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瑀是何等人物,今日来此摆明了是投桃报李。以自己在唐王朝的地位声望,帮助罗士信这个政治场上的菜鸟巩固在刑部的地位。
有今日这么一出,整个刑部谁不知道新任的刑部尚书罗士信与六部长官尚书右仆射当朝宰相萧瑀关系密切。谁敢轻视他这个从军职转来的刑部之首
萧瑀若有所思的看了罗士信一眼道:“罗尚书这是打算在刑部干一番成绩”
罗士信毫不犹豫的道:“那是自然,这不是有古话说嘛,食君俸禄,替君分忧。既然当了这个刑部尚书,那就要干下去。虽然我现在什么也不懂,但是可以学嘛。时间有的是,慢慢来。总会弄明白的。反正我还年轻,不是吗”
萧瑀迟疑道:“那你已经察觉到了刘侍郎的用心”
罗士信古怪的道:“刘侍郎有什么用心这个我倒是不清楚我跟他关系不深,却也没有什么仇怨吧”
萧瑀愕然道:“那你先前为何将一切都交由刘侍郎处理”
罗士信坦然笑道:“这不懂装懂。是个饭桶。我对这刑部接触的少,在昨日以前,只知道刑部有个尚书叫屈突通,原先是隋朝的大将。跟我夫人在关中打过好几战。除此之外是一概不知。这与其横加干涉,出洋相,闹笑话,降低自己的身份身价。不如什么也不干,任由他们习惯制度的官员入手处理,等我有了准备有了一定的了解再来参与其中,看情况在建立自己在刑部的威信。”
萧瑀抚掌而笑:“无为而治,萧规曹随。罗尚书好能耐,瑀对你另眼相看了。”他顿了一顿。道:“尚书与我萧家有大恩,力所能及之内,瑀愿意帮助尚书一臂之力。罗尚书还不真的了解刑部的情况下,可有兴趣听我细说”
罗士信忙道:“洗耳恭听。”
萧瑀道:“相比罗尚书还不知上任尚书屈突通是因何辞退刑部尚书的吧”见罗士信摇了摇头道:“刑部是一个很严肃正经的部门,所管所辖之事,直接关乎生命,关乎声誉。作为至关重要的刑法机构,刑部全职很广。尤其是作为刑部尚书,你负担着我大唐重要的刑法职责,负责法典的制定与奏改,对于审理案件的复核与驳正,参与重大案件的审理,同大理寺一起参与吏部对司法官员的选举任用等等这些关于司法方面的事情。刑部尚书的个人能力与个人品格将象征着大唐律法的走向。是严法,还是放纵,是宽松还是什么都关乎刑部尚书的个人喜好。严法会成为酷吏,宽松更能引发动荡,这世人千千万万,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很难拿得住心中的平衡。除此之外,面对刑事上的问题。稍有判断错误,便会造成冤狱冤案,对于个人的名望是严重的打击损害。”
罗士信听到这里,肃然的点了点头:他所在的时代说句难听的就是贪官横行,道德败坏的时代。也许是时代不一样了,或者是科技发达,人口众多,难以管制。
这个那个的一系列原因,只要上网随意一查,就能查到这个村长怎么怎么,那个村干部怎么怎么,连小小的村干部都能无法无天,向上细数更是如此。种种事件数都数不过来。
不论是电视还是新闻又或者是古代历史事件,贪官污吏什么的也不少。他可不想穿越到这个时代,混个遗臭万年,对于这些他也格外注意。
听萧瑀如此一说,罗士信也意思到事情的严重:刑部这个大任果然不是轻易就能承担下来的。
萧瑀道:“当初因为各种缘由屈突尚书给殿下安排到了刑部尚书这个位子上,因为对于刑法一窍不通,闹出了不少笑话,还差点误了事若不是刘侍郎司法能力非凡,挽回了刑部的颜面,刑部恐怕颜面无存。也因如此,刑部上下对屈突尚书都怀有极大的成见,对于刘侍郎却异常敬仰,以至于无形之中屈突尚书让刘侍郎给架空了。”
萧瑀说道这里的时候言辞有些含糊。
