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1 / 2)

的一官半职。想靠自己的能力谋得官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曹操有这种想法已属难能可贵了。

曹操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已多次去拜访许劭,但都被拒之门外。

许劭是谁呢平舆人,这位先生满腹学问,不肯做官。说来也奇怪:他越是清高,越是引起人们敬重,而将其抬举为“清议界”代表人物。谁能得到他的赞誉,谁就立时变会身价倍增,名气上升。许劭常在每月的初一,在乡人面前挨着个儿地将本地的名人品论一遍这叫“月旦评”对名人的威信影响很大,跟现在的金曲榜什么的差不多。

为什么上“月旦评”呢。因为当时的官吏选拔有两种途径:一是由朝中官吏举荐,二是由郡或国推举人才入朝为官名为孝廉。曹操不想靠家庭背景,要想做官就必须上“月旦评”,只有上了ot月旦评ot才可能被郡县推举为孝廉。

曹操对许劭心仪已久,多次去拜访许劭,但都被拒之门外,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是宦官之后,人家根本看不起他。

曹操每每对曹智说起此事时,都恨得咬牙切齿。

曹智听后,眼睛溜溜一转,对曹操说:“大哥,何必为此事烦脑,他不就一假清高吗恶人自有恶人磨,我们不如这般,这般”

这一日,许劭坐着马车离开平舆城,前去汝南参加一伙文人的雅会。马车在路上ot得得ot的跑着,经过一道溪流时,突然从草莽中跳出十来个蒙面强盗,挥舞着大刀木棒,呐喊着“抢劫脱衣服”将马车包围起来。车夫刚想抽刀抵抗,便被为首的强盗一棒砸昏。许劭是秀才遇上匪,哪还有理说得清,被强盗们从车厢里拖出,拉到一架水车旁,刀架在脖子上就要脱衣服。许劭死死地拉着衣服,努力喊道:

“不。。。不是抢劫吗怎么。。。要脱衣服啊我乃”话还没说完肋间已挨了一拳。

“咳咳”还没等缓上这口气,已经麻利的解衣扣了。赤身体的许劭,至此已是斯文扫地,只有嘶嘶气喘的份了。

恰在此时,听得附近雷鸣般的吼声:“大胆贼人,休得无理”只见溪边山坡上出现一骑,骑士是一位二十岁上下的男子,戴“樊哙kuai冠”,身着褚色袍,手持利剑。喊罢,纵马跃下山坡,便于蒙面强盗们展开了厮杀。

许劭缩着脖子躲在水车下,吓得连头也不敢抬,只听呐喊声和刀剑碰击声掺杂着受伤后的惨叫声。许劭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双手抱着头。等声音平静下来,他才大着胆子定眼一看,只见强盗们横七竖八到了一地,而那位年轻的英雄正微微喘着气,将剑放回鞘里。

许劭忙揖谢道:“多谢壮士救命之恩敢问尊姓大名”

那人说:“在下曹操,字孟德,谯人。ot

许劭惊讶的张大了嘴:“哦”。

这日傍晚,谯县曹府谯望楼里一派欢声笑语,就听袁绍大嚷着,道:“智弟啊,亏你想得出来,抢劫,脱衣服,哈哈”

其实曹智也就出了个点子,没想到袁绍这帮人半点就通,演的是活灵活现,打车夫和许劭时真刀真枪,也不心慈手软。曹智毕竟还没摆脱现代人遵纪守法的观念,真担心他们下手太重闹出人命。袁绍等听罢,嗤笑一声,不削之极。照他们的意思,打死了又能怎样,不就一许劭吗。

袁绍等这种麻木想法,使曹智明白这是古代,是即将的三国时代,是一段人命薄如纸的时代。

曹操如愿以偿上了“月旦评”的评论,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曹操看过后大悦。

曹智心想:许劭这个假清高不知拿这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骗了多少人,反正只要让你做上官,怎么看这句话都是对的。

曹操在这一年被推举为孝廉,而后又被朝廷任命为郎,可入京为官了。好友宾客来恭贺络绎不绝。

第四章 准备

曹操打点行囊入京为官,这一去没多久就回来了,原因是曹操老捅娄子。他先是当上了洛阳北部尉副县级的公安局长,年轻人总想干出点成绩,,他一上任,就叫工匠做了二十多根五色大棒,悬挂在衙门左右。他立下禁令,谁要是犯了禁,不管他是豪门大族,都用大棒责打。

那时候,蹇硕当时皇上跟前的大宦官有个叔父,是个出名的恶霸,依仗蹇硕的权势在洛阳横行不法,谁也不敢惹他。有一次,他在夜里带刀乱闹,触犯了曹操的禁令。曹操不管他来头多大,把他抓起来,用五色棒一阵痛打。那个恶霸经受不起,当场就死了。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洛阳。

这下曹操名气是有了,但得罪了权贵,没法呆了。由他老爹曹嵩给他暗中疏通,被调到了顿丘为“令”相当于县长,接着又当过“议郎、济南相”等职,都不是因为得罪权贵就是不满朝廷,于是,他就辞职回家了。

这天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是个令人舒畅的日子。曹操带着曹智正在离家不远的山上登高远眺,曹操认为这样可以培养一个人霸气。曹智看着远处倒是没这种感觉,但能摆脱小翠这个小骚货的纠缠,出来走走,看看青山绿水,他倒是很乐意。突然,有人从山下跌跌撞撞的冲上来,朝着他俩大喊:“大公子,二公子黄巾贼造反了。”冲上山来大喊的是曹操的跟班大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