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6(2 / 2)

王家老管家李忠,早已迎上前,看着道痴,眼中亦带了几分惊诧。

至从自己老爷回乡次日,打发人去接四少爷时,才发现自家四少爷不仅不在庄子上,连当时身边侍候的乳母一家都不见了。

开始还以为四少爷有什么不好,乳母怕主家怪罪才跑了;待问过庄上其他人才晓得,四少爷是被老族长带走了,乳母没两日也走了,说是跟着去侍候四少爷。

待到去了族长家,哪里还有不清楚的主家不在,一个傻少爷,自然能怠慢就怠慢。至于乳母跟过去侍候,显然是扯谎。不过是怠慢小主子的事情败落,怕受责罚,偷跑掉了。

族长只说将孩子寄养在别处,让自己老爷稍安勿躁,过几日便能父子相见。

旁人或许对四少爷没甚印象,李忠却是见过的。

三个月不会抬头、半年不会翻身,将一岁,对于声响招呼还是没反应。大夫、道士、和尚都悄悄请来看过,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魂魄不全,天生痴傻。

李忠当时还以为,自己老太太会下个决断,让四少爷“病故”。即便是亲侄女生的亲孙子,可一个傻儿子,对老爷的名声也不好听。

没想到老太太到底心软,只是决定不带四少爷走,命人将乳母与四少爷送到庄子里。

眼前这个眉清目秀的小和尚,就是当年那个将一岁也只能躺着的痴傻四少爷瞧着这眉眼之间的模样,确实有三分老爷少年时的影子。

这时,就听王青洪吩咐道:“去三郎那里寻两身衣服,先给四郎换上,我稍后再带四郎去见老太太。”

李忠闻言,犹豫道:“老爷,四少爷同三少爷身量不同,怕是衣服不合身”

王青洪看了道痴两眼,不仅个子比三郎高多少,身上明显结实许多。他想了想,道:“去仓库里,寻一套我的旧衣服先给四郎换上。”

安排完这个,他又嘱咐道痴一句:“四郎先随管家去更衣,一会再随我去给老太太请安。”

道痴老实应了,王青洪转身进了内院。

李忠迟疑了一下,将道痴先引到偏厅坐了,最后去吩咐人开库房寻衣服不迟。

十二房子嗣不繁,当年太老太爷年轻病故,只留下老太爷一子;老太爷又只有老爷这一根独苗。

老太太自然疼的跟眼珠子似的,偏生老爷年少离乡,常年不在老太太跟前。老太太将儿子旧物都精心保存下来,也有睹物思人之意。

所以,库房里还有王青洪多年前的旧衣

内院正房,王杨氏噙着泪,望着丈夫,满脸的不可置信:“老爷此话是何意难道我还扯谎不成”

王青洪冷哼道:“我倒是不晓得,未满周岁的婴孩,如何能看出聪明愚钝天生痴傻我王青洪自问上对得起君王父母,下对得起百姓儿女,并未有欺心失德之处,哪里就报应到儿女头上还是你觉得,当年守孝期满我应了老太太恳求,为子嗣故纳了桂芳表妹,对不起你这个嫡妻元配,就应当遭报应”

这一番话说的半点情面都不留,其中怨气,想来是日积月累。

王杨氏觉得身心俱疲,都辩白都懒得辩白,忍着怒气道:“就算老爷想要将罪名加到我身上,也想想大姐儿与三郎、五郎。难道非要坐实了我黑心肝,坏了我的名声,老爷才满意”

王青洪被堵得说不出话,可心里也晓得,妻子说的没错。

即便当年事情,是王杨氏的不是,为了几个嫡子嫡女,他不仅不能揭破此事,还要想法将此事圆过去才行。

王青洪心中越发憋闷,望向妻子的脸色就越发不善。族长虽没有说什么,可神色之间分明是怪他受制与妇人。就是西山寺里那位老和尚,连正眼都不瞧他,其中的蔑视,当也为了这个缘故。

妻子不仅没有半点羞愧,反而露出“你奈我何”的泼妇嘴脸,使得他非常恼怒失望。

他站起身来,冷声道:“既爱惜名声,你就知分寸些。若是再容不下人,我王家又不是没有出妇”说罢,甩袖而去。

王杨氏气得摊在椅子里,只觉得眼前一阵阵发黑。

不管当年寻医问药,还是最后做主将四郎送到庄子上,都是婆婆做的主,干她什么事

婆婆当年可是护那孩子护的紧,不仅落地就使人抱到自己屋里,而且对她这个嫡母也千防万防。

她见过两次,每次都是捂得严严实实,随即就使人抱下去,生怕她这个嫡母多看两眼便要害人似的。她当时气得要死,偏生丈夫在任上,连个述委屈的人都没有。

而后,等传出四郎“天生痴傻”的时候,她心里固然有幸灾乐祸,可不无心虚。

即便她什么也没有做,可也怕旁人疑到她身上。因此,关于同四郎相关之事,她越发避嫌,任由婆婆做主,生怕牵扯到自己头上。

没想到十年过去,这盆污水不仅没有逃过去,还是有丈夫亲自来给她“定罪”。

她刚才伤心悲愤之下不愿辩白,等丈夫走后,却是觉得不对劲。这个罪名,不是赌气认下就能认下的。她既不是黑心肝,为何要给自己揽了顶“毒妇”的帽子

自己这个年纪,可以不再指望丈夫宠爱,可儿女何其无辜若是真引得丈夫厌弃,连累到孩子身上,那她可真是没地方哭去。

毕竟丈夫的子嗣,如今不只是三郎、五郎,还有刚归家的四郎。

都是这个四郎,扰得家宅不宁。她倒是要看看,到底是什么三头六臂的人物。

王杨氏心中恨恨,扬声唤丫鬟端水进来,整了整妆,扶着丫鬟的手去后院去了

新书冲榜,急求推荐票急求收藏

第九章 小僧今日会亲行三

道痴坐在偏厅,吃了两盏茶。

尽管今日才知晓王青洪是这身体本主的生身之父,可在王家窑诵经这十来天,对于王氏宗族十二房,道痴也听了个七七八八。

毕竟十二房的状元老爷在王老爹灵前执了大礼,引得四下里议论纷纷,嘴里都是这位状元老爷。

同王家其他房头子孙繁茂相比,十二房人丁堪称单薄。只有道痴这一代,有兄弟三人,父祖都是独生子。

之所以能成为宗族中仅次于宗房的一支,是因十二房人丁单薄虽单薄,可从十二房分房那位太老太爷,也就是道痴的曾祖父到王青洪,祖孙三代都是进士。

不过除了在仕途上出色外,也因十二房当年太老太爷是上一代族长的胞弟。因这个缘故,即便太老太爷年轻病故十二房只剩下孤儿寡母,也没有被人欺负了去。

十二房现下最高的长辈,是王青洪之母王崔氏。娘家也曾是安陆州大户,只是后来败落,现下只能算是中上富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