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74(2 / 2)

这一定睛看视,计英卫忽的怔住,随即脸色猛然沉凝,露出极为严重的神色来。

“怎么了”司徒秋月看到计英卫忽然之间脸色大变,忍不住开口问他,同时眼睛也跟随着计英卫看视的方向望过去。

这一次,没用计英卫指示,司徒秋月自己就看到了那一处明显的星宿。不知道为何,先前本来差不多亮度的星宿宫图,此刻忽然散发出更加明亮的光芒,所以只要是一个对星相有所了解的人,此刻都能够看到那以前星宿的再现。

但是这并不是计英卫惊愕变色的重点,重点是在那宫图之中,一颗赤红色的星辰猛然闪烁着光芒闯入了东南星宿的宫图当中

司徒秋月不懂星相,可在计英卫的影响之下,哪怕是粗通星相的她也一眼看出了这异状究竟代表着什么“妖星出世”司徒秋月脸色同样大变,她连忙看向自己的夫君计英卫。计英卫此刻眉头深皱,他的目光一遍又一遍的看视这东南星宫图,随即又转头把其他方向的星宿大致看了一下。

所幸变故只产生于一处。

计英卫甚至顾不上跟自己的夫人解释,转身进入房屋,片刻时间就出来,手上却已经多了一个黄褐色古旧的完整龟壳。龟板术是计英卫最为擅长的一种占卜之术,现代人信的不多,认为这些全部都只是封建迷信而已。

其实占卜之法一向存在,只不过寻常人所遭遇的根本就是胡口乱诌欺人行骗的江湖术士,没有真正的本事,而真正有本事的人又未必肯出来给人占卜正名。久而久之,大众对于它的认识就极其稀少。

乌龟壳上圆下方,本就暗合“天圆地方”的古理,隆起者为天,平坦者为地,占卜师运用它再合以古质铜钱,摇掷之后可沾染天地气运,从而卜得现实命理与吉凶祸福。

司徒秋月见自己丈夫真的是动用了真本事,连忙把院中的桌子收拾。计英卫快步到了桌前,只见他取出十二个古朴铜钱这些铜钱每一个都非常的古老悠久,甚至好些上面的纹路都被磨灭,也有的都产生了裂口十二之数,暗合星宿之数,计英卫在现在星空大乱的情况之下,只能采用最复杂最古老的极数占卜。

铜钱在龟板里摇动,发出“哗啦哗啦”的清脆声响,然后,计英卫面色肃然,双手端正的扶着龟板,将其中的铜钱一个一个慢慢的倾倒排出来。随即,他坐在桌前,一双眼睛如同受了磁力一样,定定的放在那十二枚古朴铜钱之上。

他眉头深皱,口里不断的低语着某些深奥的词语,久久未曾挪动一下。

司徒秋月也看了一眼铜钱占卜的结果,前面三枚一处,一正两反,接着是四枚一处,两正两反。最后五枚相互之间的距离差不多,三正两反。总计起来,就是一共有六枚为正,六枚为反。

如果复杂而又艰涩的卦象,以司徒秋月那半吊子水平,自然是解不出,所以她只能安静的陪他坐着,等他慢慢的解开这深奥幽玄的卦象。

110 南行意

“秋月,帮我那点纸和笔出来。”

半晌,计英卫终于是开口说出了第一句话。

司徒秋月答应一声,快步进屋,随后拿出了一份纸和笔,计英卫接过去,再度投入到解读卦象的工作当中。他一时以手遮挡部分卦象解读,一时有咬着笔头冥思,想到了什么,就飞快的将其记录在纸上。

渐渐的,纸上的字越来越多,遇到有难以想明白的地方,他甚至还要重新抬头,来看天上那颗暗红色星辰的动向。根据星相的些微变化,从而调节自己对于卦象的详尽解读。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夜渐深。

司徒秋月不忍计英卫在这夜里受了凉气,于是到屋里生起一个火盆端出来,同时还给他拿出一件外套披上。计英卫冥思苦想,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身旁多了一个火盆,只是下意识感觉周围好像暖和得多。

解读需要星相矫正,司徒秋月连想要叫他进屋再做都不能,只好挨着他旁边坐下,然后静静的陪着他。

这一坐,居然就是一夜。

直到那天边隐约泛起白色,夜空淡去,星辰都尽皆隐匿不见,计英卫才怅然若失的站起身来,慢慢走到院落中间,望着天空一言不发。

东边的天空,慢慢晕染上了一层暖黄色,随后这暖黄色越渐浓郁,一层一层的云彩也被染上金黄。片刻之后,太阳不知不觉间跳出了地平线,然后千万道温暖的光线散落地面,小院落背后的龙虎山也给染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这一夜,竟是无眠。

司徒秋月慢慢站到他的身后,只听到他一声幽幽的叹息:“妖星起,东南将乱。卦卜之中所现的局面竟是一片黑暗,推算无数次直至星辰隐没都没有看清楚前路。秋月,恐怕我们不能去武当山了。”

“不管你要去哪儿,我都会陪着你,英卫。不管你做什么,我也会永远的支持你。”司徒秋月从未见过计英卫这种彷徨和疑惑,她不能给予他任何道理上的意见,只能让他清楚的感受到自己永远都站在他的背后。

所以,她从背后轻轻的拥住了他。

计英卫慢慢握上司徒秋月放在他腰间的双手,脑海中仍然在不断的思考,半晌之后,他说:“天无绝人之路,所谓妖星起处,必有妖星克制之物,或许,我们要避免一场浩劫,也得去往东南之地亲眼看看才行。秋月,我打算叫上几个老朋友,亲自走一遭。”

顿了一顿,他又说:“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能够叫上你的师姐,她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助力。”

“师姐吗”司徒秋月抿了抿唇,“师姐她性子乖戾,以前因为龙组分裂之事虽然没有点到她的头上,可她也忍受不了厉家独断专行,而华夏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