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周凡已经走访了好多个村子,一个又一个不断的在寻找。
第三天,找到一位曾经老兵的家,可惜,这位老兵已经在几年前去世了。
第四天,没有消息。
第五天,同样没有消息。
第六天,仍是没有消息。
就在人们一直担心的,是不是再也找不到了。
直到第七天,终于,周凡找到了一位百岁老人。
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了解到周凡前来的意图之后,他用颤抖的手从包里掏出了一本泛黄的士兵证书。虽然上面的有一些字已经很模糊了,但是,我们仍能清楚的看到,上面赫然写着,国民革命军第rr师3团营连孔玉强。
这一刻,人们差一点尖叫。
这与找到民族英雄的感情是一样的。虽然,他们知道,这位老人已经是缅甸人了,但是,他身上流着同样的是华夏人的血。而且,没有他们,恐怕几十年前,华夏就要被沦丧。
不过,远征军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在周凡找到这位老人之后,在老人提供的线索之下,周凡又找到了另外几位老兵。当一个又一个国民革命军的老兵被找到之时,周凡问及他们现在有什么要求,或者,有什么愿望之时。几位老兵沉默不语,终于,有一位最大年纪的老兵说道,“我在16岁的时候就当兵了,一当兵就派到了缅甸。我都没有想过,我居然在缅甸生活了将近100年的时间。我很想回家看看,看看我的故乡。我不知道,那里是不是还是和我记忆中的一样”
听到这一段话,周凡的眼角湿润了。
“各位放心,我一定会带大家回家。”
虽然这是缅甸,虽然他们已然年老,可能并不方便回家。
但是,周凡无任用什么方法,他都想带这一些老人回家,哪怕就是回家看一眼。
带着这样的信念,周凡联系到了周信。
“周凡兄弟,你不用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在周凡没有开口,周信就直接说道。
“我会派一小部分人护送这一些老兵回家。”
此时周信的声音有一些沙哑,但周凡已经没有去多想。
“谢谢。”
“不用谢,其实,我也想回家看看。只是,我终与他们不一样。”
叹了口气,周信遥望着远方的区域,那里地处于世界的东方,他的名字叫做华夏。
本来,他也应该是出生于华夏的。
只是现在,他已经再不是属于华夏人。
很快,经过周信的帮助,周凡将五位老人带回了中国。
在周凡带着五位老兵踏回国土这一刻,整个机场全线爆满,无数的国人纷纷来到出口处,接见我们的英雄,我们的老兵。而当五位老兵踏回国土这一刻,他们瞬间热泪盈眶。他们用着几十年来一直没怎么用过的家乡话,不断的喃喃自语,“娘,我回来了。娘,我回家了。”
后面的几天,五位老兵先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趟。
虽然家乡变化很大,五位老兵几乎都有一些认不出来。但当他们回到家乡的那一刻,他们已经知道,自己到了自己生他养他的故乡。他们对周凡说,其实下了车的那一刻,他就闻到了故乡那种特有的泥土气息甚至,还有一位老人激动的说道,他看到了当年他种下的一颗小杨树。如今,他已长成了一颗参天巨树。巨树之上,甚至还有他小时候刻下的一个字。
可惜的是,这一些老兵回国七天之后,就提出了再回缅甸的要求。
虽然当时周凡很奇怪,直说,你们回家了,为什么还要再回缅甸
可是,这一些老兵都摇了摇头。
后来,周凡终于知道了。
这一些老兵在缅甸早已成家,他们在缅甸有自己的子孙,他们的亲情还在缅甸。
最终,周凡又一次的将他们送回到了缅甸。
用媒体的一句话来说,我们祖国让这一些老兵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失去了国家,但是,我们现在,再不能让我们的英雄失去他们的家人。
是的,缅甸纵然不是生他的地方,但那里却是他们现在最为牵挂的地方。
或许,在老兵回家之后,整个事情差不多就要结束。但周凡会说,这才刚刚开始。
之前有关于中国远征军的一系列报导,他只是前奏,真正的高氵朝,就要爆发。
在用了将尽一个月的时间,周凡终于将中国远征军的纪录片制作完毕。
当两集纪录片在央视公开播放,谁也不曾知道的是,这两集纪录片,就此打开了中国大型纪录片的先河。在这两集纪录片当中,周凡采用极为真实的历史事实,以及亲附缅甸的各类镜头,为人们讲述着当年中国远征军在异国他乡生活的情形。
虽然画面中的镜头已经不能重复当年抗战时的情形,但通过文字,通过老兵的介绍,我们仍能回想起当年那一段激烈燃烧的时代。,这也让人们更为的发现。原来当年的二战,他的复杂程度远胜于我们所了解的。
当然,除了震撼了国人之外,值得我们欣慰的是。
在这两集纪录片播出之后,人们似乎发现了政府对待这一些国民革命军的改变。虽然在纪录片里面,他并没有记载政府承认了错误。但是,后面的很多例子都不断的指出了,政府已经重视了这一段历史,并且,努力的开始改正。
正如,这一次的缅甸内乱,政府已经悄然之间开始接收这一些难民,妥善的安排好。
而且,不只是政府在参与其中,有一些边境的华夏人,在他们了解到中国远征军事件之后,他们也自发参与在了其中。他们将这一些难民当成是自己的同胞一样,给他们所有可能帮得上忙的帮助。
只是,在最后,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
看来,这一次,周凡又赢了。
第406章 :方世玉,张三丰,洪熙官
看来,这一次,周凡又赢了。
看起来,这一家媒体似乎发了一句莫明其妙的感慨。但是,熟悉此事件的人们,他们或许就会想起。之前缅甸发生内乱,周凡一度在媒体当中希望国人或者是政府对于这一些难民进行救助。在当时,周凡还写了很多的时论,譬如那一篇生命的真谛。可惜的是,尽管周凡写得时论非常棒,但在国家观念的情况之下,并没有得到响应。
只是,时间隔了差不多一个月,我们似乎看到了另一种情形。
当时周凡不断的劝说着大家救助的时候,人们并未救助,而在周凡没有劝说的情况之下,大家已经相互自发行动救助这一些缅甸难民。虽然在这其中,这是因为人们发现,这一些缅甸难民恐怕有大部分人是我们华夏人的后代,这才有了同情心。只是,在我们深一步的发现,如果没有周凡,恐怕中国远征军之类的历史,他得推后几十年。
也因此,从另外一个情况来看,周凡难道不是又赢了一场论战么
当然,不管这是赢也好,输也罢。
总之,这一次,哪怕就是人们感觉到自己输了,也输得高兴。
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