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从一开始就没有互信,在这种情况之下,把自己的根本利益出让出来,无异于是舍身喂狼。
秦少游笑了,却是语重心长地道:“这件事倒也好办,令郎若是想要学习做买卖,倒也容易,只是此事,却还需要秦某思虑一二,韦公,如何”
秦少游没有立即答应,韦玄贞只当他还在摇摆,心里却更有几分把握,只要一个人动摇,就不怕不能成事,他笑吟吟地道:“那么老夫只好盼着魏国公的好消息了。”
秦少游又与他寒暄了几句,韦玄贞这才喜滋滋地离开了。
那韦玄贞送出了中门,秦少游回到了中堂,他凝视着这古朴的中堂,背着手发呆。
身后传出了王琚咳嗽的声音。
秦少游并没有去看王琚,目光却是微微眯起,淡淡地道:“王先生意下如何”
王琚笑呵呵的道:“这就要看公爷的意思了。”
“不。”秦少游断然道:“不是看我的意思,事实上,从现在开始,我已没有选择了。王先生,你比我清楚。”
前一句话,王琚的意思是,这件事怎么决定,到底是给韦家让利,还是坚持不让,请秦少游来定夺。
而秦少游的回答却是斩钉截铁,他没有选择,没有选择的意思就是,他无利可让。
王琚一听,眼眸里顿时露出几分兴奋之色。
很明显,这家伙不是一个善茬,秦少游的坚决态度,让他情绪激动,他高亢道:“不错,事到如今,公爷没有选择,那韦玄贞打的是好算盘,可是这茶叶才是公爷的根基,有了茶叶,才会有钱,有了钱,才能蓄养庄户,才有天策军,有武器,将这茶叶让出去,不啻是自毁长城,是要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到别人手里。”
秦少游笑了笑,道:“王先生,可有对策了吗”
王琚皱了皱眉,正色道:“若是想让一个贼不惦记着魏国公,唯一的法子,就是让他自顾不暇,教他焦头烂额,让他每一日都惊惶不安”
秦少游看着王琚,不由笑了:“王先生似乎已经有了办法”
王琚笑了笑,道:“确实有了。莫非魏国公也有了办法”
秦少游道:“若换做是我,我就会写一封奏疏。”
王琚又是笑了笑:“学生的意思,也是写一封奏疏。”
秦少游不禁乐了,只是这笑容的背后,却带着几分残酷。
很明显,韦玄贞的贪婪彻底地惹怒了秦少游,他道:“那么不妨,你我各自写一封奏疏,且看看,哪一封奏疏更好。”
王琚倒是觉得有意思,道:“写输了,要请吃冰。”
秦少游恼怒道:“我已请了你十几次了。”
王琚却是咕哝一声:“小气。”
二人没有在多言,各自到了自己的案头,拿了笔墨,都挥毫疾书,一炷香之后,二人先后落笔,各自将对方的奏疏拿来看了看,王琚不由失笑起来。
顺便求点月票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三章:要命的奏疏
秦少游叹道:“还是先生的文笔更犀利一些,我自叹不如,我抄录一份。”
他捋起袖管,没有再和王琚多言,埋头按着王琚的奏疏抄录了一份,旋即起身,活络了筋骨,道:“我与先生果然是不谋而合,这一次,我们索性就做一件大事。”
王琚也笑呵呵地道:“这是那姓韦的咎由自取。”
二人一起谋划定了,便将奏疏送出去,旋即各自落座,气定神闲的吃茶。
与此同时,快马已将奏疏飞快地呈报到了三省。
这一次,秦少游的奏疏并没有直陈给宫中,却是很快,送到了中书这里,三省之间,界限并不分明,比如在此前,掌管三省的往往是尚书令,不过因为中书令位高权重,最后反而成了虚职,武则天索性将中书令改为了内史,不过同样,没有太多的实权,不参与任何政事。
反而是三省的侍中、侍郎以及“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来处置三省事务了,无论是中书令、尚书令,其实和汉朝时的三公一样,先是位极人臣,掌握实权,最后因为权柄过大,最后改为了虚衔。
本来自平叛之后,三省忙碌一阵,及到后来,也渐渐闲散下来,如今是歌舞升平,天下归一,太子殿下的地位已然稳固,索性政事也很平顺。
只是今日,天策上尉一封奏疏,却是彻底地把这个格局打乱。
崔詧是最先拿到奏疏的,他看着奏疏,竟是老半天没有回过神,然后忙是叫了狄仁杰来。
三省之中,崔詧对狄仁杰最是器重,至于杨再思人等,固然也维持着表面的客气。不过以崔詧的身份,也没有必要刻意地热络。
狄仁杰觉得稀罕,崔詧何时表情如此凝重了,他落了座,便道:“崔公,不知有何见教”
崔詧将奏疏传阅给狄仁杰,狄仁杰起先失笑,道:“是秦少游他一个上尉,吃饱了撑着,也来上书什么时候这样忧国忧民了韦妃父韦玄贞。有才能,为人敦厚,请举为侍中,臣秦少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狄仁杰愣了一下。
举韦玄贞为侍中
这个秦少游,他有什么资格推举侍中侍中可以宰相,便是崔公也只是个侍中而已,秦少游何德何能。那韦玄贞又何德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