探花郎,真厉害。而张桂能中同进士也算不错,看来黄姨娘和耿精燕又得意了,不过再怎么得意也越不过正房这边。
花田一见耿精灵笑了,心里也高兴,她就知道这个消息格格听了会很高兴的。他们耿府的大少爷真厉害,花田一脸的崇拜。
“大哥人呢”这可是耿府的一件大喜事呢。
“大少爷去面圣了。格格,听说大少爷等会是骑着大马回来的,我们要不要出去看看。”花田一脸的向往。
“出去怕不容易吧,我待会看看。”虽然满洲的女儿没有汉家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可要出去也不容易。来了五年了,她对外面是很向往的,只是她现在还小,丫环奶娘不离的,要离开一会不容易,就是进了灵心境了也很快出来了。
“对了,阿玛回来没,额娘在做什么呢”不知道这会佟氏在做什么。
“外面来了好些来相贺的,老夫人老爷还有夫人这会在正堂呢,其它院的也过去了,听说舅老爷和舅夫人还有表小姐也到了。”花田细细地回报着。
“哦,那我们也过去吧。”花精灵放下笔,起身准备换身衣服就过去。这边花莲进了卧室带了话:“格格,夫人差了紫竹来让格格到正厅去。”
“嗯,你去回了紫竹说我知道了,这会就出门了。”
花精灵在花莲和花田的服装下穿衣,梳头,不过再怎么打扮也是一个可爱的萝莉一枚。花精灵一脸嫌弃地看着镜子里的娃娃脸,转头整理好着装就领着花田和花莲往正堂去。
到了正堂,果然很热闹。耿府的嫡长孙中了探花郎,孙女婿中了同进士,算是双喜临门了。
耿精灵和长辈见了礼就被安排和女孩们在一起,同时也见到了未来的大嫂佟淑宜。果然是佟家出品的,和得有些像佟氏,和大哥也有些相似,这就是人家说的夫妻脸吧。
可是耿精灵怎么都觉的别扭呢,这长像有些相似的夫妻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吗,不过大哥不介意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