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对这一节看得很清楚,策划发动突厥大战,今日三事朝议,皆因于此。皇权至上,不容染指。皇帝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打算给他们任何机会”
徐文瀚沉吟道:“君臣分权,自古便是一把双刃剑。若遇明君圣主,兼收并蓄,集思广益,揽权独断乃是好事。反之则至大权旁落,政出多门,朝堂混乱。这个话题太大,我们暂且放下不论吧”
“筹银之事议罢,接下来便是关乎你的去留了。因有前车之鉴,你辞官返乡的奏章也已不是秘密,这一轮群臣奏谏冷静了许多。有二十余位朝臣谏言皇上留任你为海关总督,貌似人少,实则各怀心思。纯粹出乎公心者有之,揣摩圣意、意欲逢迎者有之,联想至下一议题、出言试探者有之,扛不过疲累饥渴、一心早点完事者亦有之。”
“皇上仍是故伎重演,只说再议。捱到此刻,天色以至申时末刻。众臣想吃吃不上,便溺又不敢,昏厥亦无用,想走走不了,已是苦不堪言。诸多武臣虽未发一言,但不难看出业已不知不觉的全力挺你,尚可强自支撑。皇上一说再议,便意味着不曾遂愿,是以众臣很快一致改口,赞成你辞官返乡。”
“议到第三事,那便要简单多了。事已至此,皇上的真意昭然若揭,再说满朝文武都不愿无端开罪老太尉与王相。空前一致的奏称,悉凭圣意而决。朝议至此,方才完结。群臣如蒙大赦,甫出宫门便作鸟兽散。”
杨致忍俊不禁的道:“下次皇帝再度诏令朝议,只怕文武众臣皆会闻之色变、为之胆寒”
第375章知足常乐
能把庄严肃穆的朝议搬弄成令人胆寒色变的苦差,赵启足以跻身于古往今来诸多皇帝的奇葩之列。钝刀割肉,显然比决然一刀更令人难受。这小子既没累着又没饿着,目的得以完美实现,还让满朝文武无话可说。
温和倒是温和,问题是你们有福消受吗改日谁若谏言反对,戏弄君父、出尔反尔这顶大帽子扣下来,你们吃罪得起吗
树立威权不一定非要咋咋呼呼的疾言厉色,软刀子同样也可以。
杨致听徐文瀚极尽详实的说完,笑问道:“有了这番精彩绝伦的朝议,你还会认为皇帝志大而器小么”
孰料徐文瀚毫不犹豫的一口答道:“当然此等手段,形同挟持逼供,实乃小道尔皇上天赋过人,以至一时得逞,后人绝难效仿。若为子孙长远计,委实堪忧”
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乱世求存的基本法则。依照前世的标准,赵启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徐文瀚对他的期望未免太过苛刻了。
杨致无意与他妄作争辩,不以为然的道:“你也累了一天了,暂且稍事歇息。天色已晚,我们还是先吃饭吧”
起身出门催来了饭食,二人仍在书房之中边吃边谈。杨致由于中午在卫府实在吃得太饱,只盛了一碗粥聊以作陪。
徐文瀚平日口味清淡,喜素不喜荤,杨致安排的饭食很对他的胃口:“三弟,皇帝决意启用你统军灭楚了。”
“我知道。前日听说三事一同朝议,我便想到了。”
徐文瀚意味深长的问道:“甘冒偌大风险,真的只为自保就没有其余的想法你便就此辞官归乡,我也敢保无人碰你一根汗毛。”
徐文瀚精明无比,往往洞察入微,见事极准。杨致在他面前也无须隐瞒:“我虽因血战大漠而成名,但当年只是以五品参军的身份稀里糊涂的去打了一仗。而且非我所愿。我从无统驭数十万大军的经历,此番自荐,算是想弥补自己心中的一个遗憾吧”
“自保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功成之后,即便我践行信诺。辞却一切官爵,只要山东外海诸岛与夷州一天没有处于大夏的实际控制之下,皇帝便一天不会放松对我的警惕。我虽志在海外,却终有一天会回归故土。到时候无官无爵,有无上的声名。有令皇帝投鼠忌器的立足之地,总能过上几天清静日子。”
“其余的想法当然是有,也就是你方才所说的为子孙的长远计了。我现有三子一女,日后肯定还会生育子女。将来我会尊重他们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在我有生之年,为家人子女提供力所能及的庇佑,让他们一世衣食无忧,那是我的责任。在我的子女长大成人之前,至少要保证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安定的成长环境。”
徐文瀚不置可否的追问道:“你似乎还没说完吧”
杨致恍然笑道:“我立誓永不称王,确是出乎真心。其实那说皇帝熬不过我。便是点明了此节,我岂能不知我既没那个心思,也没那个本事与运气,大夏目前乃至此后至少二十年间,都不存在这个环境。可将来的事,谁又知道呢有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树还是要为儿孙们栽下的,至于将来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我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徐文瀚缓缓点头道:“难怪那便一切都说得通了。”
徐文瀚所谓的说得通,杨致如果只是下定决心辞官返乡。回京之后做的许多事是令人费解的。
入宫觐见,皇帝问策,只管出主意就行了,采不采纳是皇帝的事。没必要把话题引向南楚。也没必要举荐耿进、卫飞扬为帅,更没必要自荐统军。皇帝微服来访,虚于应付并非难事,没必要摆明车马的摊牌,也没必要张口就答应捐纳二百万两。随同皇帝与文武百官出席耿超、李为、杨耀在忠烈祠的国葬,已算表达了心意。没必要事先造访耿府。也没必要再以个人身份独自前往三家吊唁,更没必要当场作悼词与挽联,借以扬名。
平日杨致行事看似百无禁忌,实则十分注意把握分寸。既已决定辞官,拍拍屁股走人便是。明知新老两代皇帝都对他甚为忌惮,临走之前何苦自找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