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68(2 / 2)

影片早就准备完毕。

三个人坐下之后,房间里的灯光就暗了下来。

一道光芒从房间后面的放映机里投出,影片开始。

伊万拍摄的这部影片,片名叫驯兽师。讲的是纳粹德国时期,一个理智尚存的年轻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加入军队以求自保,但最后却还是被军队的教官洗脑,甚至做出一夜之间残杀掉三百多个犹太人的故事。

故事一开始,是主人公正在收听电台里希特勒的演讲,然后就开始和父母争论说希特勒的理论有问题,却被父母教训了一番。这段对话持续了差不多有10分钟。

第二大段,军队上门征兵,主人公一开始并不答应,但后来面对枪口,却只能选择妥协。这一段也有10分钟左右。

第三大段,也就是故事的中心环节。伊万用极为细致的手法,将主人公在军队里接受洗脑的过程慢慢道来,由一开始的敷衍和相信,转为怀疑,再由怀疑渐渐信服,最后在教官再三的督导下,彻底失去了善良的本心,麻木地将每一条生命视为数据。这一段,乃是令王可凡和郭玉菁双双抓狂的160分钟

最后一部分接近10分钟的段落,便是主人公接受长官的命令,冲进犹太人集中营,将三百多个老弱妇孺一一枪杀的过程。

在影片的结尾,德国战败。主人公站在一个犹太小女孩的目前,开枪自尽。

影片播放完毕,小房间里的灯光亮起来的那一刻,王可凡和郭玉菁全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不仅因为片子从头到尾那种压抑的感觉,更因为这部片子超长的时间。

王可凡长长地叹出一口气,对伊万道:“伊万导演,我记得奥斯卡奖在时长这方面上,是存在某些不成文的规则的吧”

伊万点了点头,说:“对,一般来说,获奖影片的时长,都在2小时左右。”

“可你这部电影,有差不多3个小时了啊”

“是啊”伊万也叹了口气,回答道,“这就是我为什么需要找一个专门的剪辑师的原因了。因为从我个人的主观印象看来,这部片子,已经没有可以剪掉的地方。我需要一个能读懂这部电影并且能站在客观角度看待它的人,帮助我完成最后的这一步工作。事实上,这部片子拍完,已经有整整10个月,可我一直无法找到心中想找的人。”

说着,伊万看了眼手表,对王可凡道:“先吃午饭吧,下午我们再讲讲这部电影的内容。”

伊万并没有请王可凡和郭玉菁留下来吃饭,而事实上两个人也相当吃不惯德国的东西。

出了仓库,叫了一辆计程车,王可凡和郭玉菁在附近找到了一家中餐馆。

只是令人失望的是,开中餐馆的家伙居然是个香蕉人,满口德语和王可凡一样溜,做中国菜的水平却连王可凡的一半都不到。

无奈之下,两个人也只能硬着头皮,吃下口味和那些德国面包蘸酱别无二样的“宫保鸡丁”。

郭玉菁吃到一半,就忍不住放下了塑料筷子。她喝了口水,问王可凡道:“伊万这部电影,你觉得怎么样”

王可凡端过郭玉菁吃剩下的小半盘鸡肉,一边继续虐待自己,一边回答说:“就电影本身的质量来看,是相当不错的,逻辑上扣得很细,也能看明白导演的想说的话。不过要说能剪掉的部分,大概也就只有开头前十分钟的对话而已。”

郭玉菁皱皱眉头,轻声道:“你不是说,伊万要求把片子剪到120分钟左右吗”

“也不一定。”王可凡咽下最后一块鸡肉,擦了擦嘴,说道,“伊万还没提出明确的要求呢,或许他并不想我剪掉太多,甚至他心底里根本就一秒钟都不想剪掉。我看得出来,他对这部电影非常有感情。”

“怎么会”郭玉菁惊声道,“如果他一分钟都不想剪掉,那还让我们过来干嘛”

王可凡道:“或许他只是想找一个能完全明白这部片子含义的人,来带给他一点信心。说实话,这部片子所表达出的意思,其实并没有多么深刻。作为一部故事片,它是成功的,但如果想拿这个来冲击奥斯卡”

王可凡摇了摇头,“我想伊万导演他,自己都没什么把握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二章 喧宾夺主上

第一百二十二章喧宾夺主

王可凡下午和伊万见面的时候,是在仓库的会议室里。郭玉菁虽然听不懂,但是因为空间幽闭症而无法一个人待在酒店里,只能跟着王可凡一起来。

会议室的大桌子上,摆放了几件和驯兽师有关的资料,分镜头的手绘画,场记记录,原本的故事大纲,零零总总加起来大概有两三千页。

当然这些东西,伊万自然不是拿来给王可凡看的,而是等下讲解的时候要用。毕竟年纪大了,即便是自己拍摄的影片,而且不知道来来回回看过了多少遍,但是总归还是没法从头到尾每个镜头都完整地记忆下来。

王可凡和郭玉菁刚到,伊万就马上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工作状态。

“关于故事本身,应该没有必要再重复说了。王先生,你听说过导演语汇这个名次吗”

王可凡点点头。

伊万接着严肃道:“既然这样,你应该能从驯兽师这个名字,读出我在影片里所表达的想法。你看”

伊万将厚厚一叠的手绘画拿出来,开始滔滔不绝起来。

“主人公一开始,是具有完全理性的人,按照德国古典哲学的角度,他是具备完全社会性的人,他有自己的立场”

“但是在面对生死存亡的时候,他却选择暂时放弃了理性的这个立场,这个时候的主角,他理性尚存,所以思想非常纠结”

“主人公一直在敷衍军队的洗脑,直到他亲眼看见一个同僚死于军队严酷的纪律,他终于像动物受到人类的处罚一样而不得不妥协,开始有意识地将理性埋进内心深处”

“他的教官,事实上就是我所指的驯兽师。同驯服野兽的兽性相反,这位教官的任务,是让手底下的士兵成为泯灭人性,而只听命令的存在”

“他让手下的士兵们依照纪律和命令生存,你看这个场景,他们甚至连上厕所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他们对待士兵,和马戏团驯服野兽的套路是一样的,但是就像马戏团里的动物一样,主人公这时候不敢没有半点反抗,不仅因为他怕死,更因为他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他渐渐忘了自己曾经是一个怎样的人”

“到后来主人公连死都不怕了,他开始麻木地跟着同伴们一起呐喊之前他完全不屑于去喊的那些话,态度再也不敷衍”

“教官这时候看出主人公已经完全被驯服,于是又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了最后一个阶段的洗脑。失去人性的主人公,正需要一种的新的信念来支配他的精神,所以教官向他灌输的思想,导致他产生了兽性”

“拥有了兽性的主人公,一点都不排斥地接受了教官布置的杀人任务。并且在屠杀三百多个犹太人的时候,主人公的兽性越来越明显,甚至几乎忘了自己也是一个人类”

“影片末尾,德国战败了,那位如同驯兽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