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84(2 / 2)

此时竹排已至岛屿沙滩边,两人从竹排上下来,手牵着手,在沙滩上、在月色下,诉说着绵绵情话。悠闲地漫步着天地之间,呈现着的是一副美得令人窒息的夜的画卷浪漫的画卷

“”

时间就像太阳光下的水坑,总在不知不觉中蒸发、流逝。

一晃又过去了十来天的时间,村庄内外。冬天留下的萧索不复存在,枯黄被完全取代,绿意几乎覆盖住了整个村庄。各种各样的花儿,开得漫山遍野,红的、蓝的、黄的、紫的、白的,各色各样。引得蝶飞蜂绕。

山头上,虽然它们去年方栽下,亦是有不少的果树开出了朵朵漂亮的花儿,这让整个山头弥漫在一片花香之中。尤其是有几株桃树。满满的一树粉红色的花瓣,一阵轻风拂来,粉色的花瓣随风飘落,说不出的诗情画意。

竹林里,一根根的竹笋破土而出,有的已经长到一丈甚至两三丈来长,有的才探出笋尖儿。

因为气温及雨水充足的原因,春笋远比冬笋要长得粗壮。

冬笋的笋壳色泽大体是黄色。而春笋为灰色或黑色;冬笋笋壳光光的。没什么绒毛,像个粉嫩的妹纸,而春笋则是长满了黑色灰色的绒毛。像个粗糙的大汉;冬笋的笋尖为鸭黄色,尖而细,而春笋的笋尖则为青色,散而粗

这,便是冬笋与春笋的区别。

如果懂得这些区别,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里,你依然能吃到新鲜出土的冬笋。

冬笋是永远长不出竹子来的,即使它熬过了寒冬腊月、扛过了冰天雪地,来到了充满着生机与希望的春天,混进春笋的队伍里,它依然长不出竹子来因为它的本质,始终是一根冬笋。

为什么很多春笋,长不大长不长,长出来没多久就死掉了

因为这些死掉的笋,小部份是被虫给蛀了,剩下的,则是冬笋。

笋死掉了,等于是白白里浪费了,所以懂得区分春笋与冬笋,很有必要。

洛辉在网上有专门了解过资料,他就懂得如何去区分两者。这不,他时不时地扛着锄头到老屋子后的竹林里,挖着笋。

挖笋挖上瘾的洛老许老也在挖,他们有听洛辉讲解过春冬笋的区别,不过拿捏得并不准,经常性地把春笋给当冬笋挖了挖出来之后,二老还不无得意地向洛辉炫耀,“小辉,看爷爷许爷爷挖的这根冬笋,比你去年挖的最大的那根,得大得多吧”

这让洛辉哭笑不得,但也不会说什么。

而二老傲然地把这根最大的冬笋回去,会首选它下锅,煮好后,他们一尝,立马便会舌头一哆嗦,立马明白,原来这根本不是什么冬笋,而是根如假包换的春笋

不知究竟是为何,总之同样从竹鞭上长出来的冬笋与春笋,两者的味道区别极大,冬笋堪称拌菜上品,冬笋炒牛肉更是一道经典的菜肴。而春笋,在村里人的眼里,如果用来作菜,那就是废品。

像高家村,除了谁谁谁心血来潮外,很少有人去挖春笋吃,这玩意儿味道不咋嘀也就罢了,还有一点特性麻那麻与花椒有得一拼

是以,煮春笋要先好好地用开水淖一下,这样才能再煮着吃,但怎么弄,都煮不出个什么味儿来这正是村里人将它当废品的原因所在。

“”

随着春意越来越浓,村里的田垄忙碌起来了。

要是放在寻常年份,这个时候田垄里早就忙得热火朝天了,哪里还要等到现在啊,现在黄花菜都凉了。

往年高家村的水田,都是种两季稻谷,所以早早就忙开了。但是,今年所有人都只种一季了,自然忙碌的时间就要往后推上不少。

为什么从种两季稻谷,突然全村人都要改为种一季呢

原因其实非常简单,种田是所有农活里面,最为繁重折腾人的活儿。

犁田,播种,插秧,施肥,反复的治虫,数天一次的浇灌,收割,收割完了之后,还有一大堆的琐碎事情说起来感觉好像没怎么嘀,其实这每一个步骤,都是要花费不小的时间心思,甚至金钱的

尤其收早稻与插晚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收完即插,在乡村里此被称之为双抢

双抢是在炎炎酷暑中进行,最最最最是折磨人

如果种田要是能有点什么经济效益,倒也就罢了,关键是种田无法给村民们带来多少经济收入。

别看新闻上老是说,今年水稻突破亩产多少多少斤,试点田更是如何如何。其实这些数字水得不行,跟农民叔叔们几乎半毛钱的关系都木有

农民叔叔种田,是一种几十年来的习惯,更是一种勤劳本质的体现,即使知道种田没钱景,即使知道种田累得死人,他们也不愿意让田荒芜着。

往年水稻种两季,是想通过多流些汗水,拼一拼,好歹也还能挣几个钱今年,呵哈,谁家没个人在洛辉那里挣那八千块一个月啊,种田别说种两季,就算是种十季,一亩田一年下来,也挣不到八千块啊还是偷点懒吧。

、第三百四十四章 郁闷的洛敏1

村里的青壮清一色的都在帮洛辉做事情,种田自然就是那些老头老太太在忙活了。

事实上,几乎自改革开放、祖国的经济腾飞以来,高家村田地里的事情,就是老头老太太们的事情,青壮们都出去打工了不是,想做也是有心无力啊而且,就算青壮们有时间、有心做农活,也只能帮着老一辈们打打下手、当个帮手,因为他们皆只是知道跟着做,却不懂其中的一些门道。

其实,像现在包括高家村在内的很多偏僻山村,所谓的农2代们,都是如此,毕竟他们也就小的时候和青年的时候,跟着大人们做过农活而已,最关键的是,那个时候他们就是打打酱油,根本就没有人去用心学,去了解。

不得不说,现在的农2代们,是很悲催的,在大城市里,在离谱的高房价、高物价等等的高压之下,在冷漠无情的户籍制度之下,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而如果回到乡村里,他们更是可能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因为他们对本最应该摸懂学会的事情,却是懵懵懂懂,有的人甚至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好在高家村有个洛辉,是他给高家村的青壮们提供了非常不错的平台与机会,所以说起来,高家村的村民的的确确应该好好地感谢他,甚至深深地感恩于他,

“”

猪粑戒的大火特火,每日里银子的进帐,如滚滚的水流一般,让全国乃至全世界饮食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其身上。一度,国内许许多多的同行与私人。纷纷打起了它的主意,并付诸了不少的行动。

只是洛辉的低调与决心,让那些人一而再的碰壁。

实力不足的企业或人个,知难而退。而大鄂巨头们,却迎难而上。不过,在省委萧远峰与省长凌志文来猪粑戒视察后。那些手眼通天的饮食界巨头们,在通过一些别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