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560(2 / 2)

根据情报,大元国的八旗子弟占人口比例虽然不到一成开国的时候是一成,现在大概只有四十分之一了,但是全国七成以上的官却都叫他们当了。有那么宽的路子,自然没有多少人有心思当兵。

而且梁崇儒自己是扬州名门出身,和两淮将门的关系都很近。自然知道这种世袭老爷兵,如果三天两头有仗打还好用,要是安逸起来,那就根本没有办法管了。上上下下都是自己人,年头一久,大家说不定就都沾亲带故了,谁还能拉下脸来严管所以对付大元国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安逸,自己慢慢腐朽下去。

所以梁崇儒指导下的大清国一直采取对元和睦的政策,在军事上也采取守势。还在西北方和保加利亚接壤处修建了堡垒线防御体系大元国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表现出一副采取守势当缩头乌龟的模样儿。

当然,清王国自己的军队不能跟着一块儿烂掉,要不然就肩碰肩一样不能打了。因此,亡元三策的第二策就是革新兵制,一方面是组织一支少而精的常备军,利用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购买来的“童军”和从清八旗子弟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战士普通士兵的服役期限长达20年到25年,随后还有5年的预备役组成一支人数不超过五万一开始是三万的精锐陆军,由最专业的军官负责指挥。

而且这支少而精陆军还经常参与大西洋总督府和大食总督府组织的军事行动在神圣天道国兴起后又经常参与神圣派领导的神圣战争。几十年如一日充当着国际佣兵的角色,华夏世界内,凡是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清国陆军的身影自然不是义务的,要大清陆军出马助拳是要掏天道票的。出国替人打仗,几乎就是大清国财政最大的外快了。

另外,大清常备陆军也不是大清国唯一的陆上武力。除了常备陆军,大清国还有一支人数众多的大民兵。凡是清八旗的子弟,只要能拿得动滑膛枪,就是大清民兵。清八旗在梁崇儒的调整下成了个民兵组织现在大清国的八旗子弟人数众多,占清王国直辖土地上的人口的超过了七成五,自然没有什么特权了,也没有旗饷可以拿。不过他们也不是任人欺负的对象,因为人人家里有枪有甲,还要定期参加军事训练,都是些武装起来的国人

一旦爆发大战,五万清国常备陆军就能迅速吸收八旗民兵,五万人一眨眼就能扩充到三十万

而亡元三策中的第三策则是支持共济会共济会之所以能在蒙元入主欧罗巴后兴起,很大程度上就是清王国提供的天道票在作怪。梁崇儒希望共济会能够在大元内部组织起义,动摇大元八旗的统治,为大清入主创造条件。

而这一次,总部设在雅典的共济会已经注意到了耶稣会的兴起

“大王,梁老太师的谋划很可能要成真了”马秀英并不是空手进来的,而是手握着一个白色的没有书写任何文字的信封。“这是雅典方面的信。”

信封被撕开了,马秀英显然已经看过信的内容了她是大清王后,是半个君王,有权在朱重八出国朱重八经常带兵出国的时候担任摄政。这是陈礼中规定的配君权限。而朱重八对她也非常信任,允许她参与一些机密事宜,其中就包括和共济会的联络。

“共济会又是来要钱的”朱重八并没有去拿马秀英手中的书信,而是皱起了浓眉。共济会在这百年间的确组织了很多次起义,但是效果都不大理想。起义军能坚持过三个月的都寥寥无几,根本无法动摇大元的统治。

所以从朱重八当政后开始,大清国对共济会的支持力度就小了不少。而共济会送往盛京的书信,十封里面有八封都是讨钱的。

“不是来要钱的,”马秀英笑道,“至少这封信还没有开口要钱。”

“不要钱那是要什么”朱重八问。

“什么都不要,而是说了大元国内一个新近崛起的基督教教派,叫耶稣会的。”

“耶稣会”朱重八没有什么兴趣,基督教的教派很多,大部分也没什么用。“是拜耶稣的”

“不,耶稣会的首领是耶稣”马秀英似笑非笑地说,“这回是耶稣基督下凡来了。”

“什么”朱重八大笑了起来,“耶稣下凡了他可是忽必烈的哥哥啊,现在的大元大汗得管他叫什么太爷爷”

“大王,共济会的信上说,这个耶稣会的教主名叫索伦全,是大元国莱茵省人士,得过忽秃伦病不死,病愈后就自称见过上帝,得了天启。一开始替人画符治病,后来渐渐有了信徒,于是就组织了个耶稣会,自称是上帝长子耶稣下凡。”

“上帝长子耶稣下凡”朱重八摇摇头,“还真能编啊”

“还有人相信”马秀英道,“共济会的信上说,耶稣会在莱茵省的埃森县发展迅速,信徒已经有数万,多是煤矿的矿徒。”

“数万矿徒吹的吧”朱重八一笑,“能有数千就不错了。”他顿了顿,“共济会什么意思想要利用这些矿徒造反”

“大王,要不要让他们试试看”马秀英盘算着道,“埃森县离开尼德兰省不远,只要到了尼德兰的海边,咱们就能给他们送去军火没准真能闹出一个局面。”

“可以试试”朱重八思索了一下,“给一万支滑膛枪,二十门大炮吧如果有走私的渠道,还可以先运些短枪进去。”

滑膛枪和青铜炮的制造技术现在已经扩散得一塌糊涂了。几乎所有的华夏国家都能自行生产。神圣罗马帝国下属的威尼斯和热那亚也能生产这两样兵器。

就是手工业比较落后的大元国,也有能生产燧发滑膛枪和青铜炮的工厂,都是直属于内务府管理的,生产的燧发滑膛枪和大炮都装备八旗兵。另外,各省都有能生产火绳枪没有刺刀和劣质火炮的工坊,产品都是供给欧人新军的这是刘孝元主政时期的安排,目的是让欧人新军的武力弱于八旗兵。

而大