罗士信却是听明白了,当初李世民与李建成暗自凝聚实力,刑部尚书这个重要的位子李世民当做作为尚书令自然不会便宜了李建成,也不管屈突通适不适合直接将他安排到了这个位子,处理刑部的事情。屈突通性格刚直、坚毅,不够圆滑在处理刑部事情上常常出现问题,无法担当大任,让自己下属给架空。
萧瑀继续道:“当时就有一种风向,说下任的刑部尚书非刘侍郎莫属。刘侍郎论及功勋资历能力什么的确实也有资格担任刑部尚书,他自己也是如此认为刑部尚书非他不可却不想”他没有将话说下去。。未完待续。。
s:第二更
第三章 下套出招
萧瑀话说的清楚清晰,罗士信又不是没脑子缺心眼,如何能够不明白萧瑀这话中的意思他摸了摸鼻子,接口道:“却不想我从天而降,横插一脚,将刑部尚书这个他志在必得的位子给霸占了”
萧瑀默默的点了点头,作为大唐宰相尚书右仆射,刑部正是他管辖的范围之内。对于刑部之事,他亦了如指掌。
那屈突通为人忠烈,论及行军作战有些能力,可是刑法方面却是一窍不通。他将军法的形势带入刑部,一个萝卜一个坑,一只老鼠一个洞。严法太过,黎民百姓终究不是军人,又如何能够适应这以治军的手段来处理刑部的事情,不说是刑部,就连他这个执掌六部的宰相为之头痛,给他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屈突通自己辞退了刑部尚书职位之后,针对刑部尚书的任命。不只是刑部上下认同刘德威,就连他也举荐了刘德威。
因为刑部乃是六部中最为特殊的一部,想要混好刑部懂法是最关键的,就任刑部尚书的人,司法素养越好的能,越能把握个中的轻重,也能凭借知识经验来断案审案。刘德威固然是武将出生,但是他很早就混迹过大理寺,在大理寺中担任检校大理少卿,从而培养了一身出色的司法能力,转入刑部侍郎之后,凭借一身经验,如鱼得水,很快就站稳了脚跟,赢得了刑部上下的认可。与刑部尚书屈突通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专业一个非专业,差距何止千万。
刘德威有优秀的司法能力。又有足够的资历功绩,着实是刑部尚书的不二人选。
在萧瑀看来,将刘德威提拔为刑部尚书是当之无愧的。
只是谁也没有料到李渊并没有赞同他的提议。而是采纳了李世民的提议,将罗士信从朔方调回长安执掌刑部。
皇帝与太子的决定,萧瑀一个尚书右仆射自然是拧不过他们,也只能默认了这个任命。但他了解刑部,因为屈突通在处理刑部事务的时候,险些造成冤案,让刑部成为天下笑柄。是刘德威力挽狂澜挽回了局面。保住了刑部的颜面。
刘德威并没有诚心夺权,但是他的能力将屈突通完全压了下去,导致了刑部所有官员都认可刘德威而不是屈突通。又因为这次意外。刑部上下都对刘德威推崇备至,威望甚极高。罗士信又恰好与屈突通是一个性质,都是直接由大将转为刑部尚书。
虽然罗士信并不是屈突通,两个人不能以一个人因对。但是刑部上下受了屈突通这个外行人的苦。面对罗士信的从天而降。毫无疑问的会将他视为第二个屈突通来对待。尽管说起来对罗士信有着极大的不公允,但这是可以想象的事实。
罗士信讲萧皇后从北方迎回来,一路照顾有加。萧瑀自幼受到萧皇后的照顾,对于罗士信也存着一定的感恩之心,也便略尽绵薄之力的,特地来刑部给他撑腰,让刑部上下注意一下分寸。
萧瑀来到刑部,也发现他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当他说是来找罗士信的时候,刘德威的表情明显有了一点点的变化。虽然对方隐藏的很好。但却也没有瞒过他的注意。
这谁不想步步高升,最后封侯拜相,名垂青史晋升刑部尚书这意味着能够参与国事,只要表现的好成绩优异,再进一步升为宰辅之臣却也不是不可能的。
刘德威对刑